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化及空泡动力学(cavitation a ...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upflyzhang 张宇宁的空化和空泡动力学博客 (Blog of Yuning Zhang for cavitation and bubble dynamics)

博文

力学科普的一点经历

已有 6120 次阅读 2012-5-24 21:35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力学科普, 空泡动力学

几年前的我肯定不会想到自己会写科普文章。我平时倒是很喜欢看一些科普杂志和网站,可以扩大知识面和接触一些新鲜的东西。2008年,我来英国华威大学攻读博士,主要研究空泡动力学和空化效应及其医学应用。几年下来,我跟空泡结下了不解之缘。通常,空化扮演着一个让人讨厌的角色,例如在水力机械(我硕士时的主要研究方向)中,会导致水轮机发电减少,同时带来严重的稳定性问题。但最近几十年,基于空化效应的应用层出不穷,例如超声辅助的基因治疗和药物传输,结石粉碎,声致化学等。自然界中也有很多让人叹为观止的空化现象,例如枪击虾可以利用空化效应捕食,并在此过程中发光;座头鲸可以利用吐出的空泡形成螺旋形网状结构捕食空泡还是海豚的小玩具。科技的发展让人类对空泡的控制达到了一个炉火纯青的地步,甚至可以用激光产生的空泡“写”字和治疗眼科疾病等等。空泡还是画家笔下的好素材儿童的好玩具。空泡将这些科技,人文和日常生活联系在了一起。

我很早就开始上科学网,网上很多前辈的博客让我有很大的收获,潜水很长时间后与2011年1月开了自己的博客。也试着将自己学科内的一些有趣的知识进行整理和加工,和读者分享,仅此而已,但从没想过做科普,感觉自己更适合于“被科普”。后来一次偶然机会浏览戴世强老师的博客,看到了他呼吁力学科普的文章和采访[1,2],才发觉原来科普人才,尤其是力学方面的,现在非常急缺。有感于此,我后来在博客上开始尝试着写一些短文介绍和我的研究相关的一些有趣的现象(目录),得到了若干读者的喜爱,备受鼓舞,我也从中获得了很多经验。更让我受宠若惊的是,《中国科学报》将我的若干博文发表在该报的“新知”专栏上。从2011年3月11日写下第一篇科普博文到现在已经一年有余,其中感触与读者分享:
1. 艰辛。我本身是全职博士生,自己的博士课题要耗费我很多的精力。除此以外,我业余时间还喜欢自己找一些跟博士课题关系不大的方向做,实际上闲暇时间非常的有限。以前上网写博客是一种休闲,但自从写科普类的博文开始,每一次都感觉到很大的压力,材料要仔细筛选,每一篇务必仔细检查和核对,不求有功于社会,但绝不能以讹传讹,坑害读者。对于读者的回复和评论,更是要非常认真的对待,科学网上有很多专家学者,他们的意见是宝贵的资源。一年下来,实际上也没写几篇,但即使这有限的几篇,也耗费了我很大的精力。
2. 快乐。我感觉这个事情有意义,乐此不疲。读者的肯定是最大的快乐,他们的评论或引发新的思考,或重新审视自己的表述,或给我带来新鲜的素材等等。我还很喜欢分享和整理一些信息(会议,文献等等)。网络就是这样,需要一点“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也许只是一篇文献却能让人茅塞顿开。
3. 特色。我感觉我写的科普博文的一个特色就是文献比较新,都是最近一段时间的新发现。比如,第一篇博文“为什么海豚不能游太快?”介绍的是2008年刊登在Journal of Royal Society: Interface上的最新发现。另一个特色是专一,我只写跟空化和空泡动力学相关的科普博文,并且很多的博文跟我的博士课题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4. 求知。写博文可以帮助我整理科研思路,拓宽视野,实际上对我的研究从长远来讲也是很好的帮助。
5. 交友。通过科学网和写博客也认识了很多朋友,有领域内的,但更多的是其他领域的朋友,让我受益良多。希望以后能够结识更多的前辈和同仁。

最后,感谢我的导师对我的支持。我最近在google blogger上面新开了一个英文的博客(链接),也是以介绍空化和空泡动力学为主,希望大家能够支持。

参考文献
[1]戴世强老师博文:科普,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答科学时报记者问精选
[2]力学科普 岂容忽视. 《科学时报》 2010-9-16 B1 读书周刊
[3]Iosilevskii, G. and Weihs, D. (2008). Speed limits on swimming of fishes and cetaceans, J. R. Soc. Interface, 5, 329-338. doi: 10.1098/rsif.2007.1073


博客感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2862-574598.html

上一篇:《趣说空泡》系列博文目录
下一篇:介绍一个以气泡的研究为核心的专业性杂志
收藏 IP: 137.205.249.*| 热度|

3 董焱章 靳萍 窦苏广

发表评论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