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产为零,诚实第一,学习第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uanLIU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IOZ,CAS

博文

回归中性的“习惯”与“兴趣”

已有 4136 次阅读 2008-10-29 01:20 |个人分类:随笔杂谈

      记得在小时候,习惯和兴趣经常被老师提及,大多都是用来鼓励和教育我们的褒义词,那个时候,能养成一个好习惯,能产生点专注些的兴趣,对我们来说都是成长和进步的见证。但就像事物的概率分布大都符合正态性一样,伴随我们长大,有些在孩提时代被尊为真理的准则逐渐被我们新的认识所取代。并非说人张大了就不要习惯了,也没必要再对某些事感兴趣了,恰恰相反,习惯和兴趣都是约束我们日常行为的经典手段,这两者反映了一个共同的品质——坚持,它们都具有时空尺度上的生命力。但可能物极必反的缘故,也可能我们中国文字表达方式的多样,现在越来越多的时候“习惯”和“兴趣”变为了很多人为己辩护的措词,多少给人一种妄自菲薄的感觉,其实在破口而出由于自身“习惯"和”兴趣“去拒绝对自身进行挑战之时,往往反映出的是其本人缺乏面对困难和害怕创新突破的勇气,过于草率的给自己下结论性的总结,最终可能会造成自身很多无法弥补的遗憾,长期以往,也不利于一个人健康心态的培养。
      我们不能误解了习惯和兴趣,这里谈点自己的看法:首先它们都是建立在实践者长期坚持的基础之上的,都不是小概率事件,这也就是说不能过于轻易的谈习惯和兴趣,而是要先问问自己到底有没有对所谈之事有足够的了解。其次,它们都应回归中性,既不是褒义也并非贬义,我本人喜欢不带颜色的词汇,因为只有这种风格才有长久的生命力,而且最能体现语言之精华和人性之灵活。最后,我认为这两个词又是检验使用者是否成熟的一项很重要的标准,因为它们都反映了一种积累性的表现,大都是可以作为人生的轨迹和坐标来参考,没有一种动态稳定的习惯和兴趣做行为的准则,都可能是因为幼稚造成的心理上的不安和浮躁引发的。
      我国语言博大精深,抽出一两个词发点牢骚,谨希望大家如确不能取到什么精华,也不便再添加什么糟粕了,中性一点罢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1444-44544.html

上一篇:可持续性研究
下一篇:不一样的风向
收藏 IP: .*| 热度|

2 徐峰 王苏盆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 01: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