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公司硕士获诺贝尔奖的秘诀里用了秘笈(诀)的说法,很是吸引眼球。但在镜某看来,所谓的“秘笈”并不存在。有机会收拾学长的遗物,发现他们做学问时的笔记相当工整,相当漂亮,镜某自愧不如。如果说有秘笈的话,
同样时间里作出的笔记工整,就算是一类了吧。与其讲是秘笈,不如说是才能。
《小公司硕士获诺贝尔奖的秘诀》文中引用了很多中村成功后写的书。镜某以为有些东西不是很靠谱。因为人的心境是会变的,成功前和之后,看问题的立场不一样。比如说GCD在野时的提法、说法与执政后的,显然是判若二人。
对中村讲的“我决定在开发蓝色发光二极管时,刻意不读他人的论文。我不想模仿别人,决定纯粹只从自己的实验结果判断方向。”的说法,不同的人当然有不同的理解。在镜某看来,多数人并不能理解他的说法和感受。因为多数人根本就不知道中村的研究背景。所谓“刻意不读他人的论文”是因为几乎没有装置的论文,而他的成功
在于他自己做装置,而不是买装置。自己做的成本就低,可以不在意是否有经费。而国人的研究机构里就总是盯着经费,因为用人要经费,买东西要经费。用自己就可以不要用人的经费了。用自己的另一个好处是快,可以在相同的时间里修正很多次。剩下的就是“好运”了。如果GaN的晶体就是长不好,那就会有另外的故事了。
一旦知道了这个GaN材料可用,那么人的想法和行动就大不一样了。
在黑暗里坚持,这样的品质、承载力,不是每个人都能具备的。这与公司的大小、学历和出身大学几乎没有关系。能够坚持的另一个因素就是少花钱、低能耗。如果一个人做研究需要花很多钱,那么他能坚持的可能性就会很低。所谓能力,有钱干活不叫能力,不给钱还能干活才叫“能力”呢。
----------
就“是”论事儿,就“事儿”论是,就“事儿”论“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