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院士系列6】再说美科院院士袁隆平没当上中科院院士的老事儿

已有 12800 次阅读 2011-8-26 02:02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中科院院士, 袁隆平

  中国人(算上曾经持中华民国护照的和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的)没有几个自然科学的诺贝尔奖,也没几个菲尔兹奖,甚至连沃尔夫也没有几个,邵姨夫奖倒有几个,可谁让那掏钱设奖的人是中国人的姨夫来着?
 
  于是,玩来玩去,就得老说袁隆平,那有几十个诺贝尔奖的国家肯定没工夫说他们的事儿,这么多人,全是白头发或者没头发的,没一个帅哥,大众连谁是谁都搞不清楚呢,也没必要搞清楚。而我们的院士,当或者不当,都成了大众明星了。感慨呀!
 
  话说美利坚科学院,简称美科院,也有一群院士,而且2000多人的数额比中科院还多,要知道,美利坚国国民数量不多,即便加上外国来的超生游击队,也远多不过天朝去,所以,他们的院士占全民比例比我们要高得多得多。
 
  俺见某些人老说中科院院士太多,应该咔嚓一多半下去,俺们就嗤之以鼻,要论人均GDP,美科院才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呢。所以,中科院院士不是多了,而是少了。我个人的看法,中科院院士人数应该在12.5678万左右比较恰当。
 
  今天,美科院院士如过江之鲤,有时候他们也有兴趣从外国弄几条鲤鱼在五大湖或密西西比河里游来游去,以增加其品种多样性。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的三位教授就当上了美科院院士,其名曰:
   
  1,袁隆平
  2,李爱珍
  3,周忠和
    ......(还有些同时中科院院士,暂不列)
   
  有趣之处在于,袁隆平总评不上中科院院士,李爱珍评了几回都铩羽而归,后来携美科院院士之威再评中科院院士,再次铩羽。李今后再不申请中科院院士之位。
 
  而我们最关注的是,为啥袁隆平先生未能当选中科院院士呢?
  
  理由A:袁隆平者,一农夫尔,何能跻身红衣院士大殿?
  理由B:携洋而自重者,天朝院士必群起而灭之!
  理由C:袁隆平,种地可,高论不可!
  理由D:美科院有农学部,农民可以入内;中科院之乃生命科学部,农民不得入内!
  理由E:袁隆平有实践而无理论,工程院纳之尚可,岂可为科学院院士乎?!
  理由F:袁隆平育种乃天上落馅饼之事,恰砸中其人,可一而不可再,为防撞大运之其他农技站小伙子钻类似空子而混入中科院,干脆连一亦不可。
  理由G:科学,怎能只看效果而不看系统、体系、理论!
  
  云云。
  实际上,俺们遇到过遗传所的研究人员,他们也曾经说,袁隆平的贡献比任何一个中科院院士都大很多,可是,他的理论真有点牵强附会。
  
  我看袁隆平的理论贡献,其实也颇列有几条,从俺这个外行看来,似乎也挺理论的,要说物理、化学、生物这类学科,总要理论用于实践,实践验证说明理论吧,再退一万步说,其他院士的理论又比袁的理论高明多少,完成了这个过程,比袁的高明??你说是馅饼砸了袁,咋就砸了他一人呢?
  
  也所以,俺们很困惑于生命科学部的这些院士们的想法。如此,喜欢种豌豆的那位先生恐怕也无法得院士之门而进的吧?加之有人说这位豌豆先生还篡改过数据,事涉学术不端,那就更没希望了。
  
  如此,袁隆平先生不是院士的理由也够多啦!
  
  老子不当了!我估计私下里袁先生应该有过这样的决绝之语。而他不当,其实是生命科学部全体院士的耻辱,而绝对不是袁的耻辱,可是,院士们并不知道这一点。
  
  而饶教授比起袁先生来,那差别就太大了,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我相信,30年后,饶教授当下的这一切热闹都会烟消云散,而袁先生的东西长存200年没有问题,而且在可预见的未来,他玩的那神经或者社会现象的神经基础,也无法达到袁先生这样的高度,即便哪天他突然撞大运得一诺贝尔奖,也无法改变我对他的这一评价。
 
  也所以,即使他有点冤,但是比起袁先生的冤来,属于高阶高阶无穷小。不过,我打赌,饶教授并不知道这一点。
  
 
1,如果中国科学院拿全世界科学家候选,多少现有院士得灰溜溜离开?
 
2,2011年将要评上院士(生命科学部)的各位要彻底杯具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479663.html

上一篇:【陈氏微博】把关于院士的话全部说完,让大家无话可说!哈~
下一篇:【院士系列7】取消院士兼职,有那么难吗?
收藏 IP: 144.64.16.*| 热度|

13 王春艳 李学宽 武夷山 吴飞鹏 肖重发 翟远征 何士刚 余世锋 赵新超 陈小斌 chaogerhui zzjtcm laokanke

发表评论 评论 (2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5 2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