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到冯长根的一篇文章
博导、博士生科研复述和杂谈(12)——再谈博士生与导师的交往.pdf
里面有一段提到研究生应该摸清导师的脾气风格。我想到最近的一些事情和我自己的风格。
课题组内,有些安排(比如做实验、修改文章)就像是集体跳绳(不是跳几根绳,而是排着队,按着节奏跳一根绳)。你要是按照一定的节奏,赶上了,就成功跳过去。也就是说,有的学生能“看准时机”等导师不忙的时候把文章稿件送上来,往往能够马上修改投稿。而如果把“文章还在整理中”当做挡箭牌,自己“打着小算盘”做着无关的事情,只怕文章难以发出来。
再举个例子:我平时有自己的工作安排和派兵布阵。我问一个学生什么时候能把文章修改稿给我,以便我最后修订后投回出版社。学生往往拍胸脯说明天给我。可是,到了明天,我兴冲冲赶到办公室,没有收到电子邮件,我便感到自己的节奏被打乱了。我桌上明明还有另外一个学生的论文素材,可是我却不适应“切换到另外一个频道”去整另外这篇文章,不但很难切换,而且即使切换,一下子还“吃”不下来。而我预期的前面这位学生的修改稿却没有到位。于是,我很困惑,一整天陷入“无所事事”的状态。
所以,我常对学生说,进入课题组后要熟悉老师的风格和时间安排,只能你自己适应老师的节奏,不可能让老师适应你的节奏。
再比如,我喜欢做完一件事情才做另外一件事情,希望学生及时整理数据,而不是一个劲地忙着“下一篇”、“后一篇”文章的实验。并且,我心中有“优先级”。有时候让学生把前面一个工作及时整理成文,可他一个劲地做着另外一篇文章的实验,这样的话,“拿捏不准轻重缓急”,以致“一事无成”。
研究生导师的性格脾气还在于:他不着急的时候不会催你,甚至心里暗暗希望你别来烦他(他在办公室忙着别的事)。但如果他想到了和你有关的事,或者他着急的时候,就会来催你。一旦他针对同一件事情说了两次,就表示这件事情很重要,他很在意。如果你还是在做着无关的事情,或者没有交出结果,导师肯定会很在意。
当然,还有其他:你不按照他的意思去做,不听从指导,那么出了问题,就是你的事。比如有的同学,老师让他少参加社团活动,他还一直参加,还和老师顶嘴。那么很简单,学生写完了初稿,老师也借故拖着,不给修改。
当然,我也见过很厉害的学生。他是一个合作者的学生,用我的仪器进行测试。我实验室的仪器,我自己的学生也经常用着,供不应求。但他能够经常向我汇报实验进展,指出已经得到什么有价值的结果,下一步需要做什么实验以厘清什么问题,做了这些以后,什么时候能够把文章整出来。他这么一说,让我看到很清晰的“线路图”和预期结果(文章产出),从而乐意把仪器优先给他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