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登义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engyigao

博文

重庆科普报告花絮:好奇科学的重庆人与世界文化遗产大足石刻 精选

已有 4988 次阅读 2015-12-14 09:23 |个人分类:心得交流|系统分类:图片百科

重庆科普报告花絮:

好奇科学的重庆人与世界遗产大足石刻

 

2015126日到7日,应重庆科技馆和重庆大学科协邀请,先后在重庆科技馆做了一场“亲近地球三极”、在重庆大足区中敖镇小学做了一场“南北极的故事”科普报告。

邀请单位热情好客,在科普报告之余,尽力安排我顺访了大足石刻世界遗产,颇有感慨。

       好奇科学的重庆人

据重庆科技馆接待人小董告诉我,“当科技馆把我的讲座题目亲近地球三极发到网上并发放500张门票后,不到三天期限就全部枪光了”。

报告那天,最热情的是由家长陪同来的孩子们。孩子们听高兴了,便无拘无束地挤到报告台前提问题(照片1),我赶忙靠近孩子们逐一回答……

照片1.孩子们听高兴了,便挤到前台提问题……

 

重庆科技馆开放办馆,整个报告过程全由志愿者组织。报告完后志愿者们与我合影留念(照片2),那高个女生就是某大学的志愿者学生、报告的主持人。

照片2.组织这场科普报告的志愿者、接待者与我合影留念

 

    我在全国科普讲座中,一直提倡“知天知己”、“天人合一”。也许,这往往会感动上天吧。据重庆的朋友说,“你来重庆前,已经连续十多天阴雨天气了,今天,天转晴了。你看,明媚的阳光把新婚夫妇吸引到我们科技馆前拍摄婚纱照(照片3)。更令我高兴的是,在汽车飞快奔赴大足的途中我还拍摄到了重庆冬天难得一见的日落(照片4

 

照片3.今天,阳光良辰迎来了对对新婚夫妇来科技馆前婚纱留影

照片4.拍摄到了重庆冬天难得一见的日落

大足中敖镇中心小学还有植物园

我来到大足区中敖镇中心小学科普报告“南北极的故事”,孩子们的确很高兴。

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学校还有一块规模不小的《植物园》,植物园内的各种植物都由学生写上说明,成为科普教育基地(照片5)。很难自己照相的我却主动与邀请者一起在植物园门口合影(照片6)。

照片5.镇敖镇中心小学学生的植物园一角

照片6.在植物园目前的合影(男士为校长/女士为重庆大学科协

现任和前任秘书长)

 

大足石刻-值得瞻仰的世界遗产

2009年我们来重庆科普报告时已经瞻仰了大足石刻,今年12月7日我又来了。这是我国先辈给我们留下的珍贵遗产啊!

重庆大足石刻是唐末宋初时期的宗教摩崖石刻,以佛教题材为主,儒、道教造像并存,尤以北山摩崖造像和宝顶山摩崖造像为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文化遗产。

大足石刻群有石刻造像70多处,总计10万多尊,其中以宝顶山和北山摩崖石刻最为著名,其以佛教造像为主,是中国晚期石窟造像艺术的典范。它与敦煌莫高窟云冈石窟龙门石窟麦积山石窟等中国石窟齐名,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才能和艺术创造力。

我们参观了宝顶山的石刻。

宝顶山位于大足区龙岗街道东北15公里处,海拔527.83米。宝顶山摩崖造像始凿于南宋年间,四周2.5千米内山岩上遍刻佛像,包括以圣寿寺为中心的大佛湾、小佛湾造像。以大足大佛湾为主体,小佛湾次之,分布在东、南、北三面。巨型雕刻360余幅,以六道轮回(照片7),广大宝楼阁(照片8)、华严三圣像(照片9)、千手观音像(照片10)、卧佛(照片11)等最为著名。

照片7.大足石刻的六道轮回图(色彩仍然保存)

 

照片8.大足石刻的广大宝楼阁

照片9,大足石刻的华严三圣像:儒、佛、道家并存

照片10.大足石刻的千手观音像

照片11.大足石刻的卧佛

 

宝顶山摩崖造像的崖面长约500米,高约8~25米。造像刻于东、南、北三面崖壁上,通编为31号。全部造像图文并茂,无一龛重复。由于隐藏在U形山谷中,山顶又有屋檐遮风挡雨,至今仍然保存刻像完整、色泽鲜艳的特点。观后令人赏心悦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75197-943248.html

上一篇:认识适应地球气候环境变化:懂得一点气候与世界气候变化谈判知识
下一篇:发人深思:为什么北京的蓝天越来越离不开风雨:其实是有解的!
收藏 IP: 111.132.226.*| 热度|

18 李轻舟 李土荣 毕重增 王鸿飞 杨正瓴 徐长庆 张晓良 张家峰 檀成龙 姬扬 陆俊茜 史晓雷 shenlu decipherer XY haishanzhidian abang yunm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1 23:4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