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王瑞文:《一位精神科医生的独白》(56)——心理疲劳

已有 778 次阅读 2023-11-18 22:37 |个人分类:临床研习|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疲劳原本只是一个日常生活用词,形容人体因过度劳累而产生的疲乏不适感。任何组织、器官都可因过度消耗而进入疲劳状态,其表现也不尽相同,如过度用眼可导致视物模糊、视觉疲劳;过强的噪音可导致听力下降、听觉疲劳;过度用力可导致肢体酸痛、肌肉疲劳等。身体各部位的疲劳表现一般都很直观,较易识别。人们对大脑(心理、精神)的疲劳(mental fatigue)相对比较陌生,容易被忽略和误解。

随着人类社会文明的发展,人们日常生活中体力消耗越来越少,心理上承受的压力却越来越大。竞争激烈和快节奏的现代生活,导致人们普遍用脑过度,心理疲劳现象日益严重。

有调查显示,心理疲劳已经成为各种事故的罪魁祸首,被称为现代人的“隐形杀手”。尤其是青少年,已然成为人数最多、程度最严重的心理疲劳群体。

近年来,青少年心理疲劳状况之严重已到了无以复加的的程度。大多城市的学生为了争取考入好一些学校,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之外,几乎所有的时间都被困在小小的三尺课桌之前。这对正处在身心全面发展阶段的青少年会造成毁灭性伤害。

长期的超负荷学习,不仅会造成青少年身体素质全面严重下降,还会导致严重的心理疲劳。令人忧虑的是很多老师和家长完全不了解什么是心理疲劳,以至于很多心理极度疲劳的学生,不仅得不到他们及时的休息和安抚,反而会被斥之为“不努力”、“不要好”、“不争气”。

心理疲劳也称精神疲劳。一般将心理疲劳定义为长时间紧张、单调的工作导致的心理疲乏感和心理耗竭感,它与生理疲劳关系不大。

心理疲劳对人造成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复杂的、长期的。

首先是神经生理方面,长时间的工作或认知活动导致中脑多巴胺能对前有色带环绕皮层投射减少,导致线索信息引发的大脑活动显著衰弱,感觉脑子转不动了,人变笨了。

心理疲劳对体内物质代谢、中枢和植物神经系统功能都会产生明显的影响,如交感神经活动增强,迷走神经活动减弱,引起血压升高,消化功能紊乱。

心理活动方面的研究显示,心理疲劳可使行动潜伏期延长。为防止出错,反复调整行为。机警水平和灵活性降低,容易被无关信息干扰,对外环境刺激不敏感,思维迟缓,反应迟钝,注意水平减弱,出错率增加。

在情绪方面,心理疲劳者容易发怒,早期抑郁、紧张情绪不明显,因而不易被察觉。到后期,常常会突然出现较严重的焦虑和抑郁症状,甚至自杀或过劳死。

社会功能方面,容易重复犯错,固执己见,对他人的帮助会盲目抵抗,厌倦工作、学习,人际关系恶化,社会功能减退。

中、小学生心理疲劳突出表现为上课注意力不集中,记忆力减退,失眠,学习效率下降。开始他们尚可用“时间换成绩”,每天熬夜做作业,弥补学习效率的不足。但越是努力,心理疲劳越严重,学习效率越是低下,最后陷入恶性循环之中难以自拔。

当他们几经挣扎仍无法走出困境时,则会出现明显的情绪反应:情绪低落、焦虑不安、经常发脾气。此时如果他们不能得到老师和家长安抚和支持,孩子的心理便会严重受挫,表现为经常哭泣,厌学,害怕上学,感到大家都在嘲笑自己,于是自我封闭,拒绝与人交流,直至心理会崩溃,自暴自弃、放弃努力。此时他们很容易出现极端行为,如暴力,逃学,沉溺网络,离家出走,甚至自伤、自杀等。

这样的孩子在精神科常被诊断为“焦虑症”、“抑郁症”,医生会给他们开一些抗焦虑、抗抑郁药物。药物的确可以起到缓解症状的作用,但他们的根本问题是心理过度疲劳,而不是疾病,他们最需要的是休息,心理慰藉。此时用药物治疗似有不得要领之嫌。

记得有一位母亲前来求助,说她女儿小蓉原本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初三学生。突然有一天,她跑回家对妈妈哭喊道:“我完蛋啦,我怎么也想不出2+3等于几了!”妈妈听了十分困惑,女儿读书成绩一向优秀,怎么会连这么简单的问题都不会了呢?赶紧带女儿到精神科看病。医生对她说,小蓉得了“抑郁症”,需要立刻住院治疗。她听后慌了神,不知道该不该让孩子住精神病医院,拿不定主意。一位同事介绍她找到我这里。

小蓉长得十分清秀,但稚嫩的脸上却布满了忧郁的神情,怯生生地跟在妈妈的后面走进心理诊室。她低着头,不敢和我的目光对视。经过简单询问,我了解到她近来经常感到紧张、心情压抑、失眠、上课老走神、总是想一些毫无意义的事情,比如,地震了怎么办?妈妈得了不治之症怎么办?自己明知没有必要去想这些事情,但就是控制不住,上课的内容一点也听不进去,急得她不停地拔自己的头发。

我告诉小蓉母女,小蓉的情况目前还算不上“抑郁症”,但的确是心理健康亮起了红灯。这种情况属于心理疲劳综合征,是长期超负荷学习造成的一种亚健康状态。

经过一周的休息,小蓉自觉情绪已经恢复正常。妈妈也担心她缺课太多,影响中考,催促她尽快回学校上课。她们根本没有意识到心理疲劳远比身体疲劳难以恢复。尽管我努力劝阻,小蓉还是回学校了。果然也不出所料,小蓉回到学校仅仅一个星期,原来的那些症状又出现了,并且比第一次更加严重,并有强烈的想死念头,因此只好送她住院治疗。小蓉的恢复只是一种表面现象,大凡出现这样情况的学生,原则上已不再适宜超负荷学习了。即便能够回到学校,也只能量力而行,完成基本功课,不能参与学习竞争。这让我想起当年我国优秀的跨栏运动员刘翔。他急于参加比赛,没等脚伤完全康复就恢复训练,结果欲速而不达,两次奥运会都因伤退赛,抱憾终生。

心理疲劳不是病,它是介于健康与疾病之间的亚健康状态。身体上的疲劳可以“积劳成疾”,心理疲劳也可以引发多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及强迫症等,甚至导致自残、自杀及过劳死等严重后果。家长们期望孩子学习上取得优异成绩,根本目的是为了他们将来幸福,但如此对孩子施压,拿他们的健康和生命做赌注,实在是舍本求末、愚蠢至极的做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10156.html

上一篇:泰国行:向120岁进军
下一篇:[转载]西方逻辑与东方辩证:逻辑与道的对峙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2 尤明庆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02: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