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星社会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enlion - 太空医学与天体生物学

博文

文化避风坞存在吗?

已有 1952 次阅读 2012-6-22 20:01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产业升级, 文化进步, 创新型体制, 全球发展

人类文化的演变与发展,历史事实是经历了几波大的创新运动,比如,印第安人经华北、白冷海峡到达中美洲,可以说是人类远古的一轮文化创造与传播现象,后来的文化在古老文化的土壤上可能对其文化的破化、叠加或融合,但只有在对其融合和吸收过程中产生新的文化形态,比如,美国的牛仔文化、摇滚乐文化等。

如果以轴心文化时代之后到公元1500年之前的罗马、阿拉伯、中华文化可看作是一轮大的文化创新运动,那么,欧洲是以中世纪的黑暗证明这种政教合一模式的失败,因而,明朝之前这一同期中国文化的成就代表了这一轮的人类文化创新模式,欧洲文艺复兴至今的全球化文化,形成的是新的又一轮人类文化模式的创新过程。也就是说:人类文化的创新可能一直就是一种人类文化模式发明的尝试,诞生时需要有一定的时空区域和背景,但形成之后却向全世界传播。

因此,当近现代文化传播到诞生过前一期人类文化模式的中国时,近现代西方产生的这种文化就与原先在中国创立和发展的文化形成冲击、重叠或融合、吸收等现象,对欧美来说是从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中继续吸收文化养分,对中国来说反映出传统文化环境的破化和社会思维的纷杂,明智的做法只有是主动研究与学习西方现代文化,在这个文化的现代融合和创新过程中成为新的创造发明主人 也就是自主创新型社会的建立。

如果说要在一种传统文化或几种传统文化中找到生存空间,对于传承仍然有社会市场或生命力的传统文化、中医药、饮食和服饰等,作为一种行业生存方式,只要有独特的别人不具备的一些优势,显然是应该发扬;但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必须具备在文化、经济、政治主体上的国际竞争能力,比如,从产业链低端、资源型向高端、创新型企业之间存在财富聚集方向的经济学规律。

从而,古人创造的历史上的文化,无论能否继续传承下去,提供不了整体国家和民族的生存空间或避风坞,惟有勇敢地面对现代文化、经济和政治、军事态势,迎头走向在发现古代、现代文化和科技、产业等中的缺陷,才能创造和革新现有的文化、科技和产业,在社会结构上体现为文化创造->创新型体制->朝阳产业的发展道路。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6952-584801.html

上一篇:文化复兴抑或创新
下一篇:未来30年环太平洋
收藏 IP: 112.1.12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7 21: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