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与真理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crm 我是一个杂学者,涉猎学科多而杂、浅而不深、博而不精。

博文

到底是谁想出名?——后说袁荃做教授

已有 5894 次阅读 2012-3-1 14:36 |个人分类:科学论剑|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授, office, style, class, justify

武汉大学聘请29岁(众说28岁)的袁荃做教授,一时间媒体就纷纷攘攘起来,一哄而上地讨论所谓女青年学子的问题,她家里的情况也几乎让世人一揽无余。

不知道是中国太偏僻了,还是听闻者孤陋寡闻,古今中外有多少有所成就的年少者,也未见得如此闹哄哄的,倒显得对袁荃做教授一事,既非赞许,亦非非议,项庄舞剑而已。

就说最近两件事吧,一是南京大学引种“牛顿苹果树”,一是武汉大学聘请袁荃做教授,仿佛都与所谓一流大学的实名无关——怎么就听不到说,两校有什么重大科研发现呢?

难怪我们的大学与世界一流大学差距这么大!中国人的思维就是与别人的不同,浮躁的气息已然赶得上地中海气候了。

我在想,要是“牛顿苹果树”砸不出一个中国的牛顿来,袁荃教授最后没有做出什么杰出贡献,南大和武大岂不成了世人的笑柄?

这又让我想起了那位喜吹竽的南郭先生,不知什么时候逃到了我们的高校中来了。南郭先生虽然有滥竽充数之嫌,可毕竟曾经名噪一时、天下尽知,也不枉活世上一回——最起码,声名也在东郭先生之上吧?

今早,我还有感于袁隆平的“八字箴言”,写了篇“为什么中国只有一个袁隆平”的文章,被一位匿名读者给“科普”了一番。他告诉我,“杂交水稻”的想法源自一个年轻人,当年其曾向国家领导人建言到海南找“野败”,将它与常规水稻杂交后可以培育出高产水稻。于是乎,袁隆平和一个叫李必湖的人去了,结果不说众所周知。这位朋友了解真相,给我增补了所识,我从心底十分感激!另外,他告诉我,袁隆平之所以没有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正是因为“杂交水稻”的原创思想源自他人。

其实,我对袁隆平是不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并无兴趣,我所钦佩的是他始终在水田里辛勤劳作,他所研制出来的“杂交水稻”给世人带来了更多的粮食——尽管世界上还有人饿死,可这已然不是他能为力的事了。

假如今天的袁荃,明天也能取得袁隆平似的科研成果,我倒以为给其武汉大学校长当也未免不可,这实在与年龄和所谓性别无关。

鲁迅先生曾说:“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 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且不说什么后二者如何,单是“埋头苦干的人”就让人敬仰,为什么?

神舟系列飞船虽然得益于科学研究,可总得有人按照图纸将其造出来吧?袁隆平在水田里种出了“杂交水稻”,还得有成千上万甚至更多的农民去种植吧?显然,唯有“埋头苦干”,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才有希望,中国科技强国的梦想方可实现。

别总在“名”字上做文章了,人只有站稳了,选好了方向,方能行得更远。

 

2012年3月1日下午



武汉大学引进28岁女教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48631-542903.html

上一篇:为什么中国只有一个袁隆平?——也说科技创新
下一篇:妈妈的爱
收藏 IP: 58.54.111.*| 热度|

11 葛素红 刘广明 李方和 吕喆 庄世宇 高建国 王华民 戴德昌 陈永金 czhc wgq3867

发表评论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0:3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