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野村夫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anxiaoyingz

博文

智慧的副产品

已有 3530 次阅读 2011-9-23 21:24 |个人分类:教育与思维|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智慧, 副产品

智慧的副产品

事实证明,任何东西都有两面性,从人类目的论来讲一面是积极的一面,有利的一面,另一面是消极的一面,不利的一面。但是实际上,这两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当我们用这种理论来考察人类智慧的时候,智慧也不是完全对人类有利的,有它的副产品和副作用。

第一,崇拜是智慧的副产品之一。从古代的太阳崇拜、图腾崇拜、到奴隶社会末期的信仰崇拜、宗教崇拜、再到资本主义初期的商品崇拜(拜物教)、政治崇拜、政治领袖崇拜、再到现代的歌星崇拜等等。崇拜是什么?百度百科上说“人对于未知的、可能产生巨大正向价值的自然力量或社会力量,将会产生敬佩心理,并且无条件地服从它的驱使”叫崇拜。简单言之崇拜是因为敬畏而甘愿服从,这就是崇拜。很明显,第一,崇拜是智慧对自己的屈服,崇拜是不想思考,不愿思考,也无法思考的结果之一;第二,崇拜是一种感情,是智慧的原动力,这种动力使得崇拜者跟着崇拜物的思路去思考,跟着崇拜物的行动去做,第三崇拜是精神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讲,任何人都有崇拜,绝对没有没有崇拜的人,如果有那么它只是没有发现自己的崇拜,因而他得精神就是很空虚的,第四,崇拜是人类群体缺乏胆略的表现。前一种情况是对神秘物质的崇拜,例如崇拜太阳,图腾(例如龙),当对这种东西认识清楚的时候,崇拜不再;例如崇拜商品(拜物教),人们崇拜它,是因为对金钱的无比渴望,是一种精神动力;又例如,对明星的崇拜仅仅是因为感情空虚,寂寞无奈,并不是因为明星的人品有多好,也不是因为明星的歌唱得多好,非也,只是感情想有个依托。再例如对领袖的崇拜,对英雄的崇拜,这些崇拜是因为领袖和英雄能够保护他们,因为领袖和英雄能够激发他们的精神动力。当然,面对崇拜,我的一切解释都是空白无力的,总之崇拜是智慧的副产品,人人都有,只不过有些人意志坚强,崇拜很隐蔽不暴露。另外,崇拜往往不是个人行为,而是集体行为。例如对于宗教的崇拜,例如所谓的狂热的个人崇拜,这些都是集体行为。所以,我认为崇拜还是人类对自己群居生活的一种适应,一种进化副产品。总之,崇拜是智慧的副产品之一。最后我要说,既然崇拜是人人必有的一种心理现象,那么那种不允许人们崇拜的做法是很不道德的,干扰扰乱别人崇拜的做法也是很不道德的。

第二个智慧的副产品是游戏。人类自从有了文明就可能有了各种各样的游戏,其实游戏不仅是小孩爱玩的,大人们也是很喜欢游戏的。例如足球、篮球、象棋,网游,打麻将,打扑克等等,各种各样的游戏。游戏是典型的智慧的副产品。游戏有两个典型的作用:第一个作用是促进大脑发育,使得人变得很聪敏,同时游戏也能够防止大脑萎缩,智力退化,使得人反应灵敏,智力正常,五官灵敏;第二个作用是休息大脑,当一个人工作累了以后,不要急着睡觉,而是玩一玩游戏,和大家一起乐呵乐呵,那么他不仅恢复了智力,解除了疲劳,而且促进了身体健康。所以游戏绝对不是只有副作用。

第三个智慧的副产品是竞技。各种各样的竞技。例如篮球赛、足球赛、国际象棋,中国象棋,围棋,武术,拳击,扑克。这些竞技项目有些似乎不是智慧的产品,竞技的主要锻炼部分似乎是身体四肢,但是这些许多明显有智力因素,说明智力不仅是大脑的事情,而且是小脑,延脑,脑和器官协调的事情,而且竞技是人竞争向上的表现,是人类严酷生存竞争在人性上的反映,是人竞争本性的表现,很有利于健康。

第四个副产品是赌博。赌博不仅锻炼人的判断能力,分析能力,依靠人的智力,还锻炼人的记忆能力。更有甚者,赌博能够锻炼人的魄力和胆量。当然,赌博是被人们普遍诟病的,因为那是一种畸形的资产再分配过程。但是正因为它是畸形的资产再分配过程,所谓“钱上有火”,反而引得市井闲人和一心致富的人的趋之若鹜。对于科学家来说,闲余时间赌上两下子也未必不是好事情,可以使得肝功能更好,可以很快消除思考疲劳,可以锻炼人的综合能力,锻炼意志和胆量。

第五个副产品是荒淫。自古以来,凡是知识分子,百分之八十以上是有婚外情的,或者是爱恋过多个女人的,女人也一样,凡是聪敏的女人都比较花心。所谓才子佳人就是这个意思。为什么会出现智慧和荒淫同在?主要原因是思考的过程实际上也是动情的过程,或者反过来说因为动情了才去思考。感情实际上是思考和智慧的原动力之一。所以,忠贞对知识分子来说只不过是废话而已。当然,正常的知识分子多情而不荒淫。

以上提供智慧的五种副产品,这五种副产品您享用了吗?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7615-489715.html

上一篇:欧美的金钱哪里去了
下一篇:主动思维和被动思维
收藏 IP: 113.140.45.*| 热度|

1 陈小润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