晴朗的天空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one1971111 数学博士学位;现从事图像处理、信号处理的算法和系统研究。

博文

科研学习:丢掉心中的拐杖 精选

已有 12625 次阅读 2011-11-14 10:43 |个人分类:科研随想|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科研, 拐杖

我们在学习中,在科研工作中,经常发现一些现象,有的人抱怨环境不好,有的人抱怨条件不具备,有的人说单位名气不大,有的人说自身条件不好,等等。还有一些人经常依靠别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些现象有个共同性,那就是对外界的依赖性,我称之为心中的拐杖。对于学习和科研来说,心中的拐杖是万万要不得的,必须丢掉。
 
一、拐杖让自己失去思考能力。很多研究生遇到问题,习惯性的找其他人帮忙或者咨询,这在女生中表现尤其明显。并不是找人咨询不好,而是太过频繁的咨询会让自己失去思考的锻炼机会。我相信,绝大多数问题并不需要咨询别人,通过自我的努力都可以得到很好的解决。记得我上高中的时候,班里很多同学遇到天天做课外习题,我们家困难,没有钱买习题书,我只做课本上的习题,反复做。别的同学经常拿不会做的习题来咨询,对我就是很大的帮助。他们过滤了的习题往往是很好的习题。其实我的收获要大于这些咨询我的同学。能够看出来,这些同学并不能从一次又一次的咨询中得到更好的能力。很多同学以为通过咨询很快的获得结果就是好事,实际上,结果往往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思考问题的能力,没有能力,结果也没有意义。
 
二、拐杖让自己失去自信。经常咨询别人的人,往往是内心不自信的人。TA不相信自己能够独立的解决问题,只能通过咨询才能解决。可是世界上的事往往就是这样,简单的事,往往并不是创新的关键点,而创新的难点也只能靠自己解决。没有自信,那就不可能有很好的创新。有的同志抱怨学校或者单位不好,其实好不好跟自己可能有点关系(比如,申请基金有影响),但是实质上,还是需要自身的能力作为基础。这是本末倒置的一种认识,也是不自信的表现。有些同学对于自己的大学或者研究所有怨气,说条件不好,名气不大,实际上,这些抱怨没有解决任何问题。如果条件不好,那就应该想靠自己的努力改善这些条件,而不是想着自己是好条件的当然享受者。名气不大,应该想,将来这个单位会因为自己而变得名气更大。我一直是条件不好的学校出来的。小学就是村里的小学,初中是镇上的初中,高中是个农村高中,大学当时也是个省内学校,还不是重点。但是就我个人而言,我没有觉得这些学校对我的教育有任何的束缚作用,相反,不好的条件锻炼了我的适应能力,提高了自我独立学习的自信心。
 
三、拐杖让自己的空间变得更小。科研人需要宽广的胸怀,需要大的气魄和勇气,而心中的拐杖无疑给自我设限。孔子的一个学生冉求问孔子,说你的理论很好,但是我觉得我不是这块料。孔子说,你不是不行,而是自我设限。心中充满了崇拜的人,就是空间的变得小了。冉求显然对孔子充满了膜拜,这种膜拜从某种意义上说,就是自我设限。崇拜既是一种拐杖,也是一种成见。我们从小习惯于向各种模范或者名人学习,这在无形中给自己的空间设置了不同的篱笆,把很多种可能的路设置了路障。有了这些路障,就会阻碍我们自由的思考,从而就失去了科研的基本条件。
 
四、拐杖让自己失去了幸福。心中放满了拐杖的人都是完全依靠外界的人,这种依靠是不会带来幸福的,因为处处要看别人的脸色,需要别人认可了才觉得自己是对的或者是好的。把自己的幸福完全建立在别人的认可上,这是非常可惜的。在马斯洛的心理学中,他指出,健康的人应该是自我承认的。因为靠他人承认往往需要迎合他人的口味,但是这些并不一定是自我喜欢的。一味的迎合会导致麻木,这不是健康的表现。科研也是一样,迎合别人的研究往往做不出好东西。只有自己喜欢的东西,做起来才觉得舒服,效果也更好。生活中,不看别人脸色行事,也是最幸福的表现。
 
五、拐杖让自己失去自由。一个对外界很依赖的人是没有自由的,TA需要一个满足条件的环境,否则那些拐杖将制约TA的发展或者工作。很多同学毕业后,找不到工作,这就是不自由的表现。因为对环境的过度依赖,导致自己能够选择的机会就很少。其实,大多数人并不真正需要那些条件,只是内心习惯性的认为那些条件是必须的。没有尝试之前就放弃了其他的可能性,这就是没有自由的根源。
 
总的来说,心中不能有任何的崇拜意识,不能有任何的迎合意识,不能有任何的依赖思想,否则,科研做不好,生活不自由,路越走越窄,能力得不到有效地提高,生活不幸福。在中国的今天,我们尤其需要扔掉心中的各种拐杖,做个有特性的自我,做个自由的人,也许对科研来说,是个好的方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9416-507838.html

上一篇:在中国今天,科研青椒是否真的有出路?
下一篇:科研:多思考本质问题
收藏 IP: 159.226.21.*| 热度|

40 许培扬 李学宽 刘立 吉宗祥 孙学军 赵传林 吴吉良 黄林科 谢鑫 王加升 丁大勇 朱明悦 刘文 齐云龙 左正伟 景依 唐小卿 王同心 刘颖彪 茹永新 王萌杰 黄武强 陈金华 何全华 陈志刚 朱丽红 贡金涛 张桂杰 陈杰 mbb xqhuang neilchau fqk6166 adinaliu fcbalake ahsys hcsprings weibin314 heiyanjing mrhelpful414

发表评论 评论 (4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01: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