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iug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liugy

博文

解读云南大旱

已有 17757 次阅读 2012-5-11 18:07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森林保护, 云南干旱, 生活模式

2010年3月全球范围干旱状况分布

干旱的不止是云南。2010年3月,非洲中北部、印度、墨西哥、泰国、新疆和西南山区都经历了严重干旱。只是不为国内媒体所关注而已。显然,云南干旱与全球气候变化相关。

气流正常入南方(2011.12.25)和异常情况下翻越喜马拉雅山脉 (2012.2.8,via 科学网博客


常规条件下,来自东南亚的气流不能翻越喜马拉雅山脉,会沿着西南进入华南地区(左),但在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会出现异常情况,气流翻过喜马拉雅山,从北部进入华中。造成中国南方越来越旱,北方越来越湿的情况。
                               2010年3月西南干旱分级图.


云贵川山区干旱最为严重。这写地区年均降雨需少、人口密集,农田开发和森林破坏严重。民族组成上,主要是彝区和汉人区。

云南旱地与水田.

云南0-25度耕地面积分布状况(亩).


山地农业自古靠天吃饭,肯定缺水。云南是一个多山的省份,在全省土地面积中,山地占84%,高原、丘陵约占10%,坝子(盆地、河谷)仅占6%。由于山区水利设施较少,很多人饮水困难还得不到解决,抗旱能力还有待大幅度的提升。

云南1961-1990年年均降雨量分布


降水南部多、北部少。云南气候最科学的分类方法即为干湿两季。大春降雨少,小春降雨多。版纳、红河、普洱、德宏地区降雨多,中部的昆明、楚雄、大理、曲靖、宣威地区降雨少。

西南地区石漠化分布图(2005年).

西双版纳土地利用图。 大量原始森林被砍伐后种植单一的橡胶林


全省森林遭砍伐,水土保持能力差。加之云贵交界之处,多石灰岩地区,生态极其脆弱,一旦砍伐,很快便石漠化,几乎恢复不起来。森林具有保水和调节水分的生态功能,森林砍伐后只能带来灾难,降雨多则涝,降雨少则旱。


由于人口的持续增长和经济的高速发展,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持续增加,对水资源在数量、质量、供水保证率等方面的要求越来越高,造成部分地区水资源过度开发,致使一些河流枯季断流、井泉干涸、湿地消失、地下水位下降、水生态环境恶化等。


云南省河流水系分布图.


降水量地区分布差异大。水资源总量多,人均水资源差异悬殊。

云南省降水量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均匀。分布特点为南多北少,西多东少,由北部、中部向东、南、西三面逐渐增多;以南部、西南部边境地带最多,北部金沙江河谷地带最少。由于地形影响,垂直变化也十分突出,普遍是山区大,河谷坝区小,迎风坡大,背风坡小,随地形起伏呈交错重叠高低相间分布。省内降水量分布最多的地区与最少的地区相差37倍。

由于云南省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与城市、人口、耕地等的分布不相匹配,实际可利用的水资源十分有限。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水利设施调节控制水量时空再分配的能力弱,水利建设远跟不上社会经济发展的步伐。

云南的经济规划务必要考虑“水资源”的问题。当年选择昆明作为省会,一个重要原因便是昆明有一池子的水资源。没想到后来的人不注意用水规划,保水节水,现在严重制约了昆明的发展。注重水利,这是全省经济发展的根基。水有水的运作规律,科学上有个术语叫“流域”,用水应该考虑这一点,要不就会出乱子。


 
元江干热河谷。草地上稀稀拉拉长着一些灌木,和西班牙风景相似。不为学术界和外界所熟知。


滇东南、西双版纳的热带雨林,哀牢无量山的温带落叶林,到滇中大部分地区的云南松林,元江的干热河谷,滇西北的高山草甸等等,云南不同的雨水和温度下发育出不一样的生态系统。热带雨林地区生产力高,一年可三季,而诸如元江干热河谷和高山草甸地区则生产力极低,生态系统脆弱,一旦开发便面临着干旱缺水的问题。

云南生态系统种类众多,但诸如干热河谷之类则不能随意开发。植被之所以发育为稀疏草原形态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干旱。


正如网友所言:抗旱投入太少


西南地区,一个字“穷”,无人才,再加天朝今日无“大爱”之人,各自为利。云南虽坐拥无数水利水电、稀有矿产、旅游和农产品资源,却依然难脱“贫困”。这是一个不符合经济学原理的怪现象。暂且称之为“云南十九怪”吧。

由于抗旱没有固定的经费来源渠道,抗旱投入严重不足,又缺乏稳定的投入保障机制,导致抗旱基础设施严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由于云南省旱情分布面广,抗旱大部分靠群众自筹资金解决,抗旱救灾资金缺口很大。

滇中滇西缺水由来已久。池塘星罗棋布,多因缺水而建。

在现有水利工程中,普遍存在工程老化失修、病险严重、配套不全、管理粗放、抗旱效益衰减等问题,尤其是水库老化、病险问题较为严重。从灌溉设施来看,大部分灌区工程标准低,施工质量差,渠系不配套,工程老化、损坏严重,灌溉面积达不到设计标准。

西双版纳傣族,旧日泽水而居,惜水、敬水、爱水。

西双版纳傣族,旧日泽水而居,惜水、敬水、爱水。老人常说:没有森林就没有水,没有水就没有田,没用田就没有粮,没有粮就没有人。 今日,这些珍贵的“精神文化”和智慧很长时间内没有得到很好的重视,现已濒临丧失的边缘。古老的用水智慧丧失,而现人又叫嚣着要学习“先进”的用水智慧,二者间,谁更先进呢?


元阳梯田。住高山,爱吃米,怎么办?那就创造一种新的稻作系统。

红河的哈尼族则创造出了另一种高山文化:梯田。通过保留森林以养水,来灌溉农田。版纳的爱尼人(哈尼族一只)等则没有创造出这种先进的文化,而是培育出了旱稻品种。再三思量,个人觉得这是元阳周报地区地理因素决定的,那里属高山云雾地区,雨水较丰沛,换了别处是行不通的。人们自当学会欣赏这种文化是多么的高明,并传承之。

元江路边洗澡的小姑娘。未来她还能这样冲凉吗?


总之, 云南的大旱,首先是跟区域性气候变化有关。网上不少人争论,认为橡胶、桉树的种植是云南干旱的罪魁祸首,以及越南老挝泰国所谓干旱源于河流上游的建设大坝等,这些说法都是不对的西双版纳的研究“证明”,橡胶种植确实会导致降水减少,但只是局部气候的微小变迁。局部气候与区域气候间关系,现在科学上几乎也没有铁的数据能证明,局部气变迁变能改变局域气候。实际上,云南省200多个气象站,40多年的数据表面,云南省全省大部分地区春季降雨其实有增加的趋势(云大学报,2008)只是这些降水没能保存下来,降水或及时流失,或被蒸发,部分原因便是森林的大面积砍伐造成的

其次,云南“大旱”在于农业干旱。云南大部分地区属山地农业,长期以来,水利建设极为落后,又因大部分已有水利资源(池塘)长久失修,或被养鱼人霸占,该蓄水时不蓄水,需水时自然就没有水。 三是污染严重,比如滇池。滇池水污染之后,昆明城市又从周边大量调水,导致周边农区水源被占,无水可用。云南省这几年因水问题而打起来的例子很多,老农民把政府砸个稀扒烂的事情就在身边,不消多说。

最后是古老用水智慧的丧失和人类水意识的淡泊,这么多年没有一个水研究机构,水科普也相当落后。很长时间内,人们都拥有一个狭隘的用水观念,认为“水流走了也是白流,不如用掉算了”。缺乏区域观念和生态用水的概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洗澡、泡澡的频率也增加了。比如大理、昆明地区,因气候凉,洗澡容易感冒。过去人们洗澡频率很低,以至于一些人身上羊膻味很重,现在条件改善,建了太阳能,可天天洗澡,水浪费自然便严重起来。要知道,云南水资源是多,但不少地区是浪费不起水的,如楚雄、宣威、大理、昆明。多用多遭罪,老子用了儿子遭罪。

人口是不可能减下去的,经济是不可能不发展的,干旱也是要持续的。水就那么一些,怎么办?没有科学规划,无非就是一些支持水利建设、增加投入,关怀山区人民用水的大话空话。华北平原和西南地区最为普片的手段便是打井,抽取地下水。这种手段也是极为可怕的方式,印度便是先例,我们应当多一些印度地下水资料的翻译和整理,取长补短。只希望政府合理规划,大家节约用水。另外,姑娘们也别看不上不怎么洗澡的伙子,如我一样,哥几个正为云南抗旱做贡献呢。


   
资料:西南旱情应急遥感监测初步成果分析
西南地区干旱的农业影响分析
西南五省市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状况
西南喀斯特地区石漠化与旱灾相互作用关系
传统丰水地区发生严重旱情的主要成因及其存在问题
明确抗旱减灾目标 建立抗旱长效机制
保障足够的储水设施以应对气候变化的思考和建议

(资料来自: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科学网博客、云大学报和云南烟草网及其它博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114-569765.html

上一篇:造纸先知:胡蜂的故事
下一篇:如何成为一个自然爱好者
收藏 IP: 159.226.249.*| 热度|

4 赵斌 张冠阳 杨正瓴 魏玉保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6:0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