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我们如何认知世界
刘青松 2024-5-23 21:05
关于主体(人)与客体(世界)关系的探讨,在哲学界已经持续了两千多年。在东方哲学里,这也是一个古老的话题。据我猜测,这个话题应该更早,当古猿人抬头仰望星空的时候,就应该燃起第一朵思想的火花。 意识的特别之处在于意识到了自己有意识,属于自己的循环论证,这很容易陷入自循环的有界无限的怪圈,绕在里面没 ...
1018 次阅读|2 个评论
康德—人类精神救赎者之唐吉坷德
刘青松 2024-5-20 08:50
古典形而上学(Metaphysics)从古希腊(公元前6-5世纪)到康德(公元1724-1804)与黑格尔(1770-1831),再到现在,历经两千多年,但很遗憾,未建立起真正统一与科学的学问,这让哲学家感到异常的苦恼。 形而上学本意并非是玄学,而是要追求大一统的宇宙和世界的本源理论。我们不能用经验论来看待形而上学研究之路很艰 ...
980 次阅读|1 个评论
长日留痕,人生有憾
刘青松 2024-5-19 09:14
对于所有人来说,人生最大的公正就是只能活一次,无论是长是短。在人的一生中,最大的完备性就是无论你做多少次选择,都只能遗憾地留下那些没被选择的部分,无论是好是坏。 这种公平性,注定会造就有憾的人生。用有生之涯,有限的选择,去触碰无限的可能。 人的成长,归根结底是心的成长,这需要很多生活内容去充填 ...
1426 次阅读|1 个评论
世界认知演化的逻辑分析
刘青松 2024-5-18 10:19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我们认知世界基本上遵循这一个基本原则—越是远离本体的现象反而越能够抓住本质,构建规律,获得知识,看得清楚。越是深入本体内部,越是难以看清本质,难以了解其意义。 对于地球和宇宙,显然人类对后者的清晰认知要远远早于前者,只是因为我们生活在地球上。古人老早就对宇宙进 ...
103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儒家思想的继承与发扬
刘青松 2024-5-5 18:04
思想具有灵魂,具有演化的属性。只要是思想,就会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社会环境的发展,求生存,求进化。 与古人的思想对话,一定要有如下的对话原则: 首先,不能苛求古人。古人并不笨,他们采用什么样的思维方式,一定有其社会和自然环境基础。其次,要认识到开篇就提及的变化属性。不能用单纯用现今已经进化过的思想 ...
1056 次阅读|1 个评论
天道与人道
刘青松 2024-5-3 13:27
如果人工智能翻遍人类所有典籍,会发现所述不外乎天道与人道的相互关系。 道这个字从“行”从“首”,本意是道路。因为道路可以通向远方,抵达目的地,为行走之人提供便利,指引方向,其引申意便为指引和引导。对于宇宙运行的本质规律,老子选择“道”这个字进行代表,比相近的法更贴切。虽然后来我们用叠词“道法”来 ...
1137 次阅读|没有评论
四月的渐悟与顿悟
刘青松 2024-4-30 17:05
人间四月天,有精灵奏乐,有禅意伴舞。 世间一切事情都是阴阳相对,正反两面。同一件事情,在不同的语境、物境、以及环境中,呈现出来的果可能会完全不同。这是很多人的烦恼根由。悟性稍微一低,就会自陷其中,心性不稳。 记录禅宗慧能大师佛法的《六祖坛经》,改革了传统佛教的形式,改变了佛祖观察世界的世界,从 ...
1283 次阅读|没有评论
《法华经》中的逻辑分析
刘青松 2024-4-28 15:06
《法华经》全称为《妙法莲华经》,也被简称为《莲华经》。这是佛祖晚年对佛教的最后嘱托和总结。目的是要解决佛祖几十年传教过程中,一直没有解决的一些问题。通过这次集体宣讲,为后继者提供了发展方向。 这部《法华经》主要解决如下几个还没有解决的重要问题,或者是棘手的问题。 首先,任何事情的成长都需要时间 ...
1637 次阅读|没有评论
由《心经》到佛教的发展
刘青松 2024-4-27 09:48
《心经》的心,不是简单的个人的心,也可以理解为佛法的精要。了解了心经,大抵就知道了释迦摩尼最初的想法和最根本的想法。 《心经》的核心内容是如何去了解宇宙,以及人能否去理解其本质规律。读《心经》时,我很感动。并不是源于我的心对其内容共鸣,而是感叹古人在那么久远的时候都关心人与宇宙的关系,视野何其开 ...
973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1 13: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