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渔猎时代到商贸时代人的体质变化
把人类时代按照生产方式划分为渔猎时代、农牧时代和商贸时代有诸多好处。可以清楚地看出生产力发展的脉络,可以容易地寻找出社会制度的根源,也可以清楚地揭示出在不同阶段人类个体体质的变化状况和人的种群数量变化状况。
总的来说,渔猎时代是以肉食和果菜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时代,这个时代的人们体质好,肌肉发达,体格健壮,野性十足,适应环境能力和免疫能力最高。到了农牧时代,人们的饮食主要向植物索取,肉类减少,则人们的体质普遍出现下降趋势,体质逐渐羸弱,肌肉逐渐萎缩,身高逐渐矮化,野性逐渐减少,奴性逐渐增加。到了商贸时代,人们的体质尽管在逐渐变好,但是野性已经衰退,肌肉逐渐萎缩,脂肪逐渐增多,行动能力丧失,适应环境能力和免疫能力下降。
也许有人不同意我的这种结论,但是我想这是一个大趋势。
其实想证实渔猎时代的人体格健壮并不需要回溯到渔猎时代去考察,单单考察当代依然处在渔猎时代的部落就行了。例如美国的印第安人体格就相当健壮,还有非洲大陆的许多依然处在原始部落或者刚刚进入现代社会的人的体格就非常健壮(其实非洲人体格健壮是全世界出名的),另外北极附近的爱基斯摩人的体格也很健壮,南美人的体格也很健壮等等。以上体格健壮的民族都是正处于渔猎时代或者刚刚脱离渔猎时代的人群。
同样的,从渔猎时代刚刚走出来的中国人也是体格健壮,野性十足的。这个的证明比较复杂。其中一个证据就是秦始皇兵马俑,据说秦始皇兵马俑是以真实的人为模特按照1:1的比例尺度真实模拟制造的,据统计学家统计,兵马俑的平均身高在180cm以上,体重在80kg以上,肌肉发达,体格雄健。秦时期是中国农牧时代刚刚开始的时代,处在渔猎时期的末期,所以基本可以证明渔猎时代人们的体质状况。渔猎时代的中国人也是体格健壮,野性十足的第二个证据是古代中国人力大无穷者的记录。据说廉颇能够日进斗食,力大无穷;又比如秦朝末年项羽力大无穷;三国时期更有吕布、关羽、张飞等猛将。从历史记录中寻找统计武将的出现频次和时间分布规律可以得出以上结论。
体格健壮是人们打猎捕鱼的需要,也是人们食肉的结果。所以,我认为古代渔猎时代的人是更加接近“食肉动物”的杂食动物,而现代的农牧时代末期的人们是更加接近“植食动物”的杂食动物,这两种人在性格、体质、脾气、智力和能力方面有着较大的区别。最为明显的实例就是中国人,中国人在清朝末年被全世界人称呼为“东亚病夫”,可见中国人的体质已经衰弱到了何种程度。根据科学家统计中国现代人的肠子较其他人种长,消化植物性事物的能力强,而消化肉食品能力较差,性格较其它民族人种温顺,思维持续性较差。这没有什么,仅仅表明农牧时代的人们的体质是下降的,人种类型从野蛮雄健性向文弱温顺型转变,从肉食性向植食性转变的总趋势。
这种趋势不仅仅是中国人独有,所有依靠农业生存的民族都有这种总体体格下降的趋势。例如欧洲人中长期从事农业的民族,又比如埃及人和印度人和部分中东人。
人们由主食动物食品转向主食“五谷”,尽管极大地开辟了食物来源,提高了供养能力,可以容许人口数量极大增加,但是人们的营养单调,食物中营养种类不全面的现象同时发生,这就是人类体质在进入农牧时代后下降的原因。在农业区表现极为明显。单就关中平原而言,平原上的人们在过去,人均牛奶量、人均年食肉量、人均年食蛋量都非常少,尽管农民们小麦等粮食并不缺乏。我从小看到见到的就是一年吃一两次肉,吃两三次鸡蛋,关中人几乎不喝奶,到现在大约70%的人成人后从来不喝奶。在这种情况下,关中人的长相和其它地区的人明显不同,体质较差。但是关中平原是天府之国,物产富足,人们尚且如此,其它地区的人就不用说了,体质下降是必然趋势。
农牧时代人们体质下降的第一个证据是:四川人等中国人的人种出现了明显分异,特点是胸腔变短,身高比例失调。心肺乃是运动之器官,胸腔变短说明中国人的运动体能的确在下降。这种胸腔变短的人腹腔变化不大,而相应的小腿和胳膊也变短,所以显得很不协调。据说中国人目前已经从人种形态上有所分化,以秦岭为界,秦岭以南的人接近长江人种,秦岭以北的人接近北方人种。
农牧时代人们体质下降的第二个证据是低智人群的数量直线上升。我小时候经常听母亲说傻子的故事,似乎在中国大地上,每个村子、每个角落都有傻子、悍头、呆子、二愣子、二百五、二杆子等低智人群出现,但是,这的确是事实,这种情况的出现与碘元素、硒元素等微量元素在大陆的流失有很大关系,新中国以后毛主席在除四害中强调碘盐增加,这种人群才逐渐减少。我曾经看过一本书,书名似乎叫《地方病地理学》,里面详尽地介绍了我国的许多地方病,地方病的分布产生原因,解放后毛主席的防治措施等等。这本书充分证明,在农牧时代人们的体质是下降的。为什么下降,就是因为人们被土地牢牢地拴在一个地方,而这个地方的天然元素缺乏导致的累积效应,这种效应如果影响到遗传就会使人种体质下降,另外长期耕种使得土壤贫瘠、微量元素缺乏也导致人们体质下降,还有被固定在小范围地域内的人们近亲结婚,导致遗传疾病增多也是人们体质下降的重要原因。
中国有许多奇特的现象不被我理解。例如,据说云贵一带和海南少数民族的社会是男人们游手好闲好吃懒做,而女人们勤劳务农,照理家务,这样的男人还算男人吗?余不知也!!农牧时代人们体质下降的第三个证据是男人女性化、人们宠物化,七情六欲衰退。
农牧时代人们体质下降的第四个证据是刚刚脱离农牧时代的我国现代人的疾病发生的概率很高。中国癌症发病率是多少?N ENGL J MED353:11,2005发表了一篇国内作者的流行病学报告,结果是:
十万分之293.3,男性为374.1,女性为214.1。再生障碍性贫血 亚洲人群发病率全球最高,在亚洲,百万人口中有7~10人患病,而西方白种人发病率百万人口可能只有3人。中国人的癌症、肝病、贫血和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一直居高不下。而且其它器质性疾病的发生率也很高。所以,在中国有个奇特现象,药品从来都是不愁卖的抢手货。
农牧时代人们体质下降的第五个证据是中国人的体力、耐力、脑力等能量指标大幅度下降。在中国很少有理论原创性发明,中国人所拍摄的电视剧电影其内部的逻辑性不严密,结构单调,故事乏味。这里不再多说。多说无用。
在进入工商时代后,人的体质有以下变化趋势:人们的宠物化趋势更加明显,体力进一步下降,女性化和雌雄不分更加明显。这里不再祥究。
附录:
古脊椎所研究发现秦岭和长江为我国全新世南北方人群体质特征差异的分水岭
文章来源: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 发布时间:2010-07-23
图:中国全新世人群头面部形态特征的变异
全新世各时期人类遗骸,尤其是新石器时代、青铜铁器时代等考古遗址出土的一些已经消失的古代人群的标本,对于探讨我国人群的起源、演化和迁徙问题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从50年代起,在我国境内相继发现了丰富的全新世人骨材料,从一万年前至今,各个时期都有重要的遗址发现,目前已经发表和报道的新石器时代的人类遗址有30余处,绝对年代为据今10000-4000年之间。我国全新世人群的分布范围广泛,不同地区人群之间的体质特征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对于其体质特征分型问题,目前还存在不同的认识:一些学者提出我国新石器时代和现代居民的体质特征以长江为界分为南部和北部两大类型,现代中国人的体质特征是我国新石器时代居民特征类型的延续和发展;另外一些学者认为我国新石器时代居民分为黄河上游,黄河中下游和华南三种类型或者甘青、华南和黄河中下游三组;还有学者认为我国古代居民分为古中原类型、古华北类型、古东北类型、古西北类型和古华南五个基本类型。多年来,我国学者在对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进行研究时,采用的方法基本是选用一些主要的颅骨测量数据,通过其平均值的分析得出结论。虽然很多学者倾向于南北两大类型的分类方法,但是并没有人对长江两岸古代居民的体质特征进行详细的研究和论述。
最近,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吴秀杰副研究员等对分布于秦岭以北、长江以南,以及秦岭和长江之间的古代居民的头面部的形态特征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发现新石器时代长江以南的居民表现为宽的鼻部和较矮的上面部,秦岭以北的居民表现为较高的上面部和较高的眶部,而位于秦岭和长江之间的人群其体质特征比较复杂,有些特征倾向与北方类型、而有些特征倾向于南方类型。现代居民,相比于长江以南的居民,秦岭以北的居民表现为更宽阔的面部和高的鼻部。通过对新石器时代、现代34处考古遗址出土的309例人类遗骸的个体分布,并结合动物群、植物生态学、血液学、遗传学及语系的研究结果,吴秀杰等提出秦岭和长江为我国古代居民体质特征差异的分水岭,这种体质特征的差异主要是由于长期适应环境因素造成的。将今论古,这种南北体质特征的差异向上可以追溯到距今60万年左右的周口店直立人和南京汤山直立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