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msel

博文

黄秀清的图一图二(加图三)难以服人

已有 4368 次阅读 2012-6-5 14:03 |个人分类:杂谈|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超导, 表面扩散

  【6月7日补充:图三那个弹簧非常误导,可以对比这里的图:
          
  】

  他那文章后面水太大,我把自己的评论搬过来:

[66]夏新宇  2012-6-5 12:28
不懂您的理论对不对,但是您的那些类比,有点蒙骗外行的味道。

至少搞化学的明白表面扩散的,就会知道第一条没什么大不了的。这个取决于跳坑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到处是坑,像您那个稳稳当当的绿线太夸张了。

博主回复(2012-6-5 12:34)
你说【这个取决于跳坑的活化能和频率因子】。没有任何蒙骗外行的味道,物理没有那么复杂,图中的公式是所有研究超导问题的基础,几乎所有超导论文都能见到它,哪一项有活化能和频率因子?

------------------------------------------

[73]夏新宇  2012-6-5 12:44您的文字描述里面有啊,活化能就是势阱能量。频率因子就是单位时间跳跃的次数。

我不懂,为什么势阱是“无限深”的?是您认为“无限深”,还是您批判的理论确实这么认为?

博主回复(2012-6-5 12:52)
这么说吧,物理研究总是通过数学工具把问题进行简单化和理想化。你们提到的活化能就很具体,如果我没有理解错,它能给电子提供离开的能量,是动力学过程,而超导问题不会考虑到这个层面。

------------------------------------------

[91]夏新宇  2012-6-5 13:09
回73楼回复:

超导研究者是有考虑到导电过程中活化能和频率因子的,比如这篇和它引的文献:
http://www.nature.com/nature/journal/v398/n6724/abs/398221a0.html

这和表面扩散可以类比。

所以您的第一条“无限深势阱”的图景,很可能是自己树了个稻草人自己打。

博主回复(2012-6-5 13:37)
找时间看看。“无限深势阱”是一种经典描述,有简化的成分,量子理论就涉及到能级问题,这里肯定存在冲突。

博主回复(2012-6-5 14:41):
主要还是想说明,“跳来跳去”比“直接跑过去”费能量,既然超导是能量无损系统,直接隧穿更合理。
------------------------------------------

[156]夏新宇 2012-6-5 20:30
回91楼博主回复:主要还是想说明,“跳来跳去”比“直接跑过去”费能量,既然超导是能量无损系统,直接隧穿更合理。

您提到“隧穿效应”,那就是量子理论了;而量子理论的框架内,“跳来跳去”的活化能可能就是两个势阱的能量差(如果能量差是0,那么活化能就是0)。化学方面的例子,有些类似共振结构。

再强调一下,我对固体物理是外行,但是不能被您给外行看的图1来说服。如果说“从表面扩散来类比超导中电子运动”存在经典和量子的巨大差异,您这个跳坑的比喻差得就更大了。

博主回复(2012-6-5 20:44):
也算教训吧,把科学问题通俗化,真不容易。让外行理解了,专业人士一较真,麻烦就来了。

博主回复(2012-6-5 20:42):这个还真的不是隧穿效应,我用词不当。
------------------------------------------

[162]夏新宇 2012-6-5 22:04
接156楼:我明白,您是处处反对量子理论对超导的解释。

现在说图3,您把电子对的长度太夸大了。我不知道电子对这种量子理论的目标该如何确定其大小。

而且您的理由在经典理论上也说不过去:再举表面吸附物扩散的例子,氢分子在铜表面低温下不离解、高温下离解成两个氢原子;所以低温下,“氢原子”在铜表面就是成对扩散的。您不能说氢分子体积太大、所以氢分子扩散不合理、在低温下也必须以氢原子形式扩散。所以说图3又是在误导外行。


博主回复(2012-6-5 22:11):
The size of a Cooper pair is given by the coherence length which is typically 1000Å (though it can be as small as 30Å in the copper oxides).

博主回复(2012-6-5 22:12):你如果这么理解,我也真的没有办法。

------------------------------------------

[163]夏新宇 2012-6-5 22:16

回162楼回复:
不好意思,这点我得补一下课。

博主回复(2012-6-5 22:29):
http://www.superconductors.org/oxtheory.htm。关于库伯对大小,这里有点介绍,还演示电子是如何互相吸引。
   ------------------------------------------ 

[167]夏新宇 2012-6-5 22:27

我162楼不应该说您夸大长度。

图3的问题是,您暗含的论断:树桩会打断弹簧。但是放到微观上,打断库帕对的能量是多少?树桩比方的说服力不强。就像我举的例子里面,低温下不论氢分子一步跳过多少个铜原子,氢分子都不会断开。

博主回复(2012-6-5 22:38):
你说的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库伯对的两个电子的动量是完全相反。举个例子吧,一种情况是两个人独立跑,另一种情况是两人互相拉扯着跑,哪种情况更容易碰到周围的障碍物?
 ------------------------------------------ 
[172]夏新宇 2012-6-5 22:56

回167:取决于障碍物有多高啊。

而且您这个比喻是拿机械作用去解释微观问题。你如果认为碰撞会破坏库帕对,那得说明能量变化——破坏库帕对的能量是多少?库帕对被破坏、电子与金属原子重新结合的活化能和能量变化是多少?

博主回复(2012-6-5 23:06):
所谓库伯对,就是认为配对后永远不会发生碰撞,我是想说明,配对后仍然会发生碰撞,而且概率可能比不配对还高,这是问题的关键。

博主回复(2012-6-5 23:10):
我一直想说明的是,配对根本无法避免电子对与电子对,电子对与晶格的碰撞,这就足够说明BCS的理论是有问题的。

 ------------------------------------------ 
[197]夏新宇 2012-6-6 12:59
回172楼回复——“所谓库伯对,就是认为配对后永远不会发生碰撞,”

刚看了几段超导教科书,里面提到了库帕对的自由程。如果没有碰撞,自由程指的是什么?

博主回复(2012-6-6 15:41):

关于库帕对的自由程,各种解释都有。咱们就来最很简单的物理思维,如果碰撞,还能是超导吗?

 ------------------------------------------ 
[206]夏新宇 2012-6-6 19:17
回197楼回复:我问的不好。要是一直按经典的比方走下去,就上了你[当]道了:)

我还是自己学吧,图3不能往下问了。
http://www.desy.de/f/students/lectures2009/schmueser1.pdf

 ------------------------------------------ 

  他给外行讲解的五幅图中,头两幅就已经站不住脚了。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化学的表面扩散可以用经典图景来理解,虽然可以类比于他们超导研究提到的“库帕对”涉及到的势阱和碰撞频率,但是超导里面的东西都是量子的。

  黄秀清头条文章的两幅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70036-578850.html

上一篇:Hansen教父2000年还认为非CO2因素主导全球变暖
下一篇:为什么元江老师那篇超导文章引用率极低
收藏 IP: 76.30.216.*| 热度|

7 陈小斌 李小文 王晓明 钟炳 邸利会 杨正瓴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3: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