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学生必须具备的现代化辅助设备
回忆自己的求学时代只能用一个字来形容:苦。我曾经犯过所有知识分子的通病:神经衰弱晚上严重失眠,肠胃功能下降严重肠炎,眼睛近视,记忆力下降反映迟钝。这一切都是学习过渡造成的。我的大脑就像一个超过了张力限度的弹簧没有活力了。
现在我的后人又面临比我更加艰巨的学习任务,我真的不希望伤害他。当然目前做的还是差不多的。我非常感谢现代社会,尽管孩子的学习压力很大,但是在学习的技巧、方法上现在比我那时候有了非常大的改进。同时现代的信息化设备为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学习方法,进而对学习质量的提高有非常大的帮助,现在和大家分享一下:
第一个,计算器。我小时候学珠算,珠算的加减法法则至今记忆犹新。长大后八十年代末期九十年代初期计算器开始普及。那时候大学宿舍里常常有些小商小贩拿着计算器兜售,基本是CACIO科学计算器,市场上还不多见。现在科学计算器已经全面使用,学生必备。从而取代了许多东西。我记得初中刚开始给每一个同学发一本书,这本书上面有指数,对数,正弦,余弦,正切,余切的详细的对应数据,基本是一个科学工具书。但是自从有了科学计算器,这本书就从中学课本消失了。由此可见,科学计算器的作用是巨大的,首屈一指。
第二个现代化必备学习用具是“学习机”,学习机实际上就是预装了各种学习软件的平板电脑。但是学习机的优点是有各个地区,各个年级段的各类教科书,随时能够查阅,随时能够学习。另外学习机生产厂内置了许多学习教材和学习软件,对于疑点,难点,重点都有强调。另外学习机内置了英语汉语的各种词典,方便查阅。还有,学习机也常常具有远程课程指导功能,这个功能不简单,但是一般是解答式的。所以,不用说学习机是学习的利器。
第三个辅助学习的利器是电脑,只要电脑联网,什么资料都能查阅出来。只要电脑联网什么教学视频都有,目前还有各种各样的网校,不仅能教授常规的数理化,还能够远程教授美术,音乐,武术,电脑技术,厨艺等等实用技术。而平板电脑和笔记本电脑的作用和台式电脑差不多。
第四个辅助学习设备是录音笔。录音笔就是把自己的声音录下来,然后从录音笔上播放出来,自己听。这种自己录制自己听的学习方法有三个好处,第一个,能够纠正在英语和汉语普通话学习中的发音错误,从而使得发音更加规范。第二,能够辅助记忆,自己念过的东西自己听,能够把主管的记忆对象改变为客观的记忆对象,有利于加深印象,尽快记牢。第三,有助于把使用眼睛的内容改变为使用耳朵,对视力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使用不同的感觉器官有利于提高记忆效率。另外,录音笔还能够播放诗词,英语单词和课文,练习听力。录音笔代替了过去的复读机,能够和电脑兼容。对于提高学习效率作用重大。
第五个辅助学习的是“网络学校”。前几年网校还不是很流行,尽管网络已经很发达,但是这几年网校异军突起,一千元一年学费,随时可以学习,老师都是高手,教材都是精华。对于提高学生的成绩成效显著。
以上也是我目前给孩子使用的学习设备。除过学习设备,好些学习软件也对中小学学生有很大用处。我十几年前使用的“金山单词通2”和“尖山单词通3”对于背诵单词非常好。它们按照艾宾浩斯记忆曲线设置,随意记忆直到熟悉。
最近我发现一款文字转化为语音的好软件“朗读女”。其实朗读女在几年前我也使用过,但是那时候的朗读效果还不是很理想。但是现在却非常好。朗读女软件可以把历史地理知识文字用播音员的声音朗读出来。可以让听者既使用听觉又使用视觉进行记忆,既能够减轻视觉疲劳,又能够提高效率。
要想学好物理化学,最大的方法就是不要死记硬背,而是动手去做。为了这个目的,一般家庭可以给孩子腾出一点地方做一个简单的实验室。购买一些必要的物理学仪器,比如物理上的万用电表,电流表,磁铁,滑轮,天平,显微镜,望远镜,继电器,开关,电阻,电容器等等。在化学上则可以准备一些常用的仪器和化学药品,例如,烧杯,试管,吸管,盐酸,氯化钾,铜铁锌钙,PH试纸等等。我的孩子有一次把铜放进稀硝酸中,马上试管中的液体变成了绿色,他非常惊讶和好奇。往往许多东西看上一分钟的效果比从书本上看上一个月的效果还好,尤其是机械类,技巧性东西。
由于我们目前的教育过分地追求知识,对于孩子的动手能力严重忽略。导致许多学生毕业以后,走上社会以后对于那些大量的,经常性的重复性工作不能胜任。但是这个世界的九成以上的工作都是经常性的重复性工作,例如做饭洗衣,打字抄写等等,如果没有熟练的,灵活的手脚,如何能够胜任呢?因此,辅助学习还应该附加熟练工的内容,例如在电脑上,有一款练习打字速度的软件叫金山打字通。这个软件非常好,能够帮助实现盲打。
总而言之,帮助学习的软件很多。现在社会知识分子已经是很大的一个社会群体,传统的农民工人正在被有知识,知识和设备结合的青年一代逐渐替代。而大量的知识型工农阶级也是必须掌握高精尖的知识技术的。但是掌握大量高精尖的知识技术不能仅仅依靠自己的聪哥才智,还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智力工具,才能够事倍功半。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0-31 09:4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