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讲话重尾习惯的数学模型及其矫正 ----巡课笔记之13(唐常杰)
录音矫正法的后效 去年听几位年轻教师讲课后,曾在听课意见表和博文中建议, 上课时带一个记录设备(手机/照相机/录音笔等),作课堂录音或录像,自看自听,以改进教学(参见博文《带个相机去上课—巡课笔记之九》。
近日又去听课,几位教师说,录音矫正法颇有效,当听到自说自录的声音,第一感觉是:“这是我的声音吗?”,“我会有那么多口禅吗?”, 真的是“不录不知道,一听自己笑”。
经过一段时间的自我矫正,老师们口头表达大有进步,有的口头禅已得到矫正。
但有一位老师说,听录音后,发现自己每两三句话,就重复半句,难听死了,矫正挺难,问有没有妙法来纠正这种“讲话重尾”的毛病?
我从青涩来 自我批评比讽刺人家更厚道,还是说自己的当年青涩。在三十多年前,我刚进课堂讲课时,口语表达也是毛病多多。有一次,为改进英语听说能力,买了一个最低档的录音机,号称“一匹砖”,虽是二手货,当时的100多元,也是两个月工资了;为物尽其用,也为满足好奇,上课时自讲自录了几盘磁带,发现讲课中口头禅多,特别是那密集的重尾,敞放出来实在尴尬,只敢一个人用耳机听。
提出问题:重尾现象之通俗描述 我初上讲台学着讲课时,一紧张,讲话就会重尾,在堂下背得很流利的“老和尚的故事”,在课堂上,也可能会讲成如下的形式:
从前有个庙,有个庙,庙里有个老和尚, 有个老和尚,老和尚给小和尚讲故事, 讲故事,讲的什么故事呢?从前有个庙,有个庙,…..
上述描述在重复密度上,稍微有点夸张,是为了有趣且避免冗长。
分析问题:重尾现象之数学模型及观察 如果用汉语拼音首字母取代汉字,“老和尚的故事”表达如下:
Cqygm, ygm,,Mlyglhs, yglhs ,Lhsgxhsjgs, jgs, Jdsmgsn? ,Cqygm, ygm,…
抽象一下,得到:
定义1 给定字符串S,称S为一个讲话,设有字符串 S1,S2,,Sk, 如果讲话S中,含有连续的子串:S1 S2,…,Sk Sk,则称讲话S含有重尾。
这就是讲话重尾现象数学模型。
考察上述模型,得到到下列观察(没有证明,还不能称为命题或定理):
观察1 问号后面没有重尾。
进一步收集更多的数据(那时还没有大数据),发现:
观察2 惊叹号后没有重尾。
观察3 强调或着重时没有重尾,例如讲“从前 有--个--庙”,大声,慢速,不会重尾。
观察4 重尾的密度和紧张程度是增函数关系(很难量化地验证是否线性的正比例关系)。
重尾机理分析:掩护思维延迟 当讲完“从前有个庙”时,按正常程序,下一句是“庙里有个和尚”;如果讲话人对内容不很熟悉,或者有点紧张,或者是即席讲话需斟酌措辞,又想要保持发音连续, 此场合下,在发音缓存空间中最容易取出的就是刚刚讲过的最后几个字“有个庙”,于是就产生了“从前有个庙,有个庙”的重尾表达。
重尾现象似乎是下意识行为,讲话人不能感觉和控制,它承担了时间占位子的作用,使发音连续,掩护思维延迟,使得讲话人能借机推敲措辞。
解决问题:矫正讲话重尾的四种方法
(1)充分的准备可避免重尾 讲比较熟悉的内容,人的思维在发音“从前有个庙”时候就采取了预取技术,(pre Fetch,例如网页浏览器预取),预先取出了下一句“庙里有个老和尚”,不需要“有个庙”来掩护思维延迟。
这就是我们强调认真备课的原因。世界上怕就怕认真二字,这是最根本的方法。
(2) 用可接受的口头禅代替重尾。从机理上讲,重尾是从发音缓存中最容易取出的短语,用来填充无声时间,掩护思维延迟。我们可以从思维的全局缓存中取出不变的万能短语,如:“接下来”、“然后”、“嗯-”,这就产生了口头禅,也是一个疑似的下意识行为。
在国内外的讲堂上,有一些口头禅是可以被听众接受的,如: 好、接下来、然后、OK、Next、So far, so good、You know,….
中文中,口头禅一词,源于佛家禅宗,我们俗人,则用来指代那些无心而出的惯语;电视剧上的少林主持,一口一个“善哉”。较早出现“善哉”的文献,有《左传·昭公十六年》和《论语·颜渊》,其中“善哉”就是我们俗人说的“好”,不过双音节的善哉(类似于双音节的OK)更好发音、更有文言文味道、更雅致一些。如果请宗教研究所的老师做报告,间或一个 “阿弥托佛”或“善哉”,是可以接受的,太多了就会烦。
(3)用提问、感叹和强调语句避免重尾 上面的观察1和观察2 指出,通常在问号和惊叹号后,没有重尾。这是因为问号和惊叹号自然地留出了停顿和思维时间,如果在讲课中,常常有疑问句,或者是提问要求学生回答,或者是设问引起学生几秒钟的思维,引出自己的回答,都留出了时间,一边从发音缓存中取出下一句,避免了重尾。
根据观察3,在强调时,“庙里有个老-和-尚”,一字一顿,绝对不会重尾。谓予不信,可立试之,因为这时重尾会很不自然,就不会无心而出。
(4) 条理化避免重尾 ,上面的观察4指出重尾的密度和紧张程度是增函数关系。如果讲话有条理,pre fetch就做得很好,能避免重尾,例如:
“这个和尚的故事有什么可讲的呢?”,讲三个关键词,关键词1 ,口耳相传方式;关键词2, 递归;关键词3 ,递归终止条件。
“现在讲关键词1,…….
“现在讲关键词2,…….
“现在讲关键词3,…….
由于思维有条理,就不会紧张,不紧张,就能从容从思维内存取出下一句,就比较容易避免重尾,偶尔有点其它口头禅,也不至于使听众厌烦。
这是成熟讲话人的方法,这需要锻炼,需要时间,教师讲几年、十年后,讲业内的话题,如数家珍,都能达到到这个水平。
老教师们都年轻过,成熟都是从生涩走过来的,年轻教师口语表达上的毛病,不算大毛病,但总是不完美。只要愿意改,有正确的方法去发现毛病,有决心去纠正,把改陋习当作业余的科研,就一定能改掉。
相关博文
课件内容之处理:思路、方法、深浅和详略(原名《照念PPT陋习之分析与解决》)---巡课笔记之二
享受学习,享受实践---喜看学生“玩”电脑,----巡课笔记之四)
让学生看到钢铁是怎样练成的,而不只看练成了的钢铁---巡课笔记之十二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1 22:0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