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再谈天气概率预报问题 (2013-12-05)
许小峰 2014-7-16 12:54
发了《也谈“降水概率到底啥意思?”》博文后,通过不同方式收到了一些对相关话题的疑问,有的已做了简要回答,也有些一两句话还说不太清,归纳一下,再写篇补遗,一并做些探讨。 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公众对天气概率预报的态度,这回涉及到不同的视角。一是关于公众的理解程度,开始不理解,十多年过去了,仍然 ...
个人分类: 文章|2335 次阅读|没有评论
关于群众(2013-09-04)
许小峰 2014-7-15 11:07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单位组织观看了影片《周恩来的四个昼夜》,这种学习方式不错,比读文件效果好。 影片拍得有水准,超预期,上触云端,下接地气,较真实地反映了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三年自然灾害”时期的一个侧面。有些场景在以往的影片中还不曾见过,如再现了当年受灾时期农村、农民的生 ...
个人分类: 文章|2090 次阅读|没有评论
“剩者”何需再“为王”(2013-07-10)
许小峰 2014-7-10 14:42
近日在报纸上读到一篇文章,标题为“剩者为王”。对这一提法不算陌生,有不少文艺作品都曾使用过,包括小说、诗歌、剧本、歌曲等。 “剩者”,剩下来的意思,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不同的含义,如在社会上流行的“剩男”、“剩女”等说法,是指大龄青年的婚姻状况。 在这篇文章中,“剩”也与年龄有关 ...
个人分类: 文章|2631 次阅读|没有评论
大漠红柳冢(2013-06-17)
许小峰 2014-7-10 14:40
还是去年到新疆途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时,看到了一丘丘红柳冢,当地人给我解释了其形成的过程,便随手写下了几笔感触。最近翻出看看,又做了些修改,投了出去,发在了今天的《人民日报》上,编辑有删节,将原版和发表的文字一并放置于此。 原版: 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中,常会见到一个个沙丘,与其相伴的是 ...
个人分类: 文章|3118 次阅读|没有评论
气候四季论短长(2013-06-02)
许小峰 2014-7-10 14:37
《北京晚报》科技周刊的记者近日找我,咨询有关今年北京春天长短的问题。感觉很有趣,但说清楚不易,想找个专家应对一下,记者说还是希望先找我,只好试试了,也算是促进一下自己的学习与思考吧。 对于天气、气候、气候变化等问题好像已司空见惯,每天都会遇到,作为业内人员,也会很关注。但由于与记者的视角 ...
个人分类: 文章|3013 次阅读|没有评论
那个年代的土法天气预报(2013-04-11 )
许小峰 2014-7-8 11:22
近日,网上因一条关于青蛙有助于预报天气的微博引发不少跟贴和评论,我也参与其中,并提到在中央气象台确实有过参考动物变化来预报天气的经历。有人对此不解,向我追问具体情况,这就不是一条微博能说清楚的事了。查了一些资料,概述如下。 在现代天气预报技术相对成熟之前,人们通过观察自然界发生先兆变化, ...
个人分类: 文章|2541 次阅读|没有评论
看云(2013-03-26)
许小峰 2014-7-8 11:20
记得上世纪80年代顾城曾写过一首很短的朦胧诗《远和近》: 你, 一会看我, 一会看云。 我觉得, 你看我时很远, 你看云时很近。 这首诗初读时似觉得有些朦胧,但凡是经历过那个特殊年代的人,仔细品味一下,应不觉得难懂,可以体会出那种咫尺天涯的感觉,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会有与物理尺度不同 ...
个人分类: 文章|2315 次阅读|没有评论
两位大“知识分子”(2012-09-12)
许小峰 2014-6-18 14:50
知识分子这个概念在中国究竟意味什么,有些说不清。读书人有了知识,应该算是知识分子了吧,但有人不赞同,认为充其量算是知道分子,有知未必有识。不知古时科举制度下一路考试过关的书生算不算知识分子,至少那些朝廷文官多是这样挑出来的,若是没有些学识怕是难以胜任吧。当下的高考则未必,知多识少,过了关的可以 ...
个人分类: 文章|2164 次阅读|没有评论

本页有 2 篇博文因作者的隐私设置或未通过审核而隐藏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6 23: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