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angguanghe1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angguanghe1

博文

南海高精度地震资料揭示大陆漂移新模式

已有 6278 次阅读 2014-11-14 10:48 |个人分类:大陆漂移|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地震勘探, 大陆漂移, 深度剖面, 地壳流, 断陷盆地

南海高精度地震资料揭示大陆漂移新模式

The high resolution seismic data in southern China sea shows a new continental drifting model

梁光河 lgh@mail.iggcas.ac.cn

2014-11-14

我国曾经在南海做过3条很长的人工地震反射剖面(如图1),为我们提供了可靠的地下地质信息。特别是图1中的测线A和测线C联合起来更有意义,它告诉了我们南沙群岛、西沙群岛、黄岩岛等的成因机制(注:人工地震反射方法是地球物理方法中分辨率和精度最高的方法)

W. J. F. Simons等人2007年在该区域实施的GPS测量结果表明:加里曼丹地块呈现左旋特征,该地块整体向东南方向漂移的同时伴随着左旋。也就是说其北端当前的运动方向(相对洋壳)指向北西(图1中红色箭头所指)。而印支地块和华南地块正向东南方向漂移,菲律宾地块正向北北西方向漂移,也就是说南海正处于被挤压而闭合中。实际上,加里曼丹陆块向东南漂移曾发生过逆时针50°旋转(张殿广等,2009),目前仍在逆时针旋转中。

1 三条地震反射测线位置分布图,其中红色箭头指GPS运动方向

        2是其中的测线C的地震反射剖面及地质解释,从图2可以看出右侧是大陆板块的前端,而左侧是一系列早期断陷盆地(海中),上覆一定厚度的海洋沉积层,大陆板块叠置在这些断陷盆地之上,这些断陷盆地下方呈现塑性流动特征。这说明板块运动的方式是一种类似推土机(或坦克车)的运动模式,该模式与作者给出的新大陆漂移模型吻合,如图3所示,图中黄色的虚线矩形框即对应图2部分。


2  测线C地震深度剖面及地质解释(据雷超,2012

3 新大陆漂移模型(据梁光河,2013),黄色矩形框与图2对应

   为了更清楚地从宏观了解板块的运动模式,我们将测线A和测线C组合在一起,得到图4,该图可以更清楚地看到这种运动模式,遗憾地是由于测线A和测线C不是同一时期测量的结果,其成图方式及显示颜色不一致。

   该剖面很好地解释了以前令人困惑的地质问题,那就是南沙群岛、西沙群岛及黄岩岛的成因机制,它们都应该是地壳流被挤出所形成的岛屿,而且多数具有陆壳基底,同时也解释了该区域为什么存在前寒武变质基底,甚至有些地方能发现花岗岩。

   另外该地区的宏观地球动力学背景很合理地解释了当前在莺歌海、琼东南等盆地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中存在的超高压现象(包括超高压气藏、泥火山、泥岩底劈等等)。


图4  测线A和测线C深度剖面组合图(据雷超,2012修编)

阅读下面链接中的文章也许会改变您很多看法:探密地球http://hi.baidu.com/liangguanghe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074480-843347.html

上一篇:大陆板块漂移是海底扩张驱动的吗?—从地球物理资料得到的启示
下一篇:南海和大西洋发现大量花岗岩说明海底扩张不存在
收藏 IP: 159.226.119.*| 热度|

5 杨学祥 秦四清 陈辉 葛维亚 张云扬

该博文允许实名用户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1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