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农业工程学报》编辑部,100026,北京朝阳区麦子店街41号,Email:wangyingkuan@163.com)
摘 要:为深入了解中国科研工作者对开放存取期刊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了解其作为读者和作者对信息的需求和生产特点,设计了调查问卷,进行了全国性的问卷调查。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答卷者(占94.5%)对开放存取期刊还不了解,但对开放存取理念的认可度高(85.5%),支持率高(76%)。支持在OA期刊发表论文最重要的两个理由是:OA期刊可提供读者免费获取与使用,OA期刊读者面更广;OA期刊影响大和OA期刊论文的引用率高也是重要理由。而不支持在OA期刊发表论文也主要是因为:OA期刊不被同行和科研管理部门认可,不了解OA期刊,以及对传统期刊的习惯和偏爱。大多数人支持用项目经费支付OA期刊论文发表费。论文发表的主流途径仍然是传统期刊和会议论文集。同行评审和论文质量仍是作者评判期刊最重要的指标。近80%的答卷者认同付费发表模式,近70%的答卷者认同单篇文章的出版费在1500元以内。过渡型和混合型OA期刊是中国目前切实可行的模式。调查结果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提供事实依据,为制定支持开放存取的国家与机构战略与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期刊出版者及时调整办刊策略,实现开放存取,提高期刊质量和服务能力。
关键词:开放存取;开放存取期刊;认知度;认可度;问卷调查
1 中国科技期刊出版与网络化概况
科技的发展水平从根本上决定了科技期刊的发展水平与规模。据统计,截至2005年底,中国大陆共出版期刊9468种,比2004年减少22种,下降0.23%;其中自然科学、技术类期刊4713种,比2004年减少35种,降低0.74%,占期刊品种总数的49.86%[1]。
另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对中国大陆出版的科技期刊基本情况的统计分析[2],截至2005年2月26日,中国大陆正在出版的科技期刊有4758种,分布大陆31个省市自治区,但科技期刊数量分布的地区差异大,出版科技期刊数居前5位的是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和四川,共有2445种,占总数的51.4%,其中北京因科技文化集中的优势出版科技期刊1409种,占总数的30%。从主办单位情况看,由研究院所和高等学校主办的科技期刊占54.4%,各类学会与协会主办的刊物占25%,公司企业主办的刊物占4.1%,出版社与杂志社主办的期刊占3.6%,其他机构主办的刊物约占13%。从期刊类别看,学术类2058种,占43.3%,技术类1758种,占36.9%,科普类457种,综合类406种,检索类79种。从刊期看,季刊1321种、双月刊1868种、月刊1295种,这三种主流形式分别占27.8%、39.3%和27.2%,半月刊有160种,周刊和旬刊的数量不足50种,同时刊期较长的年刊半年刊仍然存在,可见出版时滞相当严重,与国际期刊的差距大。3/4的科技期刊编辑部人员数为3-8人,平均人员数为6人,科技期刊编辑部人员短缺是非常严峻的现实。科技期刊的经营情况不容乐观,63.3%的科技期刊编辑部为非独立法人机构,只有21.9%的期刊编辑部为独立法人机构,其余14.7%的编辑部法人资格不明确;明确有广告经营许可证的期刊2806种,占59%,1886种没有提供信息,将近一半的期刊无广告收入[2]。
近20年来,中国期刊进入了高速增长期,期刊业已经成为中国出版行业的一支生力军,已经步入期刊出版大国的行列。但中国期刊的产业实力、经营规模和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远未达到期刊强国的水平。
随着计算机和因特网技术在出版领域的广泛应用,在国际上期刊纷纷实现了网络化,主要形式是基于在线数据库或光盘数据库的数字化期刊的出版。中国期刊上网主要有3种方式:通过权威信息机构代理上网的出版方式、以印刷版为母本的分散上网出版模式和原生态网络期刊的出版方式。其中,通过信息机构代理上网是中国科技期刊网络化的主导模式,中国主要的信息代理机构有3个,即中国知识资源总库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资源系统的“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维普资讯网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2006年3月,通过这3个平台上网的期刊分别为7486种、5032种和8000多种。综合3大期刊网收录的期刊,加上独立上网的期刊,至2005年底,大约85%以上的中国期刊实现了全文上网。根据中国知识资源总库收录期刊的统计,上网的科技期刊近4400种,约占自然科学技术期刊总数的93%[3],可见自然科学技术期刊的网络化程度较高,为发展开放存取出版奠定了基础。
2 调查背景
为了缓解“学术期刊价格危机”而导致的“学术交流危机”问题,构建一个真正服务于科学研究与学术交流的学术期刊出版体系,国际学术界、出版界和图书情报界共同发起了开放存取运动,提出了以开放存取期刊(Open Access Journal,以下简称OA期刊)和自己存档(Self-archiving)为主要途径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式(Open Access Publishing,以下简称OA出版),旨在推动和加速使各学科领域的学术论文在因特网上自由的传播和使用。中国期刊界、图书馆界和科学界已开始关注这方面的进展,但深入的调查研究还很少。国内已经有2个关于开放存取的调查研究[5,6],取得较好的成果,但因样本数小,专业面窄,调查涉及的问题比较少,研究结果仍较为初步与局限。要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型,在国家和机构层面上制定支持开放存取发展的战略与政策,还需要更全面深入的调查研究,从总体上把握全国科研工作者对开放存取的认知度与认可度。
3 调查方法
为了深入了解中国科研工作者对开放存取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了解他们作为读者和作者对信息的需求和生产特点,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问卷分6个部分,包括被调查者的情况、开放存取期刊、开放存取期刊出版的经济学及运作模式、出版程序、关于研究文献及其利用以及文章仓储与存档,共设计单项或多项选择题目58个。问卷调查时间为2006年2月5日——3月15日。因开放存取在中国的发展才刚刚起步,预计大多数科研人员尚没有在OA期刊发表论文的经历,因此问卷设计时,调查对象没有区分在OA期刊发表过论文的作者(OA作者)和没有在OA期刊发表论文经历的作者(非OA作者)。国外的调查表明,OA作者与非OA作者对大多数问题的看法总体上相近。在讨论时对两者看法迥异的问题进行了辨析。
问卷通过email发出,调查对象覆盖华北、华东、华中、西南、东北、西北6个地理区域30个省市自治区,除西藏自治区以外,覆盖中国大陆全境。调查对象涉及各个学科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其中主要在大学。调查问卷用电子邮件共发出1200余份,截至2006年4月5日,共回收电子版答卷1025份,纸张打印版答卷93份,共计1118份,回收率高达93%。进入最后统计分析的有效答卷共计1024份,约占回收答卷的92%。除了调查问卷,对于一些复杂的问题,作者还进行了20余位学术期刊编辑面对面的采访讨论,对10余位科研工作者进行了电话采访。50余位答卷者还就有关问题补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4 调查结果与分析(图表数据略,请参阅附件原文)
5 讨 论
中国的科研工作者对开放存取期刊的认知度还很低,但认可度很高,大多数人会欣然接受和支持这种新型的网络出版模式。与国内已有的2个问卷调查相比,情况比较类似,表明本次问卷调查在大样本情况下更为准确的反映了中国科研工作者对开放存取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但与国外Swan和Brown[7],Ian Rowlands[9]等的调查相比,中国科研人员的认知度还很低,差距大,但对开放存取的热情与认可度很高,对发展开放存取持乐观与支持的态度。
支持开放存取期刊的主要原因是开放存取的原则——提供读者免费获取与使用,而反对开放存取的原因是对版权、质量、读者量、引用率等的质疑,不了解也是巨大障碍之一,这方面应借鉴国际著名的开放存取期刊出版机构BioMed Central[10]和PLoS[11]的经验,这两个机构在宣传推介自己,吸引潜在的读者与作者方面很成功,如通过机构会员和图书馆直接吸引读者和作者的参与和支持。传统出版模式历史悠久,符合学者们的习惯,并保持良好的合作关系,要转变这种习惯或观念,难以一蹴而就,向学者宣传和推介开放存取模式任重道远。
调查表明,作者非常重视开放存取期刊(OAJ)的质量与影响因子。影响因子在评价与认可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性,常常作为聘用考核、晋升与申请基金等的重要参考依据。期刊初创,影响小,没有被收录,因而没有影响因子,如何吸引稿源,建立权威性,如何提高质量与影响因子,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值得深入研究。对新创办的OA期刊,可以尝试建立单篇论文的影响因子,充分发挥OA的优势,追踪阅读与引用情况,建立论文的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扩大影响,提升知名度。基于传统期刊的过渡型开放存取模式更适合中国。
关于OAJ的同行评审体系,许多人误以为OAJ的同行评审标准低于传统期刊或者没有同行评审体系,只要付费就能发表。把发表费等同于不评审或低标准的评审是对OAJ发表费与同行评审的误解。事实上,情况并非如此,虽然没有对所有的开放存取期刊进行调查,但是,BioMed Central[10] 和PLoS的同行评审体系是相当健全的,PLoS走的是精品之路,定位于高端市场,力图与世界顶级期刊如Nature, Science等一争高下,质量更是其生命线[11]。开放存取期刊必需依靠同行评审体系,确保高质量,才能更好的发展。
6 结 论
中国科技期刊已具有相当的规模,大部分实现了网络化,已具备实现开放存取的良好基础。调查显示,绝大多数答卷者(占94.5%)对开放存取期刊还不了解,但对开放存取理念的认可度高(85.5%),支持率高(至少有76%)。通过面向全国科研工作者的大量问卷调查,搜集第一手资料,综合分析得到中国科研工作者对科技文献的产出与利用情况,了解对开放存取出版理念与模式的认知度与认可度,为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开放存取出版模式提供事实依据,为制定支持开放存取的国家与机构战略与政策提供参考,同时也有助于期刊出版者及时调整办刊策略,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提高期刊质量和服务能力,满足广大读者的科技信息需求。该文所进行的全国性深入调查和所得出的结果与评价在国内外同行研究中具有独到之处和新颖性。
参考文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