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天使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bpzhai 一直研究昆虫迁飞,弹指间已经知天命,自己也成了个迁飞的虫儿

博文

Team Leader & Research Scientist 精选

已有 11227 次阅读 2007-10-3 23:51 |个人分类:思想碰撞|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一年前到北京出差,与在中国农科院工作的师弟聊天。

我这位师弟比我有出息,我在国内南北往返迁飞的日子里,他却目标坚定地“乘桴浮于海”,拿了个德国的博士而成了海龟。他刚进农科院那阵子很苦,一切从零开始打拼。凭着他以前在国内摸爬滚打的经验和百折不挠的韧劲儿,终于挣来了能维持生计的经费和一个小团队。他摸着一头日渐稀疏的短发悠悠地讲了农科院一些海龟的故事。

农科院的现任院长是原南农的校长,工作作风大张旗鼓雷厉风行。他到农科院上任伊始就搞了个大动作,投巨资从海内外引进了一大批“牛”人(分一二三级岗)。但三年过后,泾渭分明。日子过得相当滋润的是那些国内的“腕儿们”。这些土生土长的山药蛋儿深谙国情,与部里各级领导紧密联系精诚团结,项目多多经费多多,真正是在中流击水哦!而绝大部分海龟们却不善于(是否也不屑于?)与领导同志公关,就会闷着头关起门来写proposal,结果是相当一部分甚至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都拿不到,所以日子过得相当艰难,有些干脆败下阵来卷起铺盖卷又去了海外。

我这师弟感慨万分,觉得国内再引进海外人才,应将其分为两拨:一拨是Team leader,另一拨是Research scientist.  前者虽然是洋装穿在身但还是一颗中国心,来了就能审时度势左右逢源攻城掠地开疆拓土打下一片新天地,引进他们就是让他们去搂钱的(这话太难听,换个说法是采掘资源)。后者则是心无旁骛实实在在做事的人,要保证他们充足的研究经费,引进他们就是让他们去创新的。只有这样,才不会落个陪了夫人又折兵。

我听了也万分感慨。看来,即使是海龟,来到国内的学术生态环境中也不见得就是1%。当然,这样讲不包括中科院系统的那些大海龟们。和科学院比起来,中国农科院拿得到的资源不及中科院的1%,而农业高校(不包括北京农大)所得到的资源又不及中国农科院的1%(粗略估计,没有具体调研)。所以,资源的垄断大概也是国内那99%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十年前到北京出差,路上与我的老师张孝羲先生聊天。老先生谈起了他们当年做研究的情况。那年月高校里没有要求谁去做科研,教好书就行了。如果你完全出自兴趣想琢磨点事儿想研究点儿东东,打个报告上去钱就下来了。若需要什么仪器设备,打个电话给设备科,几天后他们电话通知你:东西到了,来拿吧。哎哟喂,听得我呀羡慕得肝儿颤!

您瞧,大锅饭也有大锅饭的好处哦!现如今科教界也联产承包了,咱得自个儿去找食儿吃了,你得整天东跑西颠野猫似的到处讨要,然后再把自己累得驴一样的去制造科学垃圾 。奈何?

也是十年前吧,北京有家刊物叫《东方》,有一期上刊出一篇文章“什么样的人能当科学家?” 讲的中心意思是,在当代,尤其在中国,要不来经费你就没资格当科学家。说的是实话。而且不光是经费问题,即使你混到革命队伍里来了,恐怕你有99%的可能成为那99%。现在应该问的是:“什么样的人能成为1%?” 

呵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35-8308.html

上一篇:中国这地方只能由中国人来建设
下一篇:阿猪阿猫阿狗 之一_阿猪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20 13: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