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早上起来就收到一位老师的短信,告诉我他们没招到研究生,若我们这有需要调剂的学生愿去的可以和他联系,这已是收到的第三个求助短信了。今年研究生招生开始全面收费,考生人数下降,过线学生数量下降,有些过线考生因没被第一报考单位录取,就放弃读研,所以多个高校,尤其是地方高校和偏远地区高校招生指标完不成,开始四处寻找调剂学生。自扩招以来,考研之热居高不下,后来出来个统考,由于统考对地方高校不利(出题者地方院校难以参与),这两年又逐渐放弃了统考(农业院校)。
我曾经在一篇博文中提到我们国家招生目前仍然是计划时代,教育改革几十年了,始终在计划体制内,在计划体制内不断改革、不断去折腾,由于招生严格按计划、毕业标准较松,上级部门不断有一些教学科研课题,也不断有教学成果申报,所以只能在可以操控的校级平台进行改革,培养方案改革、考试方式改革、什么模式改革,一谈改革马上实行,过几年效果不行,或领导换届,立马改变,学生不断在折腾中学习,教育质量不稳定。
再说招生,教育部门严格控制指标,严格控制分数线,既管学生人数,又管学生分数。所以他们也很累,每年的学术型、专业学位型各高校多少个计算的非常清楚而且不能突破,免推多少个也是严格控制,教育部管招生部门就几个人,要做这么多琐碎工作,能做好吗?既然国家已经控制了分数线,何必再去控制招生人数呢?人才市场需求调控就可以了,如果不想让招多,把分数线定高不就行了?博士招生更严格,给你一个新的一级博士点,但不会给你招标,搞的各个高校博导一大批,每年不断增加,但博士生人数不增加,僧多粥少,矛盾重重。高校招生改革,只能玩几个小花样,不改革有些人没饭吃,所以副教授可以招博士,甚至有讲师可以招博士,在有限的指标内进行改革弄点喙头。难为我们高校研究管理部门了,不改,没成绩,改了自己作难。
高校就是个研究生加工厂,别人给你下订单,你按照订单完成任务就行,至于质量如何,反正下订单的单位不着急,终归会有符合质量的学生,不符合的是学校不行,导师不行。
因此招生放权,国家定标准,控制毕业生质量,逐步实行国际评估,给予高校自主权,既减轻了教育部、学位办的工作量,又解决了高校教师招生的难题。现在基础研究经费逐年增加,应用研究经费大幅上涨,博士后教育又不能真正实施的情况下,只有通过培养几个研究生才能很好的完成科研课题。做教师之难谁能体会到?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8: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