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必须有足够可用的知识
刘国忠 2017-11-23 09:17
-- 无课外作业的感觉教学的说说 ( 12 ) 让发现未必能发现。 让发现只是发现法教学的一个手段,当然是必须有的最基本的手段。目的是能发现,一切的教学手段必须围绕这个能发现的目标进行活动。学生是未成年人,思维和行为都处在生长过程中,知识及相应的能力很有限,控制力也比较弱,我们的教和育都需要助 ...
个人分类: 数学思维教育|2220 次阅读|没有评论
能够面对4.0的课堂教育教学技术
刘国忠 2017-11-23 09:12
--无课外作业的感觉教学的说说(11) 60多年来,我们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技术中有多少不是别人的! 看操作,从记忆双基概念到现在的微课翻转等都拿来了。看理论,新课程把外国教育理论一窝端了。什么结构、情境、自主等的,人家的两个字就能引领出我们的一个教育家。似乎 ...
个人分类: 数学思维教育|24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感觉是一步或两步的思维--无课外作业的感觉教学的说说(10)
刘国忠 2017-10-11 02:04
关于什么是感觉思维,各有各的说法,如心理学关于基础意义的说,生理学关于感觉器官的说,等等。思维还是很有迷,等等这些说仍然是在探索、探究、探求中的说,可能还是刚刚开始的说。尽管这些说对我们的思考有一定意义,还远远不能满足我们的实际需求。 活着的我们有不思维的时候吗?可见思维并不都是迷,也有很多是我 ...
个人分类: 数学思维教育|217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学生们能做的事让他们自己去做
刘国忠 2017-10-11 02:00
课外作业的感觉教学的说说(9) 比之记忆模仿,知识的发现和创新能力的形成,不能只是靠老师的讲和示范了,必须特别注重多让学生们动手动脑,能让学生们多一些动手动脑的主动性。 我们的 ...
个人分类: 数学思维教育|182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按发现法的思维需求设计教学过程
刘国忠 2017-10-11 01:55
无课外作业的感觉教学的说说(8) 40 多年前,我从学校图书馆的一本书中看到了关于发现法的一个很简短的介绍。到底什么是发现法,几乎没看懂。印象最深的是,美国教育家布鲁纳在什么地方作了《关于数学教育过程中的一个问题》的演讲报告,只有 4000 多字。演讲报告结束,全场的数学家们都站起来了,爆发了长时 ...
个人分类: 数学思维教育|1982 次阅读|没有评论
平几体系的原理性 --无课外作业的感觉教学的说说(7)
刘国忠 2017-10-3 12:35
说平几体系的原理,说的必须是体系的本质;是规律,普遍规律,基本规律;是反复出现并贯穿体系于全部的形式化现象,无一例外。 如下图: 一、形抽统一。 前说只是有这么一个图形体系,就是把一些直线型图形由简到繁的进行排列而已,没有多少数学意义。 定义了点、线和角,也就是有了这些数学的抽象,用眼 ...
个人分类: 数学思维教育|19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平几体系的同生异长 --无课外作业的感觉教学的说说(6)
刘国忠 2017-10-3 12:31
如下图: 由上图可知,按直线和点的个数由简到繁延伸的图形体系,决定了点和直线是各个图形的共性联系。这样的共性联系决定了相邻两个图形中的简图形就是这两个图形的相同点,繁图形必然包含着简图形。 只是有这样的图形体系没有多少意义。伟大的欧几里得始于点的位置性抽象,顺其同生异长的自然,这样的图 ...
个人分类: 数学思维教育|18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平几图形体系的由简到繁 --无课外作业的感觉教学的说说(5)
刘国忠 2017-10-3 12:23
数学体系的由简到繁的循序渐进,只是靠概念体系是看不出来,至少是很难看出来。 例如: “ 两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 ” 和 ” 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 180 度 ” 。 这两个概念,仅从概念本身,也就是概念的文字、名词术语等,你能看出谁简谁繁?能从哪里看出 循什么序而渐进? 从证明过程 ...
个人分类: 数学思维教育|25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形象体系 --无课外作业的感觉教学的说说(4)
刘国忠 2017-10-3 12:14
前面说了,中小学数学教育的基本技术,宏观手段上要服从数学,服务学生,以发现法的思维需求设计教学过程。 在这一说里,说了 “ 发现法 ” ,不是 “ 发现 ” 。无论是发现法或是发现,都需要发现思维。我们是人,不是妖鬼神佛哦,要发现必须有形象。 为了研究的方便,思维学家们从形象中抽取出了另一 ...
个人分类: 数学思维教育|1665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10: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