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minair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iminair

博文

论文撰写及论文投稿后从喜到忧的各种结果 精选

已有 7660 次阅读 2022-2-11 23:13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昨天下午开会时收到学生的消息,很高兴的告诉我说之前提交的小修文章接收了,一查邮箱里果然有接收的通知。文章大概是12月份提交的小修稿,想着可能1-2个星期就有结果,谁知2个月后才有消息,学生天天在期刊网站查文章的状态,所以比我这个通讯作者还早知道消息,也是个用心的娃娃。这篇文章去年6月下旬开始投,到2月中旬收到接收的消息,是一篇我们自认为点子不错的文章,发表在了地学类的一区Top期刊,前后两次修改,着实不容易,除了时间稍长,结果还是不错的。

对于我们学科而言,一篇文章从开始着手到成文,再投稿,接收,前前后后可能得需要一年至一年半的时间,甚至更长。这些年前前后后和学生一起可能写了30-40篇中英文文章(SCI论文20+),论文撰写和投稿过程中也碰到了各种令人或喜或忧的结果,从喜到悲挨个罗列罗列:

  • 论文投稿后被期刊直接接收(Accept)将论文投稿至杂志后,一直等期刊的消息过程中,突然某一天收到一封编辑的邮件告诉你文章接收了,收到邮件的瞬间估计都是懵圈的,之后就得是开心了。文章直接接收的这种情况着实不多见,我们也就碰到过一次。文章从栅格尺度开展人类活动和大气环境对区域长时间气温(高温,低温和平均温)变化影响解析的文章,投稿至Atmospheric Research(地学大气类二区,IF=5.4)。文章投稿4个多月后收到编辑直接接收的邮件,收到邮件的时候确实比较懵。文章投稿3个多月的时候曾经给编辑发过一次邮件咨询过文章的状态,编辑4个多月的时候收到了2个审稿人的意见, 2个意见都只有1-2行,且都是很小很小的问题。可能编辑又不好意思把论文再送出去审一个月,所以就给直接接收了。对于我们而言, 论文直接接收更多的是运气,碰到一个很Nice的编辑,和两个不找问题的审稿人。不知道全球文章直接接收的概率是多少,我们组的概率而言,低于5%。

  • 论文投稿后第一轮意见小修(Minor Revision)这种情况也不多见,我们可能碰到了1-2次。编辑第一轮就给的小修,可能主要的原因是两个审稿人都明确给出了小修的意见。编辑给小修就意味着只需要改文章中一些文字或图表的问题,一般2-3天基本可以完成修改。从概率而言第一轮意见给小修的概率可能也就是5%-10%。

  • 论文投稿后第一轮意见大修(Major Revision): 这可能是最常见的一种状态了。其实论文投稿只要能给大修,就还是比较好的结果,意味着论文还有机会。但是,对于文章修改而言,有的大修意味着全文要重新来一遍,这种修改起来就比较痛苦了。有的可能审稿人意见不多,相当于小修的意见,但编辑给的也还是大修,这种情况就比较好改了。一般而言,论文给了大修,根据审稿人和编辑的意见对论文进行修改,接收还是挺有希望的。之后可能是大修-二次大修-小修-接收;也可能大修后直接接收,也可能大修后再小修再接收,这都是常态了。我们遇到比较多的情况是大修-小修-接收。但也碰到过一次,遥感类的顶刊,大修后被拒,也没办法,只能另投他刊。一般而言,杂志越好,大修后被拒的概率可能也就更高。文章大修的概率取决于各个杂志本身的投稿和刊出量了。

  • 论文投稿后直接拒稿(Reject): 当然拒稿也分粗暴型和温柔型。一种就是秒拒,文章刚投,不到一周就收到编辑的拒稿信,说杂志竞争激烈,文章的创新性不够或主题不符,不足以在期刊上发表,挺伤人的。其实这样也好,不耽误太多的时间可以投其他杂志。另一种就是文章有被送审,基于审稿人的意见编辑给出了拒稿的结论。一篇文章能被送审,说明过了编辑这关,意味着文章质量还不错,能收到审稿人的意见对文章也是有很大的帮助。很多时候审稿意见中有比较正面的意见,同时伴有一个负面的意见,这种情况编辑的作用就比较大了。有的时候编辑拒的时候,还会附加一句修改后重投,是比大修更大的修改了,也算是编辑给了机会。有的时候修改后重投,可能碰到的是大修-小修……也可能是继续被拒。我有知道一位老师投中文文章被拒,后来成功发到顶刊。被拒本身不可怕,就怕一直被拒。

  • 论文一直被各种杂志拒拒拒:投一个杂志被拒,换一个杂志还被拒,换一个杂志还被拒。这种情况就很考验作者的耐性了。但只要能被送审,听取多方意见,不断修改提炼,还是能有好的结果。当然也不排除,各种被拒后作者对自己的文章产生深度怀疑,缺乏自信,不再投该文章,这样就比较可惜了。

  • 论文还没成稿就没有然后了:有的时候小组确实做了一些东西,可是学生毕业,一时又没有合适的人接手,几年后再想接手的时候,论文的创新性各方面可能比较受影响,就当是工作积累了。

还有一种情况有老师投稿某后,审稿人认为文章写得特别好私底下建议撤稿并一起参与文章修改投子刊的,这种情况不多见但也确实存在。

现在这种形势,论文虽说不上人人喊打,但总归是高校教师的KPI。希望有一天大家不是为了论文而论文,少些技巧,多些突破才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9822-1324948.html

上一篇:多读一些关于教育的书总是好的
下一篇:《道德经》学习
收藏 IP: 211.161.245.*| 热度|

18 檀成龙 李建国 周阿洋 黄永义 郁志勇 郭战胜 李星苇 王启云 郑强 梁洪泽 叶建军 孙颉 郑永军 木士春 易军艳 彭真明 刘秀梅 徐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19 17: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