呵呵,只是感触太深,不得不发。
滑坡与强震“
不仅两者的演化机理相同,其演化规律也相同 ” ,“1.48”常数的发现并引入“该理论更适用于强震预测”。结果,不仅是“地震太能预测了”而且达到准确率“百分之85、百分之100”;不仅是三要素,
而且是“四
要素”;
不仅是发现了“唯一地震前兆”,而且一张构造图和一本地震目录就足够“公开预测”,等等。嘿嘿,就这么一个简单的“崩滑预测”理论,美国、日本、俄罗斯、中国等等全世界的广大地震研究学者、科学家至今都没有弄明白,唯有“研究员”“独立寒秋”啊。
虽然“是地震预测学术研究结果”,还是要经过实践检验的。去年“地震预测学术研究结果”的云南保山地区某经纬度的的人民是否还“安心”呢?邻国缅甸7.3级地震原地重复的7.4级地震还有没有?今年广东的3-6级地震该发生了吧?十天内的中吉边境地震也差不多了吧?目前的晋东北地区怎么样?至于,200年、400年后才会发生中强地震的京津地区某地、安徽等省交界地区恐怕今生更无法看到了。怎么就没有发现一个成功的“四 要素”震例,“百分之85、百分之100”统计的准确率从何而来呢?
既然是“地震预测学术研究”,就研究得像样点,全国各地发生的小地震太多,不要一发生就是“证实”了“判断”,说多了就不新鲜了;大点的地震吧,俨然就看不到“四 要素”的完整性,“中吉边境”地区有多长、多大?对乌兰——大柴旦地震区“未来大地震的四要素预测结果如下:震级71~7.3,震中位置约在北纬37.7°,东经96.7° ,震源深度6~16km。截止到2011年10月30日,应变监测值为4.488E+08,当监测值接近或达到临界失稳应变值4.75E+08时,大震可被适当的扰动触发。”究竟这个发生地震的时间是什么时候?这可是关键的 要素哪,怎么就“适当”了呢?
当然,“研究员”对自己的要求是高了点,其他人不能这样要求他。但是,还需要进一言的是:不要太急,再犯震中还不清楚的时候就“证实”了“判断”的错误。虽然,及时修正、至谦,还是不完美。地震预测学术研究是伴随人类生存的整个时空的,急功近利不可取。呵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807-547013.html
上一篇:
到此为止吧,“研究员”下一篇:
心态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