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enue du Reclus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ancyback

博文

和芬兰新博士Janne Patakengas一起迎接挑战 精选

已有 17357 次阅读 2016-4-6 07:27 |个人分类:生活点滴|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 博士, 大学, 答辩



       候,那些知名前学者作告都是不需要准,出口成章的。后来,跟一些国知名学者一起参加学多了,才知道,他台之前也是紧张的。作告之前要是没有时间,也是会讲砸的。

       我自己讲砸经历有好多次,有候是无意做准,有候是没有条件做准备,当然大部分时候,是水平所限得在一次北美催化年会上作告,由于没有时间差,到了会地点第二天就然没有达到John Regalbuto的,洲旅行在梦中作告的境界,但已经觉察到了自己不知所云了。告后一位曾的学生,毫不客气的指出,李老,你的很不好,估是没有做准。因此,再后来,作告之前是找机会几遍。每邀知名学者学,也知道注意被邀者一些准时间        

  几个月前收到芬兰Aalto大学应用物理讲座Peter Lund教授的邀请,做他的博士生Janne Patakengas答辩的Opponent。这可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北欧的博士答辩,不同于北美和欧洲大陆,也不同于中国。不需要答辩委员会,只需要邀请一位同行,做Opponent,字面上的意思是挑战者、反对者的意思,要当着同行、新博士家属和导师的面,激辩2小时左右。Opponent对回答满意,签字就可以给学位了。Opponent,会受到礼遇,但这对我可是从来没有做过的事。这不仅挑战对Janne博士论文课题的理解深度,也挑战思维、语言、文化、思辨、甚至体力。这对我这个工科出身,文革以后第一届大学生,也就是从大学入学才开始学英语字母的化工教授,压力山大。  

  当然,挑战总是要面对的,也没有理由不接受。于是,从春节前就开始,认真阅读Janne的学位论文和发表的论文,同时发动在学的研究生们,帮助提出要问的问题, 经过认真筛选,最后准备了30余个问题。几个月来,一直在认真准备。3月29日坐上飞机后,就不喝酒,专心睡觉,30号,到达赫尔辛基以后,更是不敢懈怠,除了休息,就是不断设想辩论的场景。Lund教授也十分理解,不给安排过多的别的活动。一天多以后的辩论,还算基本成功。  

  不过,要是再有第二次,我一定会做的更好。   






  2016年4月6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1175-968124.html

上一篇:治霾良策 II:煤转气同时推广催化燃烧
下一篇:喝酒去了
收藏 IP: 107.4.83.*| 热度|

23 钟炳 李学宽 郭向云 谢平 黄彬彬 黄永义 陈南晖 陈飞 相宏伟 左小超 陈万浩 韩枫 陈洋 武夷山 赵玉峰 陈智文 强涛 郭新磊 dulizhi95 shenlu dswayb htli xqhua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9 20:4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