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村夫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nxiaoyingz

博文

主动思维和被动思维

已有 9801 次阅读 2011-9-26 10:30 |个人分类:教育与思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思维, 主动, 被动

主动思维和被动思维

什么是被动思维呢?就是思维者本人很少想或者不愿意想,但是别人强迫他去想的时候就是被动思维。在学校学习就是典型的让学生被动思维。什么是主动思维呢?当一个人情不自禁去想去研究某个问题的时候是主动思维。

我们现在研究被动思维和主动思维的区别对现实有极端重要的意义。因为被动思维危害多,对身体和大脑都不好,而且效率低下,思维的深度低,广度小,思维没有结果或者思维结果是半成品,甚至废品的概率很大。而主动思维往往深度大,范围广,细节考虑清楚,效率高,而且对身体和大脑损害小。所以,不得不深刻探讨思维的主动和被动问题。

被动思维往往是在思维者没有精神准备的情况下进行的,所以思维的对象少,范围很窄,大脑中参与思维的脑细胞和相关组织少,所以这时候去思维没有结果,枉费脑筋。例如,课本知识尤其是语文课本上面的文章,有时候根本不知道是什么东西,但是还要背诵空想,根本达不到教学目的。这时候就最容易伤害大脑,使得大脑神经衰弱,失眠健忘。

有一个例子很能说明被动思维的缺点。我出生在山区,对山里的地形有很大的记忆和认识,但是我从来没有去过沙漠,对沙漠一窍不通;而我的一个朋友出生在沙漠,他对沙漠景观十分熟悉,但是从来没有见过大山。于是在上大学的时候出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我学习《水土保持原理》的时候非常容易,没有好好看书考试就得了九十分,但是我的《治沙学》不及格;而我的那位朋友却恰恰和我相反,他的《治沙学》考了接近一百,而《水土保持原理》不及格。后来还问我什么是细沟、悬沟、切沟,而我始终都没有明白沙丘和土丘有什么不一样。对于这件事情虽然已经过了十几年时间,我还记忆犹新。原因就是对于学习《治沙学》来说,我是在没有任何准备和感性认识情况下的“被动思维”,而对于我很熟悉的《水土保持原理》来说,只不过是“主动思维”而已。但是对于我的同学朋友来说完全相反。所以我们的学习成绩就恰恰相反。不是谁智力高低问题。

所以,对于学习来说,被动思维的结果是很不理想的。不仅不理想而且很费劲。被动思维至少有三个巨大缺点:

第一个缺点:被动思维效率低下,缺乏思维的原动力,所以没有积极性,不能调动思维的所有积极因素,没有调动全部原材料,也没有调动所有神经器官和相关组织,所以思维不会持久。

第二,思维的结果很片面,缺乏深度,没有普遍联系所以也缺乏创新,被动思维的人只能正确认识事物的一个方面,比较片面,也不会综合权衡。

第三,被动思维的人往往容易损伤大脑细胞,引起神经衰弱,全身植物性神经病变,例如肠炎,胃炎,消化不良,耳朵听力下降等。

当然,被动思维也有好处,就是可以接触以前没有接触没有思考的东西,扩大视野,从而使得思维总体不偏颇。

与被动思维相反,主动思维就有许多好处了:

第一,主动思维源自于个人的兴趣,或者本性,或者欲望,或者感情。所以主动思维能够在许多情况下进行,例如在行走、吃饭、睡觉(梦境中)等空余时间进行,能够节省大量时间。例如一个对诗词格律很熟悉的诗人,他会面对大河大江荒山野岭思考,从而因情而为写出好诗词。

第二,主动思维可以在他个人的认识范围内,把所有的可能因素考虑进去,把所有的细节考虑清楚,会把重点和难点过滤出来做重点研究对象,这样就容易找到思维的突破点。所以,主动思维会创造出新理论或者新事物。可以更加深入细致地认识事物,更加容易地从表象认识到本质。

第三,主动思维可以调动大脑和身体的许多器官协同思维,所以它一般不会引起神经衰弱,不会因为反感而发生器质性病变,不会造成人体各个器官之间的不协调。

第四,主动思维可以结合实际,可以透过现象,可以检索出更加重要的信息,可以发挥出人最大的潜能。主动思维者比被动思维者对事物更加敏感,更加能够迅速扑捉变化动态,认识到事情的轻重缓急,变化趋势。所以,主动思维更加适合动态事物。

当然,主动思维也有坏处,例如主动思维的人虽然思考的细致深刻,但是如果学习的东西少,反而使得思考的内容减少。这个我在“思维平台”这个概念里面已经讲过,主动思维的人如果不学习那么他的思维平台就会很小从而使得成果很少,结果也不一定正确。其实世界上的人都在思维,在思考,思考不仅是科学家和社会学家政治家的事情,世界上每一个活着的人都在思维,但是绝大多数人的思考没有突破原有的范围,只有少部分人能够认清事物的本质,这些人不一定是学者。例如,考察一下中国古代的皇帝,你会发现开国皇帝中没有一个是学者出身。再考察一下发明家,你会发现发明家的绝大多数是民间的,很少有学者出身的。又例如,你会发现在股票市场成功的赢家往往不是学者出身,而是另外一些社会上的混混。还有许多“商界骄子”,李嘉诚都是些混混出身。因为学者是典型的被动思维者,他们的思维已经被先入为主的内容所限制了。这些事例都能够说明主动思维的好处。

思维的动力来自于兴趣,来自于本能,来自于感情,来自于欲望,绝对不是来自于大脑本身的。所以反过来,一个人兴趣越大,欲望越强,感情越丰富,那么当它用来思维的时候就能够想得更多,更持久,所以就更加正确。七情:喜、怒、哀、惧、爱、恶、欲 。六欲是泛指人的生理需求或欲望,东汉哲人高诱对此作了注释:“六欲,生、死、耳、目、口、鼻也。”其实以上七情没有说出人的全部感情,例如嫉妒就没有,但是嫉妒也是一种感情,兴趣志趣也是一种感情。其实,“义”也是一种感情,是造福社会,拯救危机的一种感情,中国知识分子向来都“先天下之忧而忧”,其实就是一种深深的感情,宋江就有这种感情,毛主席为什么17岁从小山村跑出来,就是他有这种感情,而且这种感情在他身上最为强烈,这种感情是群居动物的特有感情——种群安全感的个体感官表现。选拔领导必须选拔具有这种强烈感情义的人,他们是天然的领袖!!

另外要说明的是,如果一个人从本能上能够对某种事物进行主动思维,那么他就是专长于这种思维对象的天才。

能不能把被动思维转化为主动思维呢?我认为除去天才的本能部分,其它方面是可以转化的。

首先,人对思维对象应该有大量的感性认识,这样思维就很容易从被动转化为主动。例如学习《花卉学》《树木学》《动物解剖学》《天文学》《育种学》等。如果没有大量观察,大量的感性认识,根本不会有成果。袁隆平不是因为想得好而伟大,而是因为行动扎实才伟大。

第二个方法是让学习者或者说思考者对思考对象产生兴趣。因为兴趣的持久会产生志趣,从而产生思考的动力。

第三个方法就是给学习者思考者“客观压力”而不要给予“主观压力”。不要轻易地命令他去学习和思考,而是造成那种必须去做的氛围,多让他产生应激。例如不要说电有多危险,你干脆故意用36伏电压把孩子打一下,或者用热水故意把他汤一下,这样在客观压力面前他就会思考。在做学问处理疑难事情时,遇到问题就把问题摆出来,让大家都思考,这样反而更容易解决,不要老是一个人承受。

以上都是基本的把被动思维转化为主动思维的方式。另外我常常想不通一个问题的时候暂时不去想,实际上不想也是在想,思维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思维元素随机组合的过程,你认为你没有想的时候它依然在随机地组合着,大脑中神经元的布朗运动随时都在发生,所以思维实际上随时都在进行,只是是无意识的,当一个人这种“神经元的布朗运动”造成思维结果的时候,这个人就有了“灵感”。灵感对任何人都会产生,灵感就是思维过程是随机过程的一个表现。

其实,是不是主动思维有时候也比较难判断,思维从对象上来说大多数是被动的,是客体在大脑中的反映。只有源自于自身欲望的思维是主动的。在中国古代,不学而思的现象远远比学然后思的现象多多了,所以思维结果就像野草一样很少取得突破。例如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大都是八股分子,大都是只对社会科学一知半解的一群人,他们的思维成果实在经不起严酷现实和历史的检验。还有我国的诗人大都是发出靡靡之音的婉约派,诗词质量不高,流传不广,意义不大。而豪放派诗词少,但是影响大。中国目前影视界也是智商太低,抵挡产品和次品废品太多。

所以,正确的应该是把主动思维和被动思维结合起来。被动思维的对象主要用于学习和扩大视野,主动思维的对象作为主攻方向。这样成就才会巨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615-490526.html

上一篇:智慧的副产品
下一篇:生产资料和劳动力的斗争
收藏 IP: 124.115.214.*| 热度|

2 刘建兴 朱明悦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