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enue du Reclu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ncyback

博文

难为新科院士们了

已有 6273 次阅读 2011-12-11 18:02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体制改革, 饶毅, 新科院士

   两年一度的院士评选于富有历史寓意的129前夕公布,在科学网上掀起了一场飓风骤雨。相当多的评论似乎是说,该上的没有上,不该上的却上了。饶毅先生明确抱怨,这是武大郎式的选聘,并指出北京某研究所的副教授水平要高于入选院士水平。更有王鸿飞先生鸣不平,说“龙卧浅滩遭虾戏,虎落平阳被犬欺”,点出了这一游戏对真正的杰出科学家的伤害。还有的网友,把饶毅和施一公的不入选,上升为海内外华人科学家的互不相容的矛盾。

   今年的评论,倒是不像往届,名单一出来就有新科院士被点名拷问,被发掘出涉嫌学术不端的。迄今为止,看来被点名异议的,只有一位烟草行业的科研管理者入选工程院院士,网上评论说,烟草工作者入选院士,不利于禁烟。看来科学院和工程院对被推荐者的学风的严格审查有了效果。当然,看了新院士的名单,认识的几位入选工程院的都是有名的校领导,入选科学院的也都是一直尊敬的同行,有几位是国家重点实验室负责人。他们应该都是优秀的科学家或科技活动管理者。

   国内学术界和非学术界对于院士群体的非议,已经有相当多的年头。科学院和工程院的领导,也有共识和认同,在前不久的“我心中的中国科学院”征文活动中,黄秀清博友说,中国的院士已经成为中国科技界的毒瘤,这个博文还得了三等奖,说明科学院对院士的社会评论是非常重视的。实际上科学院和工程院对院士的评选,也听取民意,近十年来,做了很多相应的改革,甚至出台了多个加强学风建设的文件,但到今年,仍然不能摆脱热议。看来院士群体有点像中国的广大学术期刊,越是要开会提高水平,越是不见效果。其实,说白了是体制限制了中国的期刊达到高水平的努力。透露一点秘密,实际上我们的Catalysis Today期刊只有我们三位常任学术编辑在沉重的教学科研工作之余做日常学术编辑工作,另有一位出版行政管理编辑(管理10多个期刊)和一位出版事务编辑(好像也不是为我们一个期刊服务),其余工作全部依靠全世界的广大同行,出版社和我们一直还是认为它反应了我们领域的水平,达到了它的定位目标。

   实际上,是体制的矛盾集中到了参选的科学家们身上,新科院士们代体制受过,受到舆论的煎熬,没有入选的杰出科学家们,则受到体制的戏弄。

   还是忍不住要做一次“皇帝的新衣”中的小孩,说出这一体制的问题。

   建议科技界和科学院工程院的领导者们,认真研究研究西方国家Academy的组织形式,让中国的AcademyAcademician们尽早脱离政府代言人和代理人的角色,回归Academy的纯领域社团的功能,使Academy of Sciences Academy of Engineering起到科学家工程师之家,科学家和工程师们自己的组织的职能,为维护科学家和工程师的利益而工作,为促进纯科学和应用工程科学的发展服务。

   看看想想这几天关于院士评选的评论,真诚的要说一句,难为各位新科院士了。

 

20111211日于天南大联合楼。



2011年院士增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175-517389.html

上一篇:志成的磨难
下一篇:腿受伤、路难行
收藏 IP: 59.67.43.*| 热度|

15 吕喆 李传亮 王涛 李力强 陈安 李学宽 许浚远 曹聪 梁建华 李海亭 李孔斋 曾新林 姚小鸥 zzjtcm dulizhi95

发表评论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9: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