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平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ongping2009 面对地震专家与您论道纹坪,置身围棋高手听我谈天说地。

博文

田洺兄走好

已有 21266 次阅读 2016-6-30 08:08 |个人分类:仰望天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一路走好, 田洺

田洺兄走好

魏东平

两天前得知田洺去世的消息,感觉到很震惊,虽然知道他最近一段时间,身体一直很不好。

说起来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没有见到田洺。上一次的见面时间,是在2014年12月31日。

上世纪80年代末,我研究生毕业之后,便在研究生院(现国科大)地学部工作,住在了学校分配给我们的集体宿舍,是一个编号为12的筒子楼,2个人一间。

第二年,田洺兄也毕业留校,在自然辩证法学部工作。我们便都成为12号筒子楼的5层里,一群单身汉的邻居,一直到我出国学习,接近5年的光景。

当时我们都很年轻,但田洺兄更老成一些。我们都共同经历过那个“疾风暴雨”的时代,期间及过后的大约两三年的时间,我和田洺兄,还有12楼5层的其他单身汉们,有着很多的时间,在一起喝酒、打牌、看球与聊天等,包括聊一些各自的专业见闻,国内外大事,但更多的是没有特定主题的神侃。

一般情况下,田洺话不太多,但他说话的声音很大,中气很足,尤其是情到极致处发出的爽朗的大笑,整层楼都会震动。记得最清楚的一次,是那一年的8月中旬,苏联的戈尔巴乔夫被软禁,以及随后的整个反转剧情等,曾在我们的12楼5层,激荡了很长很长的一段时间,我们面红耳赤地讨论、争吵,很多次甚至持续到深夜。

夏日酷暑时分,我们曾一起结伴,去校园后面的铁家坟,就是现在的玉海园小区附近,买上好多个西瓜,装在长裤的裤腿里,一腿一个,扎好裤脚架在自行车龙头的两边。有时候你便会看到这样的风景,一群打着赤膊、穿着短裤衩的年轻人,在赤日炎炎的玉泉路上,骑着自行车呼啸而过。

那几年我的个人生活,处于一个低谷的艰难年代,有物质层面上的原因,但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通过我的高中与大学同学对我物质层面上的关心与帮助等,最主要是与包括田洺兄在内一帮12楼的单身汉同事与朋友的朝夕相处,他们的善良、友情与担当,让我感觉到生活的美好与率真,当然也有我经常萦怀脑际的家庭重任,我终于没有从12楼的高层奋力一跃,尽管当时我有很多次这样的欲望与冲动。

97年回国之后,我们重新成为同事。第二年的年底时分,为了迎合科学院的“知识创新”工程,研究生院也要成立一个写作班子,最初计划一个3人的文件起草班子,包括田洺与我,还有一位学校的负责同志。但我经过几天的思考与“挣扎”,考虑到一旦涉事其中,将会牵涉我大量时间而不能够自拔,而我那时候还存有不想专业之外分心过多时间与精力的心思,于是最终选择退出了这个写作班子。

但田洺兄选择留在了这个班子。当然这对他而言,实际上正是施展自己专业才干的大好时机,他也确实不负众望,在这件事情上发挥出了他的长处,尤其是他良好的文笔和敏捷的才思。

我在回国之后,已经得知我们12楼的弟兄们,有一位在留学美国时,已因疾病去世的消息。在12楼在京好友的此后某一次聚会中,说道此事时不记得什么缘由,我们还自相调侃,猜测谁将成为其后的下一位。当然,现在已经有答案了,是您田洺兄。

好像是2000年以前的某一年开始,我们仍然在京的12楼的,曾经的同事与朋友,开始相约,在每一年的12月31日晚上,大家一起聚一聚。

这一聚至今,年年如此,从未间断。最初只有一桌,大多数是单身汉,屈指可数的少数几位娘子军;后来逐渐逐渐,发展到两桌,男女同胞各一桌;再后来发展到三桌,一桌上全是孩子。

因为田洺兄调离国科大的原因,这12月31日的聚会,便成为我与田洺兄相会、喝酒(茶)与神侃的主要场合,那事实上也是我们精神上最为放松的时刻。即使在这样的时候,田洺兄也经常展现出他深沉而又悲悯的人文情怀。我能明显地体会到他时刻关心社会底层人们喜怒哀乐的内心境界,甚至能够看到他在关心国事家情时偶尔表露出的“愤青”状态。

最近几年,随著孩子们的逐渐长大与独立,孩子们的那一桌渐渐地人气越来越淡。慢慢地,随着田洺兄您的离去,我也坚信,我们12楼每年的年终聚会,将会慢慢地,又从三桌、变成两桌、一桌,最终曲终人散。历史也将会翻开新的一页,让我们的孩子们,开始他们的一桌、两桌、三桌甚至四桌的征程。

田洺兄一路走好,我们活着的,仍然需要好好活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6819-987634.html

上一篇:行香子 新年
下一篇:梦中芳华
收藏 IP: 123.112.69.*| 热度|

32 魏焱明 陈小润 武夷山 陈桂华 史晓雷 王桂颖 鲍海飞 邹斌 李宁 钟炳 吴明卫 翟自洋 朱传卫 杨正瓴 李泳 李学宽 黄仁勇 王军军 陈奕涛 曾泳春 肖重发 陈昌春 熊卫民 许连明 鲍博 吉宗祥 杨芳 朱志敏 张海权 刘立 刘玉仙 田松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0: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