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浅浴红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oaibiaji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博文

考研班“押题”是投机噱头 投机的究竟是谁

已有 5505 次阅读 2018-1-4 10:4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考研, 押题

12月底是每年考研的时候。

本来考过之后也不太关注这个了,小几岁的表妹工作后觉得本科生上升得太慢,且对专业前景不太满意,又转回头跨专业考研(同时跨校某985)。但工作比较忙拜托我帮忙报名、辅导、陪考,一次失利之后(英语政治都考了不错的60-70,总分也够,专业课有一门差3分没过线)又考了一年。“三度”报名的我反而形成了关注考研的习惯。


这次考研第一次激起我关注点的是报名人数。高校扩招后每年报名人数增加本来也算不得新闻,但增幅还是偏高。据教育部消息,“2018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考人数238万人,比2017年增加37万人,其中,应届考生131万人,比去年增加18万人,往届考生107万人,比去年增加19万人。”(新闻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2/397956.shtm

而据2015年数据,2013年全国考研报名人数创纪录地达到176万,2014年降至172万,持续多年的“考研热”开始降温,到2015年再减少至164.9万。生源结构中,北京往届生占42%,辽宁占35%,湖北占34%。(新闻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5/12/334866.shtm

从今年数据看,往届生占到45%,就要赶上应届生了。增加人数、增幅更是高于应届生。可能是像我表妹这样,工作之后又因为各种原因需要考研(转专业、刷“双一流”毕业、达到同专业的高学历起平)的人越来越多,加上一考没中的人员累积。

所以很多人考研是为了在本专业的学术深造么,显然不是。形势所迫而已,就像房价一样,涨到一定程度大家觉得不能再涨了、买不起了,发生了一定时期的平稳甚至理性下降。但蓄积到一定程度(如2016年)居然又翻了将近一番,之前四五万的房子还能涨到10万加,真是贫穷限制了我的想象。搞得政府去年不得不搞出317。


数据过后,又出了个新闻。考研班“押题”命中。一段视频泄露出来,其中老师讲的题,跟今年的考题几乎一样。(新闻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7/12/398265.shtm

其实考研班押题、甚至考研泄题,也不能算是不得了的大新闻。我自己考过一次、陪表妹考两次之后,感觉都有点“摸出套路”了,何况人家专业的培训班每天就琢磨这个。尤其政治、英语、数学这种专业课,每年又不会变科目的。

说到这里不得不说考研的“坑”——专业课。大家都懂,你考哪个学校,这个学校的专业课套路就最重要。所以一般本科就在不错的高校的同学们首选考本校。老师同学都熟人,还可以从大四的毕设就做研究生的课题,省时省力。

如果要考外校,那套出专业课真题就至关重要了。


上大一的时候,我们有一门课叫《专业基础知识》。我从初高中的时候就对这个领域很感兴趣,涉猎也还凑合。但最后考的很不理想,因为这个学科的广度实在太大了,在中科院估计要分十多个研究所不止。那为什么有的同学居然考到了九十多分呢,我感觉其他一门专业课的老师都不一定能做到。

后来我才知道——当时还是太年轻——他们联系了几位往届生回忆题目,几乎凑出了一个真题卷子,跟今年的重合率在80%以上(如果再加上届、上上届、近五年的所有题目,重合率能超过90%。这几位同学后来保研了本校本专业)

我大三时候因为准备出国,GPA不够,就回去刷这几门六七十分不理想的科目,果然跟我当初的期末考卷差距依然不大。我混在大一大二的课堂管他们拷ppt的时候,他们也都十分“会意”的问我往届的题目,大家心照不宣,绝非个例。


因为学科内容大海捞针,我们就不得不如此。比如诗词大会那种,能从百人团冲出来的选手都十分博学,但就是很有可能上来一道题突然冷门了,0分下去了。假如他有地方“押题”“套题”,这首诗这个典故他一定是乐意学的。


不出意料,那篇考研题命中的新闻很快就反转了。教育部声明绝无泄题,考研班老师自称“押题”是普通本领,培训机构更有了招生噱头。(新闻链接: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8/1/399033.shtm ,新闻页面尾部有事件的其他新闻链接,不一一贴在这了 )

所以学生为什么需要能“押题”的培训班(跟去找老师、找学长套题的心态几乎一样),无非是不希望自己南辕北辙。就像我既有能力盖烟囱,又有能力挖深井,但都需要时间和精力来完成,我又不知道你最终要验收啥,就只能先想点其他办法。


业内人士说“押题”是考研班的投机心理,反正跟你说保过,一百个学生交了钱,80个考上了,就算把另20个没考上的让他免费重新培训一年or退款,不也赚大了么。

但真正愿意来花钱办事、找人套题,在这投机的不是广大考生么?

而又是谁逼的大家不得不考研、考研不得不押题呢?


一点想法:如果能科学的评测出一个人的学术水平,能把盖烟囱和挖深井的能力都不淹没,自然就可以踏踏实实学习、减少投机取巧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英语四六级就有这方面的科学之处,比如单词量的2000词、6000词可以对应到某个水平。

当然也还是有可能我词汇量是4000,你考的那个点我还是碰巧不知道,但五篇阅读你大概是能看懂的吧。一个四级考600+的人六级肯定也能过,四级400的人六级几乎过不了,可以把意外的概率降到很低,分级基本就科学了。

比如我知道竹喧归浣女,就可能也知道红泥小火炉。但我连ATP都不懂,肯定也不知道β受体阻断剂能降血压。

想起认识的一位文艺学老师对来参加考研面试的同学特别不满意:他都不知道《演员的自我修养》!哎,算了,他能把斯坦尼斯拉夫斯基的名字念顺嘴我都知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08002-1093037.html

上一篇:高考40年:“反智”也进化了,总是好的
下一篇:当学生吐槽导师的时候 是不是真的介意干活做事
收藏 IP: 124.16.128.*| 热度|

5 史晓雷 徐世文 杨正瓴 彭真明 张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4-28 18:3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