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同样是科学研究,自然科学研究与社会科学研究区别其实很大。恕我直言,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专家很难写成像模像样的社会科学研究论文,就像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专家很难写成像模像样的自然科学论文一样。高等学校为了方便管理,往往将社会科学期刊、自然科学期刊、工程技术期刊混合在一个部门,这样的“拉郎配”虽然捏成了一个组织,但其效力的发挥是存在问题的。无论是社会科学出身的领导,还是自然科学出身的领导,在具体领导一个期刊时,都难逃外行领导内行的窠臼。且不谈由于主观偏见而带来的误区,就是一个力求公平的领导都会像色盲患者一样,无法逾越其自身缺陷带来的知识盲区。在众多的盲区、误区与禁区中,学术期刊艰难前行。这样的关系,一样会类似地在作者与编者之间出现。
我特别强调一点,社会科学论文与自然科学论文的研究与写作,有着很大的不同。一篇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写作,既有共同遵守的国家规范,有时又有刊物自己的“乡规民约”。作者研究的内容不同,研究水平不同,学术论文肯定会有高下之分,这是不言而喻的。但我以为,任何一位作者,在向一家特定期刊投稿时,不妨虚心一点,先俯下身子,当一回刊物的读者,了解人家刊物的的整体研究水平和写作规范,再决定自己是否向这家刊物投稿。至少投出去的稿件要符合人家的写作规范。换言之,要郑重投稿,不要轻率投稿。用时下的话来说就是:投稿,非诚勿扰!
为了便于作者在大作发表前能够进一步修改完善,我把一家学术刊物发表前的常规修改检查步骤发布如下:
1.文章标题。思考一下有没有更简洁、准确、更有学术味和冲击力的标题。
2.作者姓名。还真有作者不写姓名的。
3.摘要。请将大作的内容摘要认真审查,不符合要求时要重新改写,应回避“本文指出”、“作者认为”,“论述”、“总结”、“探讨”等字眼和叙述方式,改成客观性的表述,可以理解为直接从文章中“摘”出精华。文字既来自全文,又相对独立。字数在200字以上,300字以下为宜。
4.关键词。3到8个。最少要达到3个!
5.留下“中图分类号”、“文献标识码”、“文章编号”“收稿日期”字样。
6.作者简介。要素包括:姓名,学位,单位,职称,邮编。
7.正文。(原则上,在正文中设一、二、三、四等二级标题)
8.参考文献。要重视权威文献的学习与引用。文献著录方式:每部(篇)无论其在文中出现多少次,只能以其首次出现的顺序设定编号;专著类引文在正文中的区别,是在其编号后用括注页码的不同来表示。正文内的注释号要上标,如[2]56,再如[8]11-14等等可通过在“格式”栏中“字体”—“效果”中找“上标”操作。文末“参考文献”中,“M”表示专著,“J”表示期刊论文。页码崭放内文右上角。未明之处,可参阅刊物近期的格式。同时,一定要让参考文献与正文建立起对应关系。文末的参考文献按自然顺序排列。正文可以多次引用一部(篇)文献,但要对应同一序号,右上标的不同页码会将它们自然区别开。
9.基金项目。有则加上,放在参考文献后面。
10.英文部分。请将论文的题目、姓名(汉语拼音)、摘要、关键词译成英文。
最后,请作者留下自己的联系方式吧。别让刊物在发表前修改时找不到阁下。洞房花烛夜之时,屋里找不到新娘子,那不是急死新郎吗。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