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1月10日,这个日子仍记忆犹新。因为这一天,我在目前的博士后工作站审批手续完成了,正式开始一个全新的充满期待的工作。从一开始准备做博士后到最后选择目前的博士后站,其中有很多人的关心和劝说。但我最后还是听从自己内心深处的召唤。想好了,就上路吧。
2年的时间很快就要过去了,今天离官方离站(2014年1月10日)还有不到20天的时间。回头看看这这两年走过的路,问问自己,要是能够重新来过,我还会作这样的选择吗?答案是:会的。
2年了,运用官方的收获规则,应该就是发了多少文章,拿了几个基金项目。那么下面就是我这两年微薄的“收入”:
1. 发表SCI文章9篇(其中1篇小修中,先算上1篇吧),但是其中博士阶段后期工作总结文章占了大部分份额,有6篇,其中3篇是共同一作文章,1篇是二作文章。那么,只有剩下可怜的3篇文章是博士后期间完成的工作。而其中2篇是二作文章,1篇是三作文章。如果成果是按一作计算的话,那么我这两年的成果为“零”。再想想其中的细节,那么对于这3篇文章,我的确付出了自己的劳动和头脑:协同设计实验,处理数据,设计配图,修改文章,一起答复审稿意见。这其中自己也学到了很多。但是就在上周的工作面试中,面试官一口否定:没有一作的文章在我这里就是个零成果。现实就是这样,冷酷而无情。但今天回到实验室,听到一个学生的文章审稿意见回来了,小修,审稿人的意见很正面,还拿到了9分的高分(满分10分)。并且在昨天的校学生学术论坛中,他的报告拿到了两个一等奖中的一个名额。这些对于我来说,都是让我备觉满意的“成果”。
2. 今年参加了2个学术会议,其中1个是国内会议,另外1个是国际会议。对于参加会议,一方面完成了官方的任务指标。另一方面,在这两次会议中,自己也收获了很多,特别是那次国际会议。记得以前听说过,中国人的会议,就是大人物见见面,聊聊天,谈谈后期合作;小人物旅旅游,逛逛街,看看他乡夜景。这次的国内会议,当然官方也要求不能缺席poster的讲演,展览期间必须要求作者站在旁边,接受讨论。另外,分会场的演讲者也不允许学生代讲,不然影响下一次会议的参与权。效果总体很不错。而对于我们晚辈,更是从那些大人物的演讲中获得了各种启示。对于这次国际会议,因为是小方向的会议,参与的人并不多,主要是国际上相关方面做得最好的人聚在一起。2天的时间,从早到晚,直到第二天下午听到睁不开眼睛。由于演讲的人都是这个领域的大人物。在听讲的过程中,尽量去获得有效的信息。也对自己在这个领域的设想进行验证,是想的和他们一样,还是我之前的设想存在错误。回来后整整用了3天时间整理了200多张拍到的PPT,这个“成果”也许是对我2年来文献调研和方向前沿的一个答复。
3. 在进站初,拿到了一个中国博士后研究基金。此后其它基金项目申请都以失败告终。
关于文献。从本科开始一直到现在,一直用国产的NoteExpress软件对科研文献进行管理。今年还特别买了一个永久使用权的帐号,立志要继续让它帮我管理相关的科研文献。今天统计的时候,发现刚巧在过去2年间整理出了1000篇的文献(后来发现有50篇是重复的)。其中优先级为优的文献有200篇,与我撰写博士后出站报告所使用到的174篇文献相近。这近200篇文献,几乎囊括了目前课题的历史和最前沿。对于年份,排名前三甲的分别是2011年(163篇),2012年(121篇)和2010年(88篇)。今年(2013年)的文献有57篇,排在年份统计的第七位。表明自己在文献跟踪方面主要还是阅读了最新的报道。当然也有经典的文献,在所有文献中有10篇文献被引超过了2000次。截图如下:
在所发表的期刊方面,主要还是材料专业的国际期刊,
最多的是Langmuir,而大分子、生物大分子、生物材料、大分子快报等专业期刊也排在前列。JACS,AM等高端期刊当然也在其中,这些是自己以后努力的方向。当然对于近期,也要在专业期刊上尽量多多发表自己的成果。
最后,要说一下,在这2年期间,没有发表一作文章,没有拿到青年基金。但是在这2年中,我的课题总是可以和合作导师一起讨论和商量,和相关的老师和学生一起分析数据,一起为下一步的研究作努力。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科研的良好氛围,也不再觉得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有好几个一起冲锋的“革命同志”。我了解了该如何去从一个应用目标中,找到属于自己的研究领地。也了解到从应用走向基础研究所遇到的困难和瓶颈。这两年中,我又被更新了。我脱去了2年前我的旧壳,换上了崭新的自己。后面又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新的出发。该何去何从?我仍旧听从我内心的召唤。
1/2 | 闂佽鍓氬Σ鎺楊敇閿燂拷:53 | 婵☆偓绲鹃悧鐘诲Υ閿燂拷 | 婵炴垶鎸搁敃锝囩博鐎涙ǜ浜滈柨鐕傛嫹 | 婵炴垶鎸搁鍕博鐎涙ǜ浜滈柨鐕傛嫹 | 闂佸搫鐗滈崑濠囧Υ閿燂拷 | 闁荤姴鎼悿鍥归敓锟� |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20 15: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2025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