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为一个90后,本来对繁体字是没有什么特殊的感情的,因为从小就接触的简体字,甚至都不知道还有这么一代汉字。作为一个自然科学的学生,字体什么的似乎跟我没什么关系,但是有时候浏览一些历史方面的网页,发现很多人对此忧心重重,特别是一些老一辈的系史学家。首先,历史啊,考古啊等专业的研究时经常需要查阅古代的史书啊,古籍啊什么的,第一手的资料大部分都是繁体字的,现在新一代的研究者大部分都没有或很少接触,到头来还要学习,这就给研究带来了很大麻烦,甚至有人说再过几十年就会出现没人认识的窘境。其次,汉字应该是我国的历史文化载体之一,特别是繁体字,包含了很多信息在字体里面。
我觉得,我们应该把繁体字作为现行汉字的有益补充,应该让更多的人特别是有兴趣的人有更多的渠道去学习它。我们应该从小学起就告诉孩子们这是我们的先辈用的文字,我们现在学习的就是从它们演变过来的,而不是冷酷的把它们列为不规范字,告诉孩子这是错字,让很多孩子对繁体字失去了兴趣。
小小见解,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希望各位大牛提出宝贵意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2 1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