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法德赛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wangfutao 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博文

【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39)

已有 3448 次阅读 2015-4-21 19:55 |个人分类:回忆录|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一 一 一   我的母亲


    我的母亲命运十分坎坷,她一辈子几乎吃尽了人间的所有苦。在她童年8岁的时候,她父亲死了,她开始承担部分家里生活的担子。她十八岁时嫁到我家,由于我父亲体弱身单力薄,家里的农活和家庭负担就落在她肩上,加上那时时兴婆婆整媳妇,他在我奶奶的巨大压迫下忍辱劳作养家。他生了上十个小孩,可是她没有吃过鸡、鱼、没喝过肉汤,饮过糖水,每次未满月就得下地干活,我父亲听他妈的,不关心体贴她。她一个旱地区出生长大的半裹过脚的小脚女人,要干湖区水田里的农活,一切都要半路出家从头学,即使是学也得干出一份内行人的活量,可想她要吃多少苦。辛未年淹大水、1954年淹大水、59-60年灾害,又使她从青年到中年都在苦难中度日,而且还要抚养几个小孩。

   我妈一辈子勤扒苦做,吃苦耐劳,勤俭节约,心灵手巧,任劳任怨,不屈不挠。我妈为我们家建设发展,为我们健康成长立下了汗马功劳。

   好不容易等我们生活条件有了较好的改善,妈可以享受一点的时候,去年五月四日,她又回天上去了。妈的离开给我留下了无限的思念,她的音容笑貌,一举一动,一言一行时刻在我脑海里浮现。妈妈,愿您在天之灵尽享幸福,不再受苦,因为您在人间时,已经把今后几辈子的苦都受完了,再也不会有苦了。

(一)凄苦童年

   我妈八岁时,外公就被杀害牺牲了。那时候,我裹了小脚的外婆还带有一个只有2岁的我舅舅。由于家里失去了主要劳力,只剩下弱小三人,我妈一家过着十分凄苦的日子。白天,为了躲避声称要斩草除根的追杀人,外婆带着他们躲在湖荡里不敢出来,刮风下雨只好用芦苇遮挡。到了晚上深夜时,外婆带着他们摸回到家里,从后门溜进厨房,赶紧简单地弄一点吃的,吃完后又急忙摸黑回到湖荡里躲藏。过了好久,风声过去了,他们才回家里住。可是几个月过去了,田里都荒了,什么庄稼也没有长。我妈那时才八岁,就开始分担家里的负担。她白天挎着篮子,拿着铲子,到地里去挖野菜,挖多了她拿不动,她就来回跑,挖一些就拿回去,放到家里了再去挖。夏末,荜芨长成了,可以从地里挖出来吃,可是她人小挖不动,就跟在别人挖过的后面碎土块,从土块中捡别人没有发现的荜芨。到了秋天,别人家里种的红薯挖完了,她就到地里去捡别人不要的留在地里很小的红薯和薯根,有时候捡多了她拿不动,她就分几堆来回挪动式搬,就这样度过了黑暗艰苦的一年。第二年,外婆在地里撒下种子,长些稀薄的庄稼度日,我妈也还是得下地去挖野菜捡残果帮家里度日。

   就因为她从小到老受的苦多,到老以后,我就觉得要回报孝敬他们,我尽我力让他们得到一些享受,让他们度过不再苦的晚年。

2015年4月4日清明前夜稿


(二)吃苦耐劳

寒冬织布深夜做穿

    一年从头到尾,我妈很少有休息的时候,她总是一天到晚在干活,白天要出工种地,晚上在家里也忙。吃完晚饭,她抓紧时间收拾锅碗瓢盆,擦干手就开始做活,有时织布纺线,有时纳底做鞋,有时裁布缝衣。

       1964年以前的冬天,寒风索索很冷的时候,我妈总是坐在屋顶漏风的织布机前,晚上一直织布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她每天自订织多少布的计划,不完成不睡觉。在我还没有入学读书之前,她织布我经常在旁边陪她,我冻得流着两股绿鼻涕看她织布。梭子在她手上像耍杂技一样,从右往左一射丢,左手接住的同时,脚踩一下,几乎又是同时,左手把梭子又往右射丢过来,两手左右不停地摆,两脚上下不停地踩,经纬线来回不停地织,梭子两边不停地跑,像穿梭一样地忙就是从这里来的,不一会,我就看她停下来要从布辊上收卷一段刚才织成的布。亥时之后,我困了,妈把我放到被窝里,转身又去继续织布,直到鸡叫以后才去睡觉。

   我妈织的布平整细腻,接头少,做成的衣服穿上好看,布也好卖。我妈织的布,除了供全家人穿用之外,有大部分拿去卖了换钱补贴家用。我家原来家境不太好,自从我妈嫁过来之后,由于她的勤扒苦做,家里的状况有了明显地改变。村里人夸她是我家的财北星。



         

   我们家里五口人,从头到脚,从里到外,所有穿的都是她一手做成的,而且这些产品的原材料也全部自产,如布、线、底都是出自她手,她从种棉花到纺线,织成布,再自己裁成衣服、裤子、鞋面,又一针一线自己缝制。我从小到高中毕业,身上穿的全是我妈做的,外面穿的不能都是她织的白色布做成,她就从集市上买来染布的染料,染成蓝色、青色、灰色,这些衣服当时都是土布做的,显得土气,要是今天就洋气了——都是全棉的。我们穿的鞋,鞋底鞋面全是她一针一线做。她做事手脚快,效率高,一双鞋底两个晚上就納好了。我看她纳底,坐在煤油灯下,穿好索线,拿针往头发上擦两下,对准鞋底位置扎下针,迅雷不及掩耳地接着用顶箍一压,针就穿过去了,随手一拉,针线出来就掉过头又扎进去了。第四天早上,我起床的时候,她就拿着新鞋让我试穿。


   我妈做的绣花鞋,色彩配得好,针艺好,立体感强,绣出的花就像是刚摘来的一朵别在布上面,绣出的鸟差点就要飞起。


   我妈做鞋的鞋样,都是她根据家里人脚的大小宽窄自己剪的,做出来的鞋,样式好,穿着舒服,所以村里人做鞋,都是找她剪样,她先看看你的脚,然后拿上一张纸对折,拿起剪刀,唰唰几剪就成了。




    我妈年纪大了,眼睛不太好,再不能做鞋、绣花了,所以她早先给我做的一双棉鞋,我舍不得,就不再穿了,洗干净以后收藏了起来,以做纪念、留念和怀念。

 2015年4月5日清明节稿



我妈给我做的棉鞋

(三)勤扒苦做

  我妈从小在困苦中长大,从未进过学堂门,年轻时起就只字不识。她很勤劳,能吃苦,在外婆家时,从小就种地,挖菜、养猪、养鸡。外婆家是旱田地区,她学会了种旱地里的庄稼。那时她的活动范围就在出生地方圆几里路内,只字不识,所以经历不多,见识不广,可就是凭她观察总结,自学成才,掌握了一套娴熟的农技活,练就了一手生活技巧。她十八岁嫁到我们家后,遇到的又全是水田上的农活,又得从头学起。不到两年,湖区水田的农活她都学会了。湖区的农活,除了特重地体力活之外,她都会。比如插秧,她那小时候被裹过的半小的脚在淤泥里行动是不如大脚方便的,可是她插秧比其他大脚人快,因为她手脚快,又不怕腰疼。在湖里,来往都用船,她在娘家连船都未见过,还别说驾船。可是她胆大心细,很快就学会了驾船,用篙撑,用浆荡,她都学会了。她驾船在水上走直线,用篙一撑,船就像箭一样射出去了,因为她会用爆发力,反作用力大。我四岁时,夏天,有一次她带我去给在湖田里劳作的我爸送午饭,我坐在船舱,她用篙撑,把篙支点在岸坡上,用力猛撑,船突然加速,我的脑袋撞在了舱板上,顿时起个鸡蛋大疱,我放声嚎啕大哭,她给我用手压着疱旋转揉了一小会儿,还没有止哭,她放下我就又去撑船了。我正哭得起劲,听到船地下啪啪啪作响,停住哭好奇地问:这是什么在响?妈说:这是甲鱼在咬船底,你不要哭了,它听到船里有小孩哭,要上船来呢。我听她说了,赶紧忍痛不哭。长大后,我才知道,那是风吹波浪在拍击斜坡面船底。

2015年4月4清明前夜稿


 (四)心灵手巧:巧做咸菜和腐乳


   我妈做咸菜也是一把好手,她做的萝卜叶咸菜微黄透明,吃在嘴里清香,嚼起来斯唦斯唦作响,她做的咸罗卜黄苍柔韧,吃在嘴里甜脆,嚼起来脆嘣脆嘣地响,这些咸菜特有嚼劲使劲地从腌菜的缸子里抓出一碗咸菜,放到热锅里,加几块辣椒,几片蒜片快速翻炒,放入一点水嘶地一响,热气腾起,迅速出锅,再淋上几滴香麻油,冲鼻的香气立马把你的口水诱出来。这时我端起饭碗,用筷子夹起她做的咸菜,舌头品着香甜,耳朵欣赏着脆响,不一会就碗光盘尽。每当这时,我妈就说:那是咸菜,你当饭吃?!我说:太好吃了,只是歉意地笑。因为她得再去炒,他们还没吃呢。隔壁左右的乡亲们,尝过我们家咸菜的,总是赞不绝口,不像他们家的咸菜,出缸就有一股腐涎气,嚼在嘴里无嚼劲,无脆响声,于是,我妈经常把自己做的咸菜一碗一碗地送给他们。

   我妈做咸菜,有一手独到的工艺技术,这是她几十年摸索总结的,我说,你这手艺要交给我,我以后自己做。于是,她向我交了实手艺,我也学会了做高级咸菜。
   我妈做的臭豆腐,我特别不喜欢吃, 因为她做的不是臭豆腐,而是香腐乳,而我喜欢吃臭的。妈做的腐乳方方正正,有棱有角,略显浅黄,用筷子夹一点,吃在嘴里又软绵又细粘,香、滑、绵、腻,她做的腐乳,放两三年都不坏不臭,可是她没有放防腐剂,那时也还没有这玩意儿。


    邻居周婆做的臭豆腐,呈灰绿色,那真臭,可以叫隔山臭,他们家小孩都不爱吃,总是说我家的腐乳好吃。而我呢,喜欢吃臭,就说他们家的臭腐乳好吃,于是,我们总是换着吃。我妈说:“臭死了,吃个鬼,头都被你熏晕,我们家就你口味怪。”我只是笑,说:“你就做不出这种臭豆腐。”说归说,其实,我妈做的腐乳我也特爱吃,只是有时吃惯了、久了,想换换口味,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如今妈走了,可是她的手艺未带走。早些年,她手把手地教我怎么做腐乳,怎么样做出来香,不散、不烂、不臭、不绿、不霉,比如豆腐要重新重压挤水,切成立方小块后要先晒两天,到棱角边发干发黄后再霉制,这样成形好,易完整保存……并且在她的指导下,我试着做过一次,很成功,她看到带出了一个高徒,嘴笑得合不拢。娘就是娘,妈就是妈,一点都不留手,免费传艺了还高兴。


2015年4月6日清明后稿


(未完,待续)



附:复杂的小学

      1954年夏初,长江洪水猛涨,为了保住武汉,政府决定从汉江分洪,我们那里成了分洪区。大水退了以后,已进入秋季。我已经八岁了,该上小学了。我们家水患后修复了用原来房子的材料重新盖了新房子,因为原来房子大,架子高,新房子比别人的房子大。于是,小王先生便在我们家办起了小学。报名那天,由学生自带凳子和桌子,在我们家堂屋摆成了教室,一时间,我家成了桌子和板凳博览馆,高的、矮的、宽的、窄的、方的、长的,各式各样,没有一件相同的。同学们也有大小不同的,相差五岁左右。

   那时读起书来,可热闹了。当时学生读书时兴唱读,拿一本书在手,放开嗓子,拉长腔调,身子随着读声左右来回三十度摇晃。我的脸皮薄,总不敢放声大唱读。有一次放学后,母亲要我把课文读给她听,我怕羞不肯开口。她坚决要我读,以为是我不用功,不会读,母亲打了我的屁股。妈总说我平时挨打时往怀里钻,不知道躲,这次反常了,我第一次开始反抗---逃跑,我跑到百米外小朋友家的门角里藏起来。一会儿,母亲找过来了,但不知我躲在哪里。这时,比我大一岁的小伙伴,邻居家的小朋友告发了我,母亲直奔门角,死死地揪住我的耳朵把我拎出来,差点提得我脚离了地,她气吁吁地把我拎回了家,喝令我跪下,又拿棍子揍了我一顿,规定:以后必须每天读书给她听,必须好好学习。

   本来我就十分胆小,怕老师提问答不上来,学习很用心。经过这么一次,我学习更用功了,在班上成绩总是优秀,从小学到中学,从来没有犯过错,有时候生病了都不敢请假。有一次因为感冒发烧,我不敢停课,直到实在坚持不住,被老师发现了强行送到教室隔壁我的床上。我躺在床上,高烧得说胡话。据母亲后来说,我闭着眼,躺在床上手脚乱舞,一边用脚敲打木板隔墙,一边放声背诵课文来:我们天天上学——;学校里,同学很多——” “国庆节——,开大会——,大家欢呼毛主席万岁——”“国庆节——”,我的声音越喊越大,吵得隔壁的教室无法上课。

   在我家的小学读完了一年级,进入二年级的时候,我们被集体转入邻村的一所用茅草盖的几间教室的小学继续读书。报到那天,我交了二角钱的学费,一角钱的书本费,就顺利转学了。至今也不知道这所小学叫什么名字,可能是大汪小学的分校。记得三年级,学校发展了第一批少先队员,我是其中一员。宣誓那天,我们被老师带到三里外的大汪小学宣誓。带着红领巾,我真高兴。

   进入四年级的时候,我们又被转到了大汪小学。这是一所正规的学校,我在这里一直读到六年级小学毕业。从三年级开始,学习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我一直担任少先队中队长。在这里,我遇到了一位非常严格、教学非常有经验的语文汪老师当班主任,还有一位非常有水平的张老师教我们算术,由于他们教学经验丰富,工作特别认真,把我们带上了学习正轨,使我们学习自信心十足,为我的今后的一路顺利学习打下了最初的基础。

   那时候国家缺少文化程度高的人才,小学毕业就算知识分子了,在我们的上几届小学毕业生中,除了升学的以外,其余的基本上都能找到工作。可是到了我们这一届,就得下乡务农了。我小学毕业的前夕,正值毛主席号召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那时候学生多,学校少,特别是初中少,高中更少,我们全县只有四所中学。没有那么多中学可升读,不下乡怎么办。那时,出了两个闻名全国的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董加耕、邢燕子,全国都向他们学习。还好,经过中考,我们这一届五十多名学生中,有九人被中学录取,我是其中一员。


2003年6月1日稿;2012年5月2日修改)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288-884138.html

上一篇:【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38)
下一篇:【授权发表】往事并不如烟(40)
收藏 IP: 27.19.204.*| 热度|

6 蔡小宁 曹俊兴 赵建民 董焱章 翟自洋 科苑往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19 23: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