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耘者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fei Do science as it should be.

博文

逃生学应该让让活着的人温暖而不是愤怒

已有 4589 次阅读 2011-4-14 13:1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人性, 逃生

我一直不敢兴趣“麻-药”之争,今天读了《我的再次致歉书》,感觉不在致歉,更象是挑战。有话想说。

如果完成摒弃人的社会性,在发生火灾、地震等灾难时,充分利用逃生学的技巧,保证群体中更多的个体能够顺利逃生,麻庭光先生似乎在做一场科普。也就是说,在这种特殊情况下,个体应该如何逃跑以避免自己的伤亡,以降低整体伤亡率。

基于这样的逻辑推导,麻庭光先生认为,在灾难现场所表现的任何行为,只要是能够保证逃生的,都是可以理解的。而在灾难现场,导致更高死亡率的,是因为恐慌引发的拥挤和践踏。而所有其他的,都是次要。

麻庭光先生在《我的再次致歉书》中认为,如果对灾难现场的行为附加道德标签,就是在“在宣扬一种不平等,火场逃生的不平等和社会生存的不平等”。

有意思的是,我却认为,在逃生中,人与人之间就是不平等的。在灾难事故中,有人做出牺牲自己生命的举动去保护另一些人,这样的行为往往让活着的人温暖和敬佩。当然,这样的行为是否应该被提倡和鼓励,值得商榷。

如果灾难来临,每一个个体都想尽一切办法自己逃生,结果肯定是:地处优势环境的人先逃、身强力壮的人先逃、社会地位高的人有可能先逃、有钱的人可能先逃。这样,人性的光辉何在?

让活着的人感到温暖的逃生是:妇女儿童先逃、老人先逃、普通民众先逃。这其实是《泰坦尼克号》让人感动的地方,那激情般的爱情故事其实根本经不起推敲。如果认为《泰坦尼克号》是在宣扬爱情的话,那就大错特错了,这部电影宣扬就是在灾难发生时的人性、淡定和职业操守。在船体倾斜时,小提琴手仍然在最后的音乐抚慰慌乱的人们,是我最难忘的镜头。至于jack和rose,更多的是刚认识时的暧昧和激情或许也是热恋,我一直这么认为的。

如果仅从逃生学而言,泰坦尼克号下沉前,船长和船员最容易先逃生。飞机空难时,机长和空姐最容易逃生。当然,这些人可能受过职业培训,被洗脑了,在灾难发生时,必须坚守岗位,最大程度保证乘客的安全。

恐慌引发的拥挤和践踏是灾难时导致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避免恐慌,保持秩序的唯一可能的方法,是船员、空姐以及领导在灾难现场的淡定和组织指挥。

假设一个场景,某大学组织学生开大会,校长讲话,起火了。校长和其他领导先跑了,谁来组织下面的大学生进行有序的疏散,以挽回尽可能多的生命?但相反,如果校长很淡定,马上意识自己的职责,并顾个人安危于不顾,大声要求部下立即组织学生疏散,并快速做出决策,这样做也许会有很多学生活下来,也许会牺牲几个领导甚至是校长自己本人。但牺牲一个校长,可能换来更多的学生的存活机会。

这两个不同的场面,也许会有不同的死亡率,但哪一种让活着的人温暖。在非灾难时,所有人尊重校长,服从校长的安排。在灾难现场,校长就应该做出最不平等的也是对自己最为不利的选择!用自己领导地位和组织能力,保护更多的学生!

麻庭光先生在讨论逃生时,混淆了“制度缺陷”、“逃生常识”以及“逃生中的人性”,认为不要过多地将“逃生中的人性”来掩盖“制度的缺陷”和“逃生常识”。

其实,不知道麻先生有没有想过,如果中国社会有一种强大的文化氛围,在灾难发生时,领导以能够坚持到最后为荣,如果先逃了就会因为贪生怕死而备受压力,最终耻辱到会切腹自尽,那么你一直在奋力宣传的“制度”和“逃生常识的科普”就仰刃而解,因为领导一定会高度重视!

另外,麻庭光先生在药家鑫问题上的根本错误是,药家鑫面临的不是灾难现场,不必要逃生。而且事情是他引发的,他且只有他必须为此事负全部责任。而在灾难现场,导致灾难发生的具体责任人在当场不可能立即界定,所以必须由在场的最高领导或者组织者立即承担现场指挥责任,并做出必要的牺牲(事实上组织者也肯定是主要责任人之一)。

最后,还是要感谢麻先生在逃生常识科普上的努力!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59-433118.html

上一篇:社会更应反思不要再培养出不可宽恕的药家鑫!
下一篇:好的编辑是办好中文期刊的核心关键
收藏 IP: 180.99.199.*| 热度|

6 曹广福 鲍得海 杨秀海 梁进 侯振宇 yinglu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30 22: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