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说起上课学生玩手机的行为,老师们肯定都反对。我也不例外,我曾经在之前的一篇博文“我上课不点名,但也反对学生逃课”中表达了我的看法:我上课有一个硬性要求,上课只能做两件事儿——睡觉或者听我讲课。也就是说,除了睡觉,不能做与上课无关的事儿,比如用电脑、玩手机和看别的书籍、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为什么我觉得上课是可以睡觉的呢?因为我认为犯困是一种生理反应,有时候是无法通过主观努力克服的。而且我还极端地认为,上课学生犯困主要责任应该归教师,是教师上课的内容过于枯燥,或者讲课没有技巧,无法带动学生的积极性。这个时候,我首先要求自己保持激情,课前认真备课,准备足够多的素材(甚至包括准备一些相关的内涵段子和与课程内容相关的新闻热点问题),学习学生的语言和表达方式,尽量让学生兴奋起来。
多年前,我也看到网上有学生对无聊的课有这样的反映:老师上课的内容课本上都有,完全看书也基本可以解决。虽然老师上课非常认真,但下面听的人寥寥无几。我很好奇老师知不知道自己讲课很无聊?学生觉得对老师很愧疚可实在又听不进去怎么办?
在手机迅速普及的时代,大学生作为新兴的一代,无疑是使用手机频度最高的社会群体之一。但现在,这个本来给人类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的工具,却越来越成为令老师、家长和学生们自己倍感头痛的事儿,大学生上课玩手机的现象似乎愈演愈烈了。在学生们中流传一句话:上课可以忘带课本,却不能忘带手机。在这种形势下,让手机退出课堂正成为一种普遍的呼声。各高校,各老师门都想尽了办法来防止这个势头的蔓延。比如,有高校创设“无手机课堂”,上课前老师暂没收手机,或者学生主动将手机放到教室里的手机袋中。然而,这个办法并不巧妙,因为这种做法的出发点就是默认大学生们是缺乏自控力的人,并不利益他们健康人格的塑造,甚至引发他们的逆反心理,在影响师生关系的同时,也会影响教学质量。学生们把老师辛辛苦苦的教学当作了对自己的“打扰”。某高校一学生在任课教师将其手机没收后,愤然站起抗议:“老师,你凭什么不让我玩手机,听不听课是我的自由!”
另外,也有学生理直气壮地为这种行为辩解,“我上课是很想认真听的,但老师讲得实在太乏味了,我只好偶尔拿起手机来提神。”的确,如果老师的课上得很有意思,的确可以与手机抢人气。如果老师在课堂上能增强更多的教学互动,让学生都忙碌起来,也就没有时间或者忘掉手机这回事。但是,教师们是否能将课讲得很有意思,诸如幽默感之类的风格真的不是能训练或靠教师们努力能达到的。其实,不要总说学生上课玩手机,其实教师自己被手机所迷恋的程度上,有时候一点也不比学生逊色。比如在听一些报告,开一些无聊会议的时候,许多老师不是也在那里拨弄自己的手机吗?
因此,上述所采用的“堵”和“抢”的方式,并没有涉及到问题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遏制手机对大学课堂的入侵。很明显,仅靠学生的自律,个别任课教师的上课技巧显然是不够的。正如北京大学张颐武教授所说,手机正成为人体的一个新器官:“我觉得手机就是我们的新器官,互联网还不是我们新的器官,而手机却跟眼睛、鼻子是一样的。虽然这个器官有好、有坏、有高级不高级,有贵、有便宜的,但是这个器官对于每个人来说是都至关重要的,没法摆脱。小孩到了高中以后长出来的一个器官就是手机。”
对于这个问题,我也进行了一些思考。我认为,许多问题宜疏不宜堵,这个问题的本质也并非手机自身的问题,而是手机的使用方式不当。既然如此,我们为什么不让手机这个现代化的工具和人类的新器官得到更合理的应用呢?也就是说,从对手机“堵”和“抢”的思考方式,转变为“用”。
不知道我的课是否算在复旦大学首个鼓励学生用手机的课,我没有做过调查。我也是从本学期上课开始,才鼓励学生们上课用智能手机的。由于我只是初步有这样的想法,还没有想到去策划更为复杂的功能,只是简单地在课件中插入一些我备课时生成的二维码,让学生们在听课的同时扫描(正如电视节目中穿插的二维码一般),得到与上课内容相关的辅助材料,学生们可以边听边阅读。这不是一个特别高明的方法,但在某种程度上却达到了我的初衷,学生们上课更专心听了,偶尔用手机扫描完二维码很快就又回到我引导的思路中。而且,也让学生们认识到,原来手机在课堂上也是可以用来学习的,同时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与我有类似思考或者努力的做法,显然并不在少数。比如,《中国青年报》11月6日报道,南京大学有一门课程要求学生上课前应把手机充足电。这门用“微信点名”的课需要学生使用微信平台,通过规定时间内回答问题的方式来签到。此外,学生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随堂交作业,这门课因此成为南大首个鼓励学生用手机的课。其实,这里利用微信平台的做法,也并不算一个很好的解决方案,总觉得是形式上的做派,还欠缺点儿什么。
只到几天前,在与学校教务处的老师交流中,才得知东华大学计算机学院黄秋波老师开发的一款专门针对上课时用的教学软件——“秋波”。尽管只是一款小小的手机应用,实际上有着强大的功能。这款软件基于移动互联网和位置服务技术路线,覆盖课前、课上和课后各个教学环节,具备学生自动签到、课堂提问和互动、实时在线课堂、课下资料共享和交流等智能教学功能,把课堂教学带入一个全新的境界。师生们对这款软件赞美有加:“秋波系统能够提供便利,激发学生积极参与,并将学生参与的情况有效的记录下来,同时给学生回答问题的结果给予及时的评价,这样一学期下来,一个学生参与课堂的情况,也就一目了然”。对于秋波系统的抢答功能,“每个学生答了多少道题,加了多少分在软件里变成了排行榜,对学生特别有激励作用”。
自从了解了这款软件,我就对她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但到如今也还没有机会亲自用过,对其功能暂时无法具体评说。其实,这款软件的功能也可以进一步扩展,比如还可以增加学生的评教功能,学生只需要在一次课结束后及时进行点评,最大程度地保证了评价的真实性。我准备近期与教务处的老师一起去参观这款软件。有关这款软件的最新理解,我将在亲自体验后再来介绍给大家。
上一篇博文中,我提出了在大学本科教育中,改变传统的专业划分授课模式,而让学生们选择属于自己的自助专业。这是将传统上”教师认为重要的东西,学生就必须学”的被动模式,转变为“学生认为有兴趣,教师帮学生学”的主动模式。倡导将以“教”为主导的转变为以“学”为主导。本篇博文,则是想化敌为友,将手机这个课堂上广受非议的“洪水猛兽”转变为教学的利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9: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