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nanp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nnanping

博文

“小扣柴扉久不开”之“小扣”

已有 909 次阅读 2024-1-11 17:40 |个人分类:古建古事|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南宋叶绍翁描述游园不值事件的诗作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小扣柴扉久不开.jpg

(图片取自网络)

推测叶绍翁游园不值事件的发生场景:

某偏僻山林较深处,草木茂盛,景色宜人。坐落有一座篱笆或土墙围起来的院子(宋代砖在民间还不普及,不太可能用砖在杳无人烟的地方砌砖围墙)。由一扇柴火棍子绑成的门(柴扉)出入院子。院子里除了一座房子(比较简易,猜测是土墙草顶屋)之外,其他地方花花草草开得灿烂。房子与院门(柴扉)有个十几米的距离。隔着柴扉,院子里景色可一览无余。

叶绍翁来访。叶先生轻轻地扣击院门(柴扉),没有回应;再次轻轻地扣击院门(柴扉),还是没有回应;……,反复N次轻轻地扣击院门(柴扉),终是没有回应。于是,游园不值。后面红杏出墙等与本议关系不大,忽略不谈了。

感觉奇怪的是,经历了反复轻轻扣击院门(柴扉),一直没有回应,换作现代人,大概要乒乒乓乓使劲拍门了。叶绍翁真是好脾气、好耐心,还是轻手轻脚地扣门,一扇破柴火棍子绑成的门(柴扉)也值得如此小心尊重?再说了,院门(柴扉)与房子隔着一段距离,这么轻轻地扣柴扉,屋里有人也未必听清楚,就算听到轻微的哔哔剥剥声音,还以为是什么野生动物在扒拉(柴扉)呢。

为什么不亮出嗓子喊几声?那么僻静的地方,大声喊屋主名字,屋里有人的话保准听见,也绝不可能误认作兽类在作祟。

这些都没发生。会不会是这样,宋代文人圈子普遍素质高、有涵养,普遍依礼仪行止进退。使劲拍别人家门以及在别人家门外大声喊门这类举止都是没礼貌、没教养的粗鲁行为,文人们都不屑为之?若是这样的话,叶绍翁自然不可能为之。叶绍翁游园不值”一事虽然小有不乐(应怜屐齿印苍苔),也只能毫无脾气地一遍遍小扣“柴扉”。是否果真如此,有待考证。

抑或正巧叶先生嗓子有疾,不便发声?也未可知。

再看看事件的道具—门(柴扉)。

在咱们的传统建筑中门是非常重要的。

《门铭》(汉.李尤):“门之设张,为宅表会,纳善闭邪,击柝防害。”除了闭邪、防害这些实用功能外,门还能够“纳善”。更为重要的、列为首位的是要“为宅表会”。也就是说,门是建筑的脸面,象征着房屋主人的身份地位。成为了民族礼制文化重要的外在表现。如此一来为了脸上有光,门必成为传统建筑种种繁缛奢华装饰艺术的集中汇聚部位。

     

换个角度看门,假如抽掉传统门文化中繁琐的礼仪内容与各种世俗附会内容,门也就起个界定空间的作用。将门里门外功能作用不同的空间给出确定的分界,门里是私密空间,门外是公共空间,不同人员在不同空间行止有别。子曰:“谁能出不由户?”(户,门)。孔子说:“谁能够走出屋子而不经过房门呢?”,门不过是进出房屋里外的必经通道,如此而已。

 

如果大家都这样认可的,并遵守约定,那么“高墙豪门”与“篱笆柴扉”也就没有什么不同了。

 

叶绍翁“小扣柴扉久不开”。那一道稀里哗啦的篱笆墙(也可能是土墙)和一推就倒的柴扉又能挡住谁呢?虽然叶绍翁一推即可进去,却久久扣门等回音。在这里,柴扉”并“纳善闭邪,击柝防害”作用,更谈不上“为宅表会”了。在这里已成为了一个“意象”符号,君子心中有门,不会介意物的门奢或是简,哪怕只是画上一条线,也是标定进退行止行为的一条准线

从形而上的角度看,心中有门,进退行止就有度。“篱笆柴扉”真要比“高墙豪门”高级。子曰:“谁能出不由户?”,心中无进退行止的小人就可进出不由户,就算是“高墙豪门”也挡他不住的。

小扣柴扉久不开”之“小扣”推测,叶绍翁大约是个既不落俗套、又非常自觉依礼仪行止进退的雅人。

被访的那位,也不像个俗人。

 

后话:诗论专家说:“作者未必然,读者何必不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00375-1417486.html

上一篇:给“院子”史加一些附会
下一篇:河姆渡文明与江南自古多能匠
收藏 IP: 119.130.153.*| 热度|

3 宁利中 尤明庆 郑永军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精选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7 01: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