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lew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lew

博文

福州市政务信息化建设现状(请勿转载)

已有 4429 次阅读 2016-2-26 08:56 |个人分类:电子政务|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一、福州市信息化承载环境建设现状

1、 福州市城市信息化整体基础设施介绍
     截止目前,福州市互联网宽带接入端口367万个,实现光纤入户覆盖用户206万户;城区20M带宽覆盖能力达到100%,农村家庭4M及以上宽带接入能力达到100%,已建成“智慧福州·公益无线”项目,为榕城市民及游客在行政办事大厅、景区、医院、机场、车站等公共场所提供免费、便捷的WIFI上网服务,已开放“SmartFuzhou”免费WIFI热点两百多个,无线AP一万多个;电信IP城域网出口带宽扩容至520G,并建成福州至台湾淡水的海底光缆系统“海峡光缆1号”;无线网络实现县(市)及发达乡镇3G信号的全覆盖。
      2、福州市政务网络的建设情况
      截止2015年,市级政府部门用于业务办公的网络主要有互联网、政务内网、政务外网及专网四类网络,市级单位均已接入互联网,政务内网主要用于政府公文传送,政务外网主要用于非密办公业务的办理,许多大的政府部门(财政、公安、税务、国土、教育等等)主要的业务办理则是通过专网,专网主要有金财网、金盾网、金税网、金土网、统计专网、中国教育科研网、教育城域网、外交部专网、规划专网、地震专网、气象专网、信访专网等,主要是纵向业务数据的传输通道。
    3、福州市政务云平台建设
   福州市已建成市级的政务云计算平台(榕基公司承建),已开通虚拟服务器270多台,通过虚拟化技术的应用和集约化建设,提高了各类资源的综合利用效能,降低了系统建设和运维成本,缩短了应用系统的部署周期。截至目前,市直党政机关办公自动化系统、市公共服务统一平台二期、市网上审批系统、市行政处罚系统、市全市域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市人口数据库、市涉税信息综合管理平台、市证照信息管理系统等一批基应用系统已集中部署到政务云平台上并开展应用。
二、福州市政务信息化现状
   1、福州市政府整体信息化建设情况
    2015年福州市政府对全市信息化项目进行征集,共征集了271个项目。2015年信息化项目投入约2亿元,平均每个项目建设经费约为100万元。
    2、福州市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
    在城市公共基础数据库建设方面福州市出台了《福州市政务信息资源交换与共享管理办法》,并加快政务数据资源整合,推进城市公共基础信息资源数据库以及全市政务信息资源共享交换体系建设,规划并启动建设包括全员人口、市场主体(法人)、电子证照、空间地理、城市部件等基础数据库,为实现多部门基础数据的多方校验、数据审核、数据共享和数据复用。在空间地理基础数据库建设领域,福州是“国家数字城市地理空间框架建设试点城市”,全市空间地理数据库已完成1:500线划图数据库Ⅱ期和1:2000数字正射影像<DOM>、数字线划地图<DLG>、数字高程模型<DEM>等数据库的建设。在市级平台成果基础上,集约建设了市县地理信息共享平台、福州全市域矢量和影像电子地图项目。市人口信息数据库一期已初步建成,已有市卫计委、市人社局、市教育局、市综治办、市残联、市公积金中心等10家参建单位基础数据入库;电子证照库目前累计入库70万份电子证照。
3、福州市政务数据类型介绍
     2014年年底,福州市政府对政府工作部门进行了机构改革,对工商局、质监技术监督局、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卫生局、计生委、商贸局、外经贸局、人社局、公务员局、经委、市容管理局、市城乡建设委员会等部门进行了职能调整,新组建成立了市场监管局、卫计委、经信委、金融办等部门,稳步推进“大部制”改革。经过改革后,原先的46家政府工作部门调整为33家。根据福州市33家政府部门业务系统的梳理,福州市政府部门的政务数据累计有1538类,可以按照部门业务数据、行政审批类数据、行政执法类数据、统计类数据4大种类进行归类,其中,部门业务管理数据包括部门办公文件、部门业务数据等;行政审批类数据包括行政许可审批数据、非行政许可审批数据、年检数据、备案数据、审核数据等;行政执法类数据包括监督检查、处罚、褒奖等;统计类数据包括统计汇总、分项统计、抽样调查等。
     不同数据在不同部门分布具有如下特点:一是审批类数据是所有部门的主要的数据类型;二是执法类数据在不同部门分布较平均;三是统计类数据主要分布在统计据、审计局及市场监管局等业务部门;四是公安局、市场监管局是拥有政府数据指标项较多的部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政府部门的信息化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政府公共服务的管理上。

(未完待续,请勿转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946501-958711.html

上一篇:政务数据汇集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小结
下一篇:穿线二叉树示例
收藏 IP: 218.66.5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02:0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