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刚才看了葛素红老师的博文“应用型专业的大学物理要上啥?”文章中提到了有人提出要求“机电工程专业大学物理学不需要上热学和光学部分”,类似的其实还会有“计算机专业的大学物理不必学力学和热学”、“光信息专业的学生用不着学固体物理”等等。这其实是目前不时可以见到的一类观点,持这种观点的人认为,只需开设与本专业有关的基础课就好,其他与本专业无直接关系的基础课没啥用,最好砍掉,给学生多留出些学时来早点、多点儿开设那些比较新鲜时髦的、立竿见影能有收效的专业课。对于这种观点,我做个不见得很恰当,但或许比较形象的比喻——“跑偏”!
在“跑偏”思想指导下培养大学生,容易产生类似于中小学生“偏科”的那种现象。“偏科”会有怎样的恶果,相信参加过中考和高考的人都有切肤之痛的体会。在以考试总成绩论英雄的情况下,有某几门课很好,是不足以让一个学生顺利升入心仪的好学校;倘若某一门或几门课如果太差,纵使其他几门课都得满分,也足以葬送一个有专长学生的前程,可谓是“做糖不甜,做醋保酸”!大学的基础课教学如果打破完整的知识体系,只保留与后续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相关内容,完全去掉其他看似无关的内容,表面看无大碍,但长期的后效应和中小学的“偏科”并无不同。虽然每个人读完大学以后涉及的纸面上的“考试”似乎比中小学生少多了,难度也差多了,但是,如果希望在业务上精益求精不断有所进步,那么纸面之外的“考试”可能经常在进行,而且会比卷面考试来得更有难度。
我很赞赏镜大侠(mirrorliwei)在葛老师博文下面的评论“精密机械当中,最大的“敌人”就是热,最大的“朋友”就是光。不知道热学、光学,那么就只能是作大宗机械这种工作了。”事实上,正如镜大侠所言,工程师和研发人员如果想玩精密、干细活、走尖端路线,只懂自己专业这点儿东西远远不够,必须要具备对本专业技术有影响的相关专业的基础知识,能把各种干扰和破坏因素的影响降至最低,再把相关的高技术用到极致,才可能真正做出高水平的东西出来,这种层次的提高,好比“升学”一样。从这个意义上讲,一个从事具体的工程技术学科领域工作的人,能否掌握并运用好专业外的一些相关基础知识,此时可能会成为能否完成“升级”的关键。如果在基础课环节人为地抛弃了很多短期内看似无关,长远看至关重要的知识的学习,必然导致发展的后劲不足。
行文至此,可能有人会说,技术的东西本来就很难从头到尾都由一个人来搞定,总会有很多自己不懂的东西,最终是必然要靠相关专业的合作者去做的,所以不懂这些东西本来就无所谓。没错!在实际的研发中分工协作是很重要的,但如果承担具体分工的人由于基础知识局限,都无法立刻充分理解对方所讲述的东西,这种期待中的分工协作的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相反,如果他们懂得再多一些,每个人都有一定的全局观念,则互相之间沟通的障碍会小得多,由于“各管一段”引发的问题也会少很多,工作的效果会好很多,效率也会大大提高。
综上所述,我认为大学基础课教学不宜“跑偏”,而应该保持完整的体系结构,帮学生打牢科学基础,并在以后的学习和工作中能够用好这些科学基础。
参考:
【1】 葛素红:应用型专业的大学物理要上啥?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79594&do=blog&id=472126&from=space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