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刚进入科学网就看到研究员一篇,称:在科学院混了若干年,科学院的日子真好混。一惊,
感觉搞科学的人怎么会有这样的心态?科学院怎么能容忍这样的混? 这是第一次认识研究员心态,即:混。
还不知道研究员是什么专业的时候,又发现研究员在科学院的日子好混还不够,一下子又到艰难的地震学科里来混了。不知道研究员研究了几年,就“认真”地表示其地震预测“百分之85、100”、“有生之年不会放掉一个”。真是吃惊,怀疑研究员是不是可以申报科学院院士,甚至获得诺贝尔奖金了。因为,这解决了地震威胁人类的重大科学问题,当仁不让哦。这也是研究员的一种心态,反正地震预测没有解决,就去掺合掺合,即:吹。
原来,研究员是研究工程地质的。所以,滑坡与地震“不仅两者的演化机理相同,其演化规律也相同”,“1.48”参数的发现并引入“该理论更适用于强震预测”。百余年来,对于地震机理、演化的研究,不知道提出过多少模型、理论。然,研究员的“崩滑预测理论”就能够“哪一个科学家能够像我一样公开预测?”。真是研究员的又一种心态,不知水深水浅,即:井上那片天。
莫说,研究员还斩钉截铁地精确预测地震“四要素”、“地震唯一前兆”等等。可是,没有一次预测地震“四要素”的成功震例,却在预测中出现了震中达到上百公里;震级达到3-6级的范围;时间也被“适当”了;地震前兆不唯一,也要增加宏观现象了,怎么也搞起文字游戏来了...这不是四川人常常说的另一种心态,即:反正是鼻子生得矮,说话会转拐。
科研嘛,总会有失败的时候。可是,还没有把参数搞清楚,就宣布又“证实”了什么,这又是研究员的另一种心态,即:急功近利。
还真别说,研究员往往“公开预测”了什么,就要求当地政府怎么怎么、说三道四,否则就“不怪我了”等等。不知道任命了研究员什么?也不知道研究员是哪一品?这是研究员的一种心态,怎么就有人摆不正自己的位置,即:天高地厚可知。
研究员的心态还多,不知道那些是黑暗的、哪些是白的,就不摆了。按照重庆人的性格:凡假、冒、伪、劣的“y”货,不能容忍。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75807-553612.html
上一篇:
呵呵,“研究员”下一篇:
随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