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angj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angjian

博文

大舅舅:英武的少年八路,不老的公安战士

已有 5194 次阅读 2020-6-28 09:16 |个人分类:人物|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写于2020年6月25日端午节)                         

        我的大舅舅叫朱文周,他是姥爷的大儿子,上有一个姐姐(我姨姨),下有一个妹妹(我母亲),老幺是我小舅舅(朱文江)。姥娘家离我们村有30多里路,我小的时候,道路泥泞坑洼,交通不便,来去一趟也不容易。大舅舅在县城上班,离我们家很近,见面机会就多,他有时来我们家吃顿饭,我也会去县城讨扰他,给过我们不少照应。

        大舅舅于1927年6月18日出生在河北省赵县城北前大章乡的北朱家庄村(赵州桥在城南)。抗战时期,这一带属于冀中军区第六分区(王先臣司令等常带队伍在这一带活动,他抗战胜利前夕牺牲在这一带)。他们这个处于赵县、藁城和栾城三县交界地带的平原小村庄,颇为传奇,堪称“小延安”。它是赵县北部最早建立农村支部的村庄;是赵藁栾中心支部所在地;是晋察冀抗日义勇军第二路第五支队(二部,滹沱河以南地区)发源地。第五支队二部在37年底转战冀南,归晋冀鲁豫军区和129师领导,后来发展成英雄的冀南军区和太岳军区的20团(出了打仗不要命的英雄团长楚大明,活脱脱的《亮剑》李云龙)。那时大舅舅才十岁,家里有其他人(吕琛,李汉英等)在这只初建队伍中担任要职。

       这个村有71户人,其中就有59户贫苦人家外出干革命,近100人奔赴战场,建国之前就有100多位老党员,出过六位县委书记。第一任书记朱诚烈士和藁城县的马玉堂烈士共同创建了第五支队,他们都名列国家第二批抗日英烈名单。

       建国前,大舅舅的大家族就不下10位老党员,人人拥护共产党,够年龄的,几乎都参加革命了。

 


 投身革命,铸就英勇

       大舅舅小时候家里贫苦,受地主剥削欺压,15岁就投奔了八路军。他是瞒着姥爷姥娘偷着追赶上八路军队伍,顺利通过垂直攀绳测试,就成为了一名八路军战士。

       他中等个头,敦实健壮,机警勇敢,加上家里政治可靠,就给县长张彪以及朱敏、朱芳等当了警卫员 ,也就是给县长“挎盒子的”。据小舅舅回忆,1947年,国民党残匪攻陷赵县城,县领导被匪军追赶,大舅舅骑马断后,跑在前面的县长张彪的夫人突然从马上掉下来,他飞马上前,侧鞍附身将人拦腰抱上马背,飞驰而去,逃过了敌人追捕。

       《小兵张嘎》的作者徐光耀同志写的长篇小说《平原烈火》就是以大舅舅所在的那个赵县县大队的抗日事迹为主要素材写的。徐老说:赵县县大队里有两个小侦察员,外号分别叫“瞪眼虎” 和 “希特勒”,机智勇敢,又调皮,歪戴帽,斜挎抢,是张嘎子的原型。前几年查找到“瞪眼虎 ”本人了,没找到“希特勒 ”。总感觉这里边似乎也有大舅舅当年的身影。

       大舅舅和我们家的渊源较长。据大爷爷回忆:战争年代,他就同县长到过我们家吃派饭,他那时还是个孩子,挎着盒子,人非常精神,还在厨房帮着烧火做饭,谁知道他是你舅舅 ?!是后来的机缘巧合!十几年后,父亲在姥爷的村里教书,和母亲走到一起,他就成了我大舅舅。解放赵县城时,攻城指挥部就设在城南门外的瓜家庄村(我们村),领导都在这,大舅舅作为警卫员肯定也在。我们村的很多人都和大舅舅认识,他在我们村的街里一过就不停地和人打招呼。

       1949年,大舅舅就到县公安局工作了。单枪匹马抓捕犯人是经常的事,有时连续几天奔波,困的够呛,又怕犯人逃脱,就用手考和犯人拷在一起,眯一会。很多案子,只要他出面,准能马到成功,使坏人束手就擒,深得群众赞誉。解放初期,公安任务很重,追捕潜逃隐藏之匪,清查违法反动之徒,都是他们的责任; 翻墙跃脊,风餐露宿,是常有的事,他因此落了个风湿腰痛,犯起病来,疼痛难支。              

  一生有枪为伴

      大舅舅似乎一生离不开抢。战争年代就不用说了,有自己的抢,还替县长挎着盒子枪。到上世纪70年代了,因为在公安局工作,枪依然不离身。他经常腰后皮带上挂着德国大镜面驳壳枪,枪管头露到衣服外面,骑着自行车,跑东跑西,枪头在屁股上晃来晃去。后来换了一把小手枪(可能是过去缴获的马牌,枪牌或花牌撸子),裹着红绸子,插在右侧皮带上的皮枪套中。有时他的枪就挂在他宿舍的墙上。有一次,他从北朱家庄村回县城上班,我也正好同母亲去姥爷家串亲戚回来,我就骑着自行车驮着他。他坐在后车架上,左手拿着手提包,右手伸在里面,握着手枪,这都是战争年代养成的习惯,警惕性很高。他在赵县城北地区征战活动了大半辈子,很多百姓都认识他,一路上不时有人和他打招呼。

       我们村就在县城南门外,有时候,大舅舅中午骑自行车来到我们家,就到上房与我爷爷、奶奶攀谈。他比我爷爷奶奶才小3岁,家长里短,天南海北都聊,他时不时发出爽朗的笑声,露出几颗金牙 ,有时会把腿翘到圈椅把手上 。饭做好了,不管好赖就吃一顿,爷爷爷会和他喝两盅酒。可能他们都知道,30年前的战争年代,大舅舅就是这个院子的客人,何况今天又是亲戚了呢,用不着拘束和客套。大舅舅高兴了,也会摆弄摆弄他的抢,给我们展示一下,但一般不让我们随便动。

       离休之后,他回到老家北朱家庄村居住,枪必须上交,自己就弄了一杆气枪,放在屋里。他的生命里,枪是他真正难舍难分的伴侣。

 不老的公安战士

        他人长的精神,细皮嫩肉,性格豪放,果断利索,显得比实际年龄小不少,行事作风有时像个孩子,都60岁了,很多人还叫他 “小朱子”。

        有一次我去北朱家庄村看他,我俩便一块骑自行车到了邻村(冯家庄)姨姨家(他姐姐),姨夫(也是30年代老党员)热情招待,酒桌上推酒把盏,大舅舅酒劲上来,也忘了辈分,就和姨姨的十几岁的孙子来回斗酒,把人家孩子给喝醉了。姨姨没数叨自己的兄弟,表哥表嫂也不好当面埋怨自己的舅舅,姨夫本来是个热情好客之人,看把孙子喝成这样,就不悦了!把大舅舅喊了一顿:这么小一个孩子,你给灌醉,你看(冲着我说)你舅舅这是干什么 ! 在返回的路上,大舅舅反倒像孩子一样还沾沾自喜:“喝住他了!”,听起来像“逮住他了”一样,好似又胜利完成了一次抓捕任务。

       70年代中期,在县城五一广场开万人公审大会,要枪毙杀人犯。大舅舅都50岁了,还像一名年轻新兵,领着一些民兵,手持武器,在广场大门口维持秩序和安全警戒。他似乎找回了战争年代的感觉了,精神焕发,神采奕奕,威风八面。他身着绿色的军上衣,下穿空军蓝的军裤,绿色军帽上的国徽徽章闪烁着光芒。皮带右侧挂着德国镜面盒子抢,枪柄系一条细牛皮条,另一端挽个环挂在脖子上 ,标准的老八路持枪方式(《亮剑》中的李云龙就是这么带抢的!当时流行的连环画,抗日电影中的八路军战士也是这么带枪)。

      在广场门口围着很多看热闹的群众,往前拥挤,估计群众都只顾好奇地看这位全副武装,威风凛凛的公安战士了(那时的县公安平时没有制服,个别执行任务的临时配发),哪里还想进去开会。大家平时在赵县城里也很少见这样的人物!有人认识:这是公安局的小朱子。人们拥挤着 ,越来越靠前,喊也不管用!他突然从旁边的民兵手里,抓过来一杆冲锋枪(类似AK47,三八杠之类),就横过来推这些围上来的群众,又把枪竖过来,用枪托冲着拥挤在前头的人连砸带推!我在人群外看着,也很惊诧,不敢近前和他打招呼!估计他也没怎么用力,只是吓唬一下,被砸的人冲着他还嘻嘻哈哈,往后缩着,退一退,民兵们也只能在傍边乐呵呵看着他。除了电影上,哪里见过这阵势!

 回归故里

        大舅舅没上过学,他后来能读报写信也是在革命队伍上学习的。但大妗子是大户人家出身,有教养,有文化, 人长的端庄儒雅,善良贤惠,对婆婆、小叔子、四邻八舍等都很好。 大妗子是相邻的藁城县的梅花镇人。37年,吕正操将军在这里打了日寇一个伏击,日本兵因为吃了大亏,就报复性杀害平民百姓,制造了震惊中外的“梅花惨案”。她们家土地很多,十里八村给他们扛活,是穷人革命斗争的对象。据说,大妗子落难了,大舅舅英雄救美,成就了他们一桩婚姻。大妗子后来一直当老师,在乡镇教小学,生了四个儿子。我母亲从小跟着大妗子看孩子,这四个表哥都受过她的照看,表哥们小时穿的衣服,我也接着穿过。

        尽管大舅舅是老革命,但大妗子家庭出身成份高,一有运动,学校照样找她的麻烦。她本名尚秀梅,为了避祸端,干脆随了她母亲的姓,改名为谢淑贞,还是解决不了根本问题。再后来干脆办了病休,回到村里,就没人找麻烦了。由于老娘家的出身成份,我表哥们参军入党还是受到了影响。70年代末,政策松动,还未结婚的三哥、四哥转成商品粮,当了工人。大妗子在80年前后意外去世。

       大舅舅离休前,担任县公安局交通队队长。那时的交通队和现在的不是一个概念,机动车少,任务不多,估计年纪大了,给安排个清闲岗位。有一次我见他在街上健步如飞往西门方向走,拿了一把伞,说是去处理交通事故。

       我最后一次见到大舅舅是在1992年冬天,他已经离休了,坐在村里的12马力的小拖拉机的拖车箱里,顺便到县城来支取工资的。他身着一身过时的80年代的蓝色公安制服, 戴着蓝色的栽绒棉帽,只是没有了领章帽徽,很整洁(那时警察已经换成草绿色衣服)。我们正好在他当年执勤的五一广场门口附近相遇了,我和大舅舅问寒嘘暖,十分亲热。大舅舅后来得了直肠癌,在省会石家庄住院,他享受离休待遇,医疗条件不错,表哥们轮番伺候他,去世时69岁。这病不知是不是与他嗜酒有关。

 红色大家族

      大舅舅的家族好像有“红色基因”传承。 他的父亲(我姥爷)是1933年的老党员(我这两年才知道),解放前当过村支书,对党忠贞不渝;他的舅舅吕琛(申)(甥舅长的很像),抗战时期是冀南军区八路军新九旅27团的团长(开国上校,伤痕累累;五一反扫荡时,他们团在武邑县任角村东与日寇遭遇,牺牲了300多八路,最惨烈的反扫荡战斗,据说《永不消逝的番号》电视剧就是以此为背景写的;27团的政委是老红军查茂德,47年牺牲于安阳);他的大伯和两个堂哥、几位堂姐全是老党员,其中大哥朱康(原名朱文西)是抗战时期的束北、深束县委书记,建国前的石家庄市委副书记、公安处长,二哥(朱文印)解放后担任多年大队书记,领导大家走合作社道路;他的姐夫(李梅芳)是位革命坚定的老党员,曾率区小队打击敌人,负过枪伤,组建了冯家庄造枪厂支援部队;李梅芳的哥哥李汉英(原名李梅喜)是冀南军区智救刘志坚将军的英雄的新七旅20团的政委,1943年牺牲在魏县寺南村的日寇大围剿中(团长是老红军徐绍恩,早两天牺牲; 他俩都名列国家第二批抗日英烈名单;后来20团归陈赓指挥,陈赓爱将20团团长楚大明和政委吴效闵才真是像 《亮剑》里的李云龙和赵刚 )。  在这样的大家庭里,人人不甘落后,人人争先革命。

       犹如电影《亮剑》中的李云龙,粗狂豪放,我行我素,雷厉风行的性格正是英雄使然,是英雄本色,非但不令人生厌,反而觉得有些可爱可敬。这也可能成了个人性格上的缺陷,尤其在硝烟散尽的和平年代。 无论如何,大舅舅他们这辈革命人对党的事业的忠诚,对敌斗争的决心,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不仅有“红色基因”传承的,更是战火硝烟熏陶的,是真枪实弹磨练的,是革命队伍教育培养的,真正不虚,朴实无华,没有丝毫的惺惺作态!

       大舅舅人到中年,犹如一位年轻战士,在广场门口执勤时的勃勃英姿,时常浮现在眼前。可以想象,当年那个意气风发、生龙活虎、策马挥枪的八路少年,又会是何等的英俊威武!他少年投军,浴血奋战,出生入死,献身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新政权建设,足以使我们后辈敬仰。

       怀念大舅舅!在我们心中,他永远是那位挎枪骑马的英武的少年八路,他永远是那位全身戎装、持枪站岗的不老的公安战士!他永远是我们后辈人的骄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33666-1239652.html

上一篇:鸟类信息素文章, 自以为原创,却一波三折,遭无端指责,低调领“菠萝奖”
下一篇:卢开运:植物学家,胡先骕的好友,周恩来的同学,河大生物系创始人
收藏 IP: 111.199.189.*|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17: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