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学习中,在科研工作中,经常发现一些现象,有的人抱怨环境不好,有的人抱怨条件不具备,有的人说单位名气不大,有的人说自身条件不好,等等。还有一些人经常依靠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些现象有个共同性,那就是对外界的依赖性,我称之为心中的拐杖。对于学习和科研来说,心中的拐杖是万万要不得的,必须丢掉。
一、拐杖让自己失去思考能力。很多研究生遇到问题,习惯性的找其他人帮忙或者咨询,这在女生中表现尤其明显。并不是找人咨询不好,而是太过频繁的咨询会让自己失去思考的锻炼机会。我相信,绝大多数问题并不需要咨询别人,通过自我的努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很多同学遇到天天做课外习题,我们家困难,没有钱买习题书,我只做课本上的习题,反复做。别的同学经常拿不会做的习题来咨询,对我就是很大的帮助。他们过滤了的习题往往是很好的习题。其实我的收获要大于这些咨询我的同学。能够看出来,这些同学并不能从一次又一次的咨询中得到更好的能力。很多同学以为通过咨询很快的获得结果就是好事,实际上,结果往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问题的能力,没有能力,结果也没有意义。
二、拐杖让自己失去自信。经常咨询别人的人,往往是内心不自信的人。TA不相信自己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只能通过咨询才能解决。可是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简单的事,往往并不是创新的关键点,而创新的难点也只能靠自己解决。没有自信,那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创新。有的同志抱怨学校或者单位不好,其实好不好跟自己可能有点关系(比如,申请基金有影响),但是实质上,还是需要自身的能力作为基础。这是本末倒置的一种认识,也是不自信的表现。有些同学对于自己的大学或者研究所有怨气,说条件不好,名气不大,实际上,这些抱怨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如果条件不好,那就应该想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这些条件,而不是想着自己是好条件的当然享受者。名气不大,应该想,将来这个单位会因为自己而变得名气更大。我一直是条件不好的学校出来的。小学就是村里的小学,初中是镇上的初中,高中是个农村高中,大学当时也是个省内学校,还不是重点。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没有觉得这些学校对我的教育有任何的束缚作用,相反,不好的条件锻炼了我的适应能力,提高了自我独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拐杖让自己的空间变得更小。科研人需要宽广的胸怀,需要大的气魄和勇气,而心中的拐杖无疑给自我设限。孔子的一个学生冉求问孔子,说你的理论很好,但是我觉得我不是这块料。孔子说,你不是不行,而是自我设限。心中充满了崇拜的人,就是空间的变得小了。冉求显然对孔子充满了膜拜,这种膜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自我设限。崇拜既是一种拐杖,也是一种成见。我们从小习惯于向各种模范或者名人学习,这在无形中给自己的空间设置了不同的篱笆,把很多种可能的路设置了路障。有了这些路障,就会阻碍我们自由的思考,从而就失去了科研的基本条件。
四、拐杖让自己失去了幸福。心中放满了拐杖的人都是完全依靠外界的人,这种依靠是不会带来幸福的,因为处处要看别人的脸色,需要别人认可了才觉得自己是对的或者是好的。把自己的幸福完全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上,这是非常可惜的。在马斯洛的心理学中,他指出,健康的人应该是自我承认的。因为靠他人承认往往需要迎合他人的口味,但是这些并不一定是自我喜欢的。一味的迎合会导致麻木,这不是健康的表现。科研也是一样,迎合别人的研究往往做不出好东西。只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起来才觉得舒服,效果也更好。生活中,不看别人脸色行事,也是最幸福的表现。
五、拐杖让自己失去自由。一个对外界很依赖的人是没有自由的,TA需要一个满足条件的环境,否则那些拐杖将制约TA的发展或者工作。很多同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就是不自由的表现。因为对环境的过度依赖,导致自己能够选择的机会就很少。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真正需要那些条件,只是内心习惯性的认为那些条件是必须的。没有尝试之前就放弃了其他的可能性,这就是没有自由的根源。
总的来说,心中不能有任何的崇拜意识,不能有任何的迎合意识,不能有任何的依赖思想,否则,科研做不好,生活不自由,路越走越窄,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生活不幸福。在中国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扔掉心中的各种拐杖,做个有特性的自我,做个自由的人,也许对科研来说,是个好的方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507838.html
上一篇:
在中国今天,科研青椒是否真的有出路?下一篇:
科研:多思考本质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