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浅浴红衣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oaibiaji 尘不到,时时自有春风扫

博文

微综述-藿胆丸与鼻炎治疗

已有 4409 次阅读 2020-10-26 10:21 |个人分类:杂感|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近几年,我自己饱受鼻炎的困扰。轻则流涕不止,重则头晕鼻痛日夜不宁,各有甚者发展至“过敏性鼻炎气管炎”,到晚间只要有微小的气流震动(周围人碰我一下,或者碰到我的座位桌子等,只要会间接改变我的状态),就会咳嗽不止,夜不能寐。有几次在出差、年假时不止为何发作,导致整个流程泡汤。


刚开始有症状的时候,我还住在学校附近,习惯去北医三院。三院开了自己的一个滴鼻药,很便宜,几毛钱,滴进去麻麻的,也判断不出来有没有效。后来效果不好,又改了某抗过敏药,90左右一瓶。当时我导师也有这个问题,我有时候也帮她去开。


后来搬远了,又发作时去了另一家三甲,开了个当时觉得很贵的“水”(200多一瓶的海水)洗鼻子。意料之外的好用,两边冲冲,很快好了。不过也不难理解,抗敏只是压制症状,洗掉过敏原才是根本。至此,我开始各种给同样症状的朋友安利盐水洗鼻子,自己也经常买一些备着。


渐渐的……洗鼻子不太管用了。按说这玩意不存在抗药性啊。


今年一直在戴口罩,情况好了很多很多,直到十一放长假,出了趟门,室外偶尔没戴口罩,回来果然发作了。不过根据多年的感觉判断,这次是轻症,洗一洗应该能扛过去。果不其然,洗了一周左右,流了点清鼻涕,偶尔咳嗽一两下(好敏感……),在类似感冒的症状中安然度过了。


===

今天看一个熟悉的公号,在结尾有读者问“鼻炎是否有治疗办法”,哎也是老问题了,我都不打算等到什么结果,无外乎还是抗敏和洗鼻子。结果有其他留言纷纷说“藿胆丸”有用,一下勾起我的好奇心。


中医药问题也是争论已久了。目前似乎是“废医验药”的状态?药物成分明确、有效,别是饱受诟病的“不良反应:尚不明确”,还是有研究利用的价值的。


打开知网搜“藿胆丸”就让人眼前一亮:

藿胆丸对鼻炎-鼻窦炎免疫作用机理的实验研究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藿胆丸含量                

藿胆丸微生物限度检查方法学验证实验        


不过我直接看了一篇博士论文,《藿胆丸治疗鼻炎的药效物质基础研究》。基础研究,看起来就很系统。总体来说,这个药是这么回事:

1.背景。藿胆丸源于清代《医宗金鉴》,是治疗慢性鼻炎、慢性鼻窦炎的名优中成药,具有芳香化浊,清热通窍的功效,临床主要用于治疗湿浊内蕴、胆经郁火所致的鼻塞、流清涕、前额头痛等症,已有二百余年的临床应用历史。


2.方法。根据藿胆丸组方中广藿香叶和猪胆粉化学组成、组方特点,合理采用现代工业技术,获取广藿香叶和猪胆粉中多种化学组分,以传统丸剂为参照,进行抗炎抗过敏化学组分分析跟踪,探明藿胆丸抗炎抗过敏药性成分为广藿香油和猪去氧胆酸;以广藿香油和猪去氧胆酸为组方成分,进行配伍和剂量的优化研究,为研发新一代中药新药奠定前期研究基础。


3.研究。

(1)藿胆丸中广藿香叶有效部位筛选以抗炎和抗过敏药效试验筛选广藿香叶有效部位,并以成药藿胆丸为对照,结果表明,广藿香叶水溶性部位和不含挥发油的脂溶性部位虽有抗炎作用,但作用强度明显低于挥发油部位、广藿香叶、藿胆丸成药。

(2)精制藿胆方、广藿香油、猪胆粉与藿胆丸均具有抗炎作用。抗炎指标有醋酸所致小鼠腹腔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角叉菜胶所致大鼠足趾肿胀、二甲苯所致小鼠耳廓肿胀,大鼠棉球肉芽肿等四种急性和亚急性炎症模型;

精制藿胆方、广藿香油、猪胆粉与藿胆丸原方均具有抗过敏作用。抗过敏指标有卵蛋白致敏豚鼠离体回肠肌的过敏性收缩反应,同种大鼠被动皮肤过敏反应(PCA),2,4—二硝基氯苯所致小鼠耳廓皮肤迟发型超敏反应等过敏反应模型

精制藿胆方具有体内外抗菌作用。精制藿胆方体外抗菌试验对所试菌种(金黄色葡萄球菌、甲型溶血性链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卡他球菌、白喉棒状杆菌、大肠埃希氏菌、绿脓假单胞菌及白色念珠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抗菌作用;对感染肺炎双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小鼠,均具有显著的降低死亡率的作用。提示用广藿香油替代藿胆丸中的广藿香叶,可以保持藿胆方的体内外抗菌作用

精制藿胆方、广藿香油、猪胆粉与藿胆丸均具有增强免疫作用。增强免疫作用指标有小鼠网状内皮系统碳粒廓清吞噬作用的模型。


4.结论。明确了藿胆丸治疗鼻炎的物质基础,用广藿香油和猪去氧胆酸组成的处方,具有药效作用物质明确,能够达到现代化中成药的雏形


===

虽然没看到啥具体的药代动力学分析,但这些抗炎模型还是比一些不知咋回事的中成药像那么回事了。有朝一日可能达到“砒霜治白血病”的明确程度。


不良影响是会升高胆固醇。猪胆粉嘛,吃多了可以想象。


查了一下,OTC,七块多一盒。准备以身试药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08002-1255783.html

上一篇:母亲节、护士节、防灾日……以科学,敬畏生命
下一篇:三孩、生育意愿与辅助生殖
收藏 IP: 159.226.99.*| 热度|

1 农绍庄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19: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