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NAgene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NAgene 我的博客都是随兴而发,随便写点感想。随便收录、修改完善。写不写我的名字怎么写,都没关系。如果改了,还写我的名字,请通知我一下。

博文

影响因子有用吗?

已有 13639 次阅读 2012-6-25 09:05 |个人分类:SCI-科学荣誉|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影响因子, color, 关注, 可能性

Thomson Reuters公司又要公布最新的期刊影响因子了,关心影响因子的人们除了等待,又把这个话题推出来了。

有人关心,自然有人反对。这是中国走向成熟社会的标志。

不断有人说,这东西没用,呼吁废除它。XX主义有用吗?不管有用没用,一种巨大的力量在维持它。影响因子有用吗?不管有用没用,太多太多的科研人员发自内心关注它。

作为关注影响因子人群中的一员,反思一下。这玩意到底有什么用,让这么多人关注呢?我们关注它是被Thomson Reuters公司洗脑了吗?

洗脑的可能性是最容易排出的,就不讨论了。其他方面的原因,我归结几条,请网友补充。

1、在高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不代表自己的论文水平高(据说期刊的被引用次数80%来自于对20%文章的引用)。但攀龙附凤是国人不能回避的意识习惯,虽然每一个人都不愿意承认自己有这倾向,但能攀附上的时候,多数人还是很高兴的。你可以高尚,别指责别人素质低下,这是很多人的心理现实。要让很多人放弃关注影响因子,几千年来攀龙附凤的传统这个根基需要先拔掉。攀龙附凤本事封建传统,不知道我们这个比封建社会高了两个层次的社会主义社会什么时候能把它丢掉。

2、影响因子高低标志着期刊“火”的程度,“火”的程度决定了投稿难度。在同一领域,影响因子差别较大的期刊,投稿难度差别很明显。上面一条只是辅料,真不攀龙附凤也没什么。但这一条很实际,每一个人投稿都不希望退稿。同一领域多种期刊(如遗传学中Nature Genetics, PLoS Genetics,Genetics, Genetica),看看影响因子就可以大概评估出投稿的难度。这一条不适合随意发CNS的顶级高手,人家投稿不用考虑期刊难度,所以可以鄙视关注影响因子的人群。当然,不投稿的人也与此无关,也可以嘲笑关注影响因子的人群。

3、在一个知识爆炸的年代,我们每一个人的精力有限,不可能将自己相关领域的所有论文全部阅读,只能在国际上发表的论文中挑选一些阅读。这时候怎样取舍呢?引用率高低、同行评价高的论文当然水平高,但这办法只适用于发表时间过了几年的论文。每天都有新论文发表,对新论文的筛选,不可避免地要对一些论文要带有先见之明。著名作者的论文总体水平高,可以优先阅读。除此之外呢?如果有人帮我把论文筛过一遍就好了。经过越严格筛选的论文,我们越应该优先阅读。其实,审稿-->接受或退稿过程就是一个对论文质量的筛选过程(PLoS ONE、Scientific Reports, Cell Reports等个别期刊不评审研究结果的重要性,是例外)。影响因子越高的期刊,投稿难度越难、退稿率越高。也就是说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最初的质量筛选更严格。在时间精力有限的情况下,可以优先阅读影响因子高的期刊上的论文。就此多说一句,网站http://f1000.com/也是试图帮助读者从浩如烟海的文献中挑选出一些优先阅读。

4、当然,还有行政机关机械的科研管理体制。看期刊影响因子,却不关注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看似一个傻瓜政策。实际上,你的论文在Nature上发表了,单位立刻就可以做宣传,为单位带来荣誉。你的论文在普通期刊上发表,引用率再高也要等几年才看出来,等几年,领导都退休了。像美国遗传学界那个Barbara McClintock,领导要等她的成绩,注定会死不瞑目。此条原因看似傻瓜,在目前的体制下,也很难改变。

综合上述,关注影响因子不是被洗脑了,是很现实的。


论文与评价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1772-585570.html

上一篇:不负责任的Open access出版社名单:后续与展望
下一篇:最近北京的雨有点多
收藏 IP: 202.112.87.*| 热度|

10 许培扬 屈林 翟远征 曹聪 蔡庆华 赵斌 周效华 李宇斌 刘瑞亭 傅俊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08: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