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zhenq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kezhenqing

博文

和英国人同住

已有 5797 次阅读 2013-7-19 23:37 |系统分类:海外观察| 英国, 住宿

我在一月份搬进了新宿舍,和一群英国本科生同住。入住不久,就发现冰箱里的食物经常被人偷吃。牛奶早上看还满满的,中午一看却只剩下半瓶;新买的面包莫名其妙地少了三四片(我们对食物的多少有着敏锐的洞察力);高价买回来的火腿,节约着不舍得吃,在一夜之后却又神秘地消失了若干;放在冰箱第二格的pizza无缘无故的去了第四格,另外一盒pizza则从此消失了踪迹……

这种小偷小摸的行为防不胜防,你总不能抱着给冰箱给守着吧。想起那些不翼而飞的食物,就让人烦恼与痛恨,真恨不得将那个人抓出来,痛打一顿而后快。有时候很想在食物中放入毒药,让那无名的偷窃者自食其果。但听说那是要负刑事责任的。毒药不行,就泻药吧,至少也要给他一点教训!可这计划最终还是没有实施。并非我们良心发现,只是苦于找不到无色无味的泻药罢了。

慢慢的我们发现这个人(或几个人)偷食物有一个规律:他/她只拿马上可以吃的东西,比如面包,火腿,牛奶;至于蔬菜,生肉,米这些需要煮的等,则原封不动(毕竟煮比较花时间,容易让人逮个正着)。所以,采用的对策是“坚壁清野”:将面包,水果,罐头悉数放回房间,每次要吃的时候再带到厨房去。碰上一定要放冰箱的,如牛奶,猪肉,那又如何是好?但再狡猾的狐狸也斗不过聪明的猎手。我们可以高筑墙广积粮:把牛奶放到冰箱的最里面,再依次在外围堆放入生菜白菜鸡蛋发霉的面包……。这样一来,小偷的视线被遮挡,牛奶“躲”在众多遮蔽物的后面;二来即使小偷无意中瞥见牛奶瓶的一角,发现牛奶的藏身之处,或许也会因怕麻烦而就此罢手(要取得牛奶,需要搬出无数无关的食物)。可是,这对我来说,每次要喝牛奶,当然是也是万分麻烦。

后来观察,坚壁清野的策略,令敌人无从下手,取得成效。恼怒的敌人于是改为偷糖和盐这些无足轻重的调味品(半盒的白砂糖神奇的在一夜之间消失了)。油盐酱醋幸好不贵,就让他们忙乎去吧。这些小事虽让人不胜其烦,却也无足挂齿,只是增加一两个笑话而已。到我差不多搬出宿舍的六月,这样的笑话又增加了一个:我怎么也找不到电饭锅的锅胆了!这厮要个中国来的电饭锅胆干什么?真是让人费解。

以前给我们上艺术史的一个老师,他在上课的时候喜欢说点闲话。有一次他说家里最近被小偷入屋,一台彩电被盗去。接着这个老师笑笑地调侃:小偷很笨,只偷了电视,却忘了拿遥控……我看拿锅胆的这个小偷也同样的笨。难道他没有看到旁边的柜子里就放着配套用的电饭锅吗?没有饭锅,偷去了锅胆,充其量只能给他当给大饭碗使使。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如果没有了锅,即使有上好的米,我想巧妇也同样是无从下手的吧,何况远远不是巧妇的我?但大概没有什么事是可以难倒中国人的,当时西方的封锁不也没有饿死四万万中国人民吗?更何况是区区一个电饭锅胆呢?一来我可以和别的中国人一起吃饭;二来,不能煮饭,还可以煮粥嘛;三来,珊珊九月份会把她的更高级的电饭锅给我,不妨等一阵。

除此,同屋的外国人对人也很是冷漠。同处同一屋檐下,每日我们之间没有交谈,只止于见面的一声没有太多笑容的“Hello”;有时见面甚至当你透明,对你不闻不问。不只是室友,别的外国人,就我感觉,也很冷漠。比如,我给上习题课的那班大一学生,路上见着了左顾右盼,愣是当不认识。给国际学生的小册子上说,英国人外冷内热。我倒是还没有看出来他们哪里“热”了。人在哪里都会有受气的情况。可在国内骂几句娘就算了,在国外就是觉得自己收到了歧视。不知是原本期望过高,还是处于异文化中,总容易挑毛病多于找优点。

暑假前考试完了之后有一个晚会,学校却如临大敌,又是封锁道路凭票入场,又是锁紧教学楼,大概是害怕学生们酒后闹事。看着高大的外国人一个个西装革履,一身华丽,如同换了一个人似的。小伙子变帅了,前几天的那个小姑娘变成了少妇,每个人都变得高贵起来,仿佛他们的道德就像他们的白衬衫一样一尘不染,让人不禁感叹:人的确是靠衣装的。现代社会,不用“士别三日”,只需三个时辰,只需换上一件衣裳,就能让你“刮目相看”了。可也觉得好笑:无论你怎么穿,皮肤底下不还是那自私猥琐的灵魂?说不定,某个气宇轩昂风度翩翩的男士,或者昂首阔步雍容华贵的女士,就是偷去我电饭锅胆的小人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07475-709623.html

上一篇:7天搞定微积分
下一篇:请加入 GIMPS 计划
收藏 IP: 112.90.146.*| 热度|

6 曹聪 张洁 逄焕东 张明 biofans rosejump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0 05: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