新花镜: 说园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ojp 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博文

牛津植物园400年:茶树的故事 精选

已有 12276 次阅读 2016-8-7 13:0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2021725日标志着牛津大学的植物学研究和教学400年。作为庆祝周年纪念日倒计时,牛津大学植物园与牛津大学植物标本馆和植物科学系,将推出400种植物,介绍每种植物的科学和文化意义。每周推出一种植物的故事,并配以牛津大学植物园的活植物、标本馆的标本收藏和植物科学画予以说明。本文以茶树为例领略植物故事,并简略介绍牛津植物园。

茶树Camellia sinensis (L.) Kuntze (Theaceae)

很少植物能像茶树那样强烈地承载帝国主义的足迹。茶树是含咖啡因的常绿灌木。17世纪后期,茶在欧洲非常昂贵,经常掺假,茶成为从中国进口的高档饮料。18世纪时,随着欧洲东印度公司的进入,开始改变与中国复杂的国际贸易关系。然而,中国坚守茶的秘密,“洋鬼子”一直不知道茶是如何制作的,一直持续到大约150年前。那时英国人不懂得茶的繁殖和制作秘密,尤其是用哪些物种生产红茶和绿茶;18世纪瑞典植物学家卡尔·林奈(Carolus Linnaeus,1707-1778)确信是源自两个不同物种。

在英国,茶成为18世纪中产阶级和上流社会的社会时尚,人们常常以拥有精致的茶而自命不凡,饮茶文化发达。在工业革命时期,迅速增长的城市人口开始依靠茶,英国作为饮茶国家的刻板印象诞生了。政府利用茶叶贸易猛烈征税,茶税甚至在美国被殖民时成为美国独立战争的神话。茶也作为禁酒运动的首选药物。

英国政府努力寻找颠覆中国控制茶叶生产的方式。林奈试图在瑞典培育茶树,到19世纪中期美洲的企业家敦促在世界上最大的茶叶市场英国种植茶树。然而,英国有自己的想法控制茶的供应。

英国东印度公司雇佣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福琼(Robert Fortune1843-1861)收集茶树。福琼雇佣了中国当地的植物专家,经常偷偷摸摸地旅行,进入西方人未知的中国部分地区。他发现绿茶和红茶是来自相同的植物,只是制茶工艺不同。福琼将2000棵茶树和17000粒种子运往印度,他还向中国工人了解茶的种植和加工知识。福琼运送的茶树种植于印度北部地区,与本地印度茶科植物一起种植,最终扩展到大英帝国,保证了英国茶叶的廉价供应。


牛津植物园

牛津植物园隶属于牛津大学,是位于牛津的历史性植物园,是英国最古老的植物园和世界上最古老的科学植物园之一。牛津植物园成立于1621年,始建时是用于药用植物研究的药用植物园。目前保存了8000多种不同的植物,面积1.8公顷(27亩),是世界上植物多样性最丰富的紧凑型植物收集之一,包括高等植物90%多个科的代表植物。

1621年丹比亨利·丹弗斯伯爵捐赠£5000英镑(相当于现在£744,000英镑),在查韦尔河岸隶属于牛津大学Magdalen 学院的牛津基督堂大草坪东北角建立牛津大学药用植物园,用于促进学习。园区中的部分土地在1290年犹太人被赶出牛津前为犹太公墓,建园时回填了四千车泥土以抬高查韦尔河岸的河漫滩。1675年建立温室,通过四轮火篮或装满燃烧木炭的小车为温室加热,用于栽培英国极端气候条件下需要保护的植物。

牛津大学植物园包括围闭花园、温室群及其间的果树、蔬菜和草本植物收集园区。围闭花园四周是17世纪时的石雕和园区最古老的树,如欧洲红豆杉。距离牛津郡10公里为牛津大学植物园的卫星园哈科特港树木园。

植物科级种植池:

耐寒植物的核心收集组合为狭长、狭窄长方形的种植池,按植物学的科级分类单位19世纪Bentham Hooker系统排列。包括爵床科、苋科石蒜科、夹竹桃科、天南星科、马兜铃科小檗科紫草科、桔梗科、石竹科、藜科、半日花科鸦跖草科、菊科、旋花科景天科十字花科莎草科、薯蓣科川续断科、大戟科、龙胆科牻牛儿苗科禾本科、金丝桃科、鸢尾科灯心草科、唇形科、豆科、百合科亚麻科、刺莲花科、千屈菜科、锦葵科柳叶菜科芍药科、罂粟科、商陆科车前草科、白花丹科、花荵科、蓼科、马齿苋科报春花科、毛茛科、蔷薇科、茜草科、芸香科、虎耳草科茄科、伞形科、荨麻科、马鞭草科堇菜科

围墙花境:

围墙边缘区是沿围墙营造的小气候种植区。凉爽的东部边界包括蕨类植物中国旌节花、大星芹木贼属植物干旱、荫生的南边包括迎春花、藤绣球、郁香忍冬和稀有罕见的植物。东南边缘区是竹类收集区

温室群:

景观温室、高山温室、蕨类室、热带王莲室、兰花室、棕榈温室和肉质植物温室等。


围闭花园外还有岩石园沼泽园、草本园、季植物区等边缘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8998-995039.html

上一篇:美丽的交换:密苏里植物园种子交换故事
下一篇:青春歌谣:大学毕业三十周年祭
收藏 IP: 124.16.9.*| 热度|

11 黄永义 吉宗祥 张晓良 史晓雷 赵凤光 李土荣 杨正瓴 汪育才 zjzhaokeqin xlianggg aliala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