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置顶 · 火灾预防是个伪命题
热度 1 2022-7-22 21:59
很多时候,火灾预防的作用都会被夸大,并由此给人一种错觉,然而从实际来看:所谓的火灾预防最多是理论上可行,现实中并不可行。 如果部分火灾是因为预防产生了效果而避免其发生,那么请问: 1.预防包括哪些具体的手段 和 措施 ?如果火灾原本就不会发生,预防的意义何在? 2.就某一单位、行业或城市 ...
1557 次阅读|4 个评论 热度 1
搜集和统计常见起火部位
热度 1 代恒伟 2019-2-5 08:31
在日常工作生活中,有一些特定的部位相对更容易 首先引发火灾 ,通过对这些重点部位予以筛选和甄别,可以警示民众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有针对性地加以关注,提前采取防范措施,预留防火间距,适当增加灭火剂数量,据此做好事故预想,便于制定相应的扑救疏散应急预案,不至于临阵慌乱。 凡是以往火灾事故案例中 常 ...
3347 次阅读|5 个评论 热度 1
防火门“关”不住火灾
热度 1 代恒伟 2019-2-4 10:46
在一则关于某酒店火灾事故的原因分析中说到:由于常闭式防火门被人为采用灭火器箱挡住,使其处于敞开状态,火灾烟气由此迅速充满走廊,导致多人中毒死亡。因而得出结论:不要小看了一扇门,它可能关系到多条人命,所以防火门及相关培训很重要。 在以往其它的火灾事故分析中,也曾经有人提到:如果能够在起火部位附近提 ...
2148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1
为科技成果“半成品”设立的奖项
代恒伟 2019-1-23 20:30
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 板凳坐得十年冷,文章不写半句空。 奖拔公心:谁将获得第一个科学探索奖? 为人类探索更远世界:马化腾与中国知名科学家联手发起“科学探索奖” ,腾讯基金会投10亿启动资金 & ...
2313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用电学理论来阐释消防问题
代恒伟 2019-1-20 11:26
电力系统之所以能安全稳定运行,故障率处于一个可以普遍接受的水平,根本原因在于一些成熟的概念理论及相关技术得以广泛应用,倘若适当地加以类比,或许能对消防技术领域提供一定借鉴与参考。 1.绝缘配合概念对安全运行总成本进行平衡与控制 即使是安全投入,也需要考虑一个合理的投入产出比, ...
1530 次阅读|没有评论
灭火过程中的“有功”与“无功”
代恒伟 2019-1-18 21:18
在灭火行动中,凡是直接灭火的行为可以称之为 “有用功”;凡是与灭火操作不直接相关的行为,如信息传递、人员组织、管线架设、阀门开启、灭火剂搜寻运输、相关准备工作等,均可称之为“无用功”。 所谓“无用功”,并非真的“无用” ,而是指在火场中某些所必须耗费的时间、精力、体力等并没有直接体现于灭火,然而 ...
2575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为什么灭火器会不够用?
代恒伟 2019-1-14 13:58
灭火器作为一种最常见的消防设施,早已遍布建筑的每一个角落,随处可见,可为什么一旦发生火灾,经常还会感觉到灭火器不够用呢? 假设建筑内任一个起火点,燃烧至一分钟时,只需要5只灭火器“到场”(不同的燃烧物及所处环境有所区别),就足以搞定。那么,结合考虑实际的搬运距离与速度,要满足这样的密度,一栋楼里 ...
2132 次阅读|没有评论
简单才能实现粗暴灭火
代恒伟 2019-1-13 16:37
社会消防:对付初期火灾就要简单粗暴 转自微信公众号36safety 在专业人员的眼里,依靠传统的灭火技术,初期灭火操作起来似乎很简单,然而对于普通人而言,依旧是一件难事,只有将灭火技术进一步简化,才能从真正意义上去实现 “简单粗暴”。 扑救初期火灾应具备四个简单粗暴的条件:有器材、会使用 ...
1498 次阅读|没有评论
对自动灭火方式运用的反思
代恒伟 2019-1-12 23:41
自动灭火方式,顾名思义就是在人力所不能及的情形下,由装置代替人为实施灭火行为,以便赢得宝贵战机,然而倘若不假思索地 “滥用”,不仅会极大地浪费成本,并且实际中也很难取得预期效果。 自动灭火仅为解决两方面的问题: 1、人员未及发现火情或无法迅速到场的情况下,装置能够实施先期灭火; 2、仅靠人力无 ...
1697 次阅读|没有评论
抛投方式对于带电灭火的重要性
代恒伟 2019-1-2 22:24
电缆单相接地打火.mp4 电气火灾在所有火灾事故中所占比例有逐年上升的趋势,电气火灾之所以难于扑救,在于燃烧部位还可能同时带 “电”,更增添了一份危险。 对于带电状态下的人工灭火,从人员安全角度考虑,尚有部分问题存疑: 1.电压低(380V及以下)是否一定更安全? 2.高速喷 ...
2361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1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0: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