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刚刚落幕,科学网和小木虫论坛上的网友这阵子悲欢交加,中的分享自己的经验,没有中的难免有些失落,准备来年再战。本人的青基第二年申请了,结果又在上会投票阶段挂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么受关注的最重要原因肯定是钱,同时带来的影响是留校条件、升职称、自信心的提升等等,也就是拿下它带来的不仅仅是钱。但就科学基金本身,个人有一些自己的想法。
首先当然是国家有科研经费的预算,这些钱要给最需要的人去解决最需要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那么,申请书的内容和质量成了给不给你钱的唯一决定因素(本文不涉及找关系中标的事例)。而评判申请书的评审人,每个人看申请书的侧重点总会不一样,有的重基础(文章),有的重能力(实验设计),有的则看重你是不是很了解这个领域(引言)。所以,写申请书没有内容上的模板。哪怕是格式模板上要求写“可行性分析”等内容,如果你整个内容写得非常连续,逻辑性又好,实验条件充分。那么就不一定要硬生生挤出几行字,说我的课题是可行的。但也不排除一些评审人死盯住格式的(我今年一个评审意见中就暗示说没写“可行性分析”)。既然这样的话,其实中的人也没有必要总结太多的经验给后来人。而后面想申请的人却要吸取众多已经中标的人的不同经验。因为很有可能今年不中的申请书,照样来年申请就中了。评审人不同,看问题的视角不同而已。那么像我这样至今还未中的人,所能做的当然不能仅凭运气来,来年复制一份再申请。既然没有中,肯定是一些地方还没有写好。就要好好琢磨评审人的意见,仔细修改,来年便有充足的自信心再来战斗。
接着从申请人的角度来说说基金申请书。单就申请书来说,它应该就是一份长期的实验规划。把2-3年的时间里想做的事情,系统地、逻辑性地表达出来。好的计划对课题进展无疑是有利的,但俗话说计划跟不上变化,尤其是在科研领域里表现得更加明显。往往做了半年才发现自己半年前的想法错了。毋庸说一般准备一个月时间,或者几个星期,甚至有些人几天时间写出来的申请书可以沿用2-3年时间还能用。骨感的现实是,申请基金是一回事,拿到了钱该做些什么事又是另外一回事。排除一些人为私利拿基金之外,大部分拿到钱的人,在准备投入研究之前,还是要制定更加符合实际的短期实验计划。而我是一个没有长期规划打算的人,不管是在科研上,还是生活上。因为我觉得变化太快,太早进行规划只是浮光掠影,计划对以后的发展几乎没有帮助。我常常做的是一些短期规划,一个月的,最多一个学期的。规划的周期越长,所用的文字就越少。因为长时期的规划其实就是一个个列出的提纲。而我最看重的是目标,以及如何确定一个有意义的目标。比如说用A方法B材料可以实现对癌症的检测,当时我若知道A方法和B材料本身有很明显的不足,实现检测只是科学上的可能,或者还会带来很多问题,那么即使叙述A方法B材料如何实现检测的申请书撰写得多么天衣无缝,我也只觉得不过是文字游戏而已。而科研不仅仅是文字游戏(我不反对好的结果需要在文字表达上花费较多的精力)。如果C方法D材料在癌症检测方面明显具有优势,那么不管过程会遇到多少难题,这个方向就值得去好好努力。但对于基金申请书来说,好像A方法B材料的申请书更容易中标一些。
我和一个朋友说过,写基金唯一目的就是把钱先拿过来,所以写的东西要符合评审人的胃口。拿到了钱再去做自己想做的有意义的课题,那么就两全其美了。也许这样做就可以把丰满的理想和骨感的现实联系得更加紧密了吧。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1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