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oliugy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ecoliugy

博文

造纸先知:胡蜂的故事

已有 11800 次阅读 2012-4-26 17:27 |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行为, 造纸, 胡蜂, 筑巢

胡蜂又称细腰蜂,土蜂。有毒,会叮人。全世界有5000多种,中国约有200多种。

 

假如有自问或问他人,何以为人?也就是人与动物有什么差别,教科书般的答案可能是:会使用工具、会使用火、或者具有社会结构文化等等。细心的观察一下胡蜂,你就会对这些说法开始表示怀疑,甚至开始深思和关心我们人类自身的特异性了。

 

胡蜂种类很多,有细腰蜂、大黄蜂、草蜂等种类。雨季快来之前,版纳园里随处可见。胡蜂妈妈正忙着建巢、产卵和抚养宝宝呢。图中胡蜂是我门前盆景上的一位妈妈,我一直在拍摄它,已经持续了两个多星期。每一天或者两天拍摄几张照片,来记录胡蜂的一生。记录的过程让我大开眼界,结合查阅文献,我对胡蜂的认识加深了很多。

 

胡蜂可谓天才动物,造纸、造陶、保鲜、哥哥姐姐照顾弟弟妹妹,有的还会使用工具。造纸虽然神奇,但似乎能造纸好像只是它其中较为简单的能力。雌蜂首先选择一处隐蔽的地方,合成一种强力胶水,将房子基部粘牢,然后外出收集干燥的木材、腐木纤维、甚至人造纸板,咀嚼后与唾液混合,变成了纸浆,制成灰色的硬纸用来制造巢穴。胡蜂中,不仅有能建各式各样纸质房子的裱糊匠,也有能建陶罐状房子的泥水匠。有一种极为勤劳的爱沙蜂泥水匠则会使用工具,用颚咬住石头把泥巴捣固。

 

胡蜂建房时十分经济节约,胡蜂妈妈先建几个简单的小孔,卵孵化,宝宝不断长大后,再逐一加长,幼虫化蛹成蜂后又将其嚼碎,再做成新房子,产下几枚卵后接着孵化成新的小蜂。既节约时间,又节约用材。 

 

胡蜂外表上看起来都差不多,但若是细细看,各有各的特征,脸面均不一样,而且能相互别(Science, 2011)。 一些种群较小的胡蜂中,胡蜂妈妈一般是独自首先建立一个小巢,然后产下几枚卵,孵化之后的小胡蜂会帮助妈妈照顾弟弟妹妹。等种群发展到一定规模之时,再分离出去,成家立业,养育自己的后代。而一些种群较大的胡蜂中,如大黄蜂,则是由蜂王带领着工蜂,建立了等级社会制度。工蜂在培育蜂蛹时,通过用触角敲击蜂房来控制蜂蛹的脂肪积累,以决定蜂蛹最后是发育为蜂王还是工蜂Current Biology, 2011)。

 

另外,有一种胡蜂则是寄生生活。胡蜂妈妈将卵产在毛毛虫或蜘蛛的体内,孵化后的幼虫会一口口将寄主吃得只剩下一副皮囊。这听起来是一个相当恐怖的过程,被寄生的毛毛虫会一直活着,直到寄生蜂化蛹才死去,而蜘蛛则稍好一些,雌性胡蜂将毒液注入蜘蛛神经系统中,将其麻痹而不至于死亡后尸体腐烂。感情上,我想蜘蛛可能比毛毛虫要少一些痛苦的吧。不过正是通过这种超强的保鲜方式,胡蜂宝宝便能迟到鲜肉,茁壮成长成为一个猎手了。

 

活体寄生。听起来残酷,实际也很残酷。小小的胡蜂把肥硕的毛毛虫给活活寄生到死。但这不是昆虫世界的全部,更不能简单的认为是物竞天择、适者生存。正是建立在这些一个个看似温情与残忍的过程之上,昆虫世界进化出了纷繁复杂的关系。

 

精美的胡蜂建筑、温情的养育,惊悚的寄生,如此种种关系均在版纳植物园中悄悄上演。无论你愿意接受什么,喜欢什么,造纸大师胡蜂的故事正等待着你去体会,去发现。中国古人对胡蜂的认识就所有不足。古人将营寄生的胡蜂称为蜾蠃(guǒ luǒ ),认为蜾蠃有雌无雄,会将螟蛉幼虫带回家中抚养,有大爱。《诗经》中便有“螟蛉有子,蜾蠃负之” 的诗句。南北朝时医学家陶弘景便不相信这种说法,并证明事实是蜾蠃在寄生螟蛉幼虫。

 

陶弘景还真是个有趣的人,不愧为大医学家,观察细致,渴求真理。坚信通过阅读胡蜂、观察胡蜂,任何一个人均会更加了解自然,热爱自然,甚至体会到人生的自我价值和社会价值。

 

 

附:门前变叶木上胡蜂繁殖的故事一则。(2012.3.11--2012.4.25)

311日:发现一只雌性胡蜂正在造巢,并产下了13枚卵。

 

315日:卵开始孵化,最上面的卵逐渐增大,变成粉红色。

 

317日:第一枚孵化的幼虫,眼睛已经依稀可见。随着幼虫的长大,母蜂开始把巢穴加高。

 

3月22日:大姐、二姐、三姐眼睛都长了出来,有了母亲的喂养,发育速度大增。

 

4月3日:发育较快的蜂已近开始化蛹,母蜂将口封住。其它弟妹还是卵。说明胡蜂卵发育是阶段性的。

 

4月5日:哈哈!第一只蜂宝宝孵出来了。没有任何学习过程,小胡蜂便会飞行,并开始帮着母亲照看未孵出的卵和建设新巢穴。

 

4月7日:第二只,第三只。。。 一只只孵了出来。母蜂又产下了另外十几枚卵。

 

4月8日:又孵出了好多只宝宝。它们正忙着拆解之前的蜂房,将材料用来建设新巢穴呢。废旧材料再利用,真经济呐。

 

4月9日:小宝宝个头均比妈妈小,先最先孵出的胡蜂在上面帮着干活,新孵出的小蜂个头小,躲在背面呢。

 

4月10日:母蜂外出未归,小蜂们照样干活,第一批的十多枚卵似乎都孵出来了。

 

4月21日:泼水节回大理老家呆了几天,回来之后的第一张照片,貌似第一批小蜂已近完全能够帮助母亲干活了。搭建了三四十个穴孔。

 

4月23日:第二批小胡蜂头部已清晰可见。

 

4月24日:不知何故,蜂巢从枝条上掉下地来。母亲和几只小蜂还在,但很多不见了。生命真是艰难,众多宝宝死在了襁褓之中。

         我本想将其放回树枝上,不幸被其中一只叮了一下,近日疼痛瘙痒,极为难过。

 

4月25日:掉落的蜂巢已不见踪影。无人在意,也无人过问。几只孵化的小胡蜂“糊里糊涂”地飞回到之前的树叶从中,“安然”地呆在家里。但物是人非,一切都变了。书上说,小蜂其实是靠周围环境定位来识别巢穴的,并无大计划和机动识别能力,一切的一切都只是 “程序”罢了。相信与否,承认与否。一切交织的情感都只是人的感受。谁愿意接受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00114-563926.html

上一篇:巾帼须眉:雌雄蜘蛛孰更美?
下一篇:解读云南大旱
收藏 IP: 159.226.249.*| 热度|

4 陈沐 张冠阳 赵金丽 李土荣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 13: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