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某学报发表了我的一篇论文,刊物还未拿到,网上已发布了基本信息。当看到英文标题和关键词时,感觉十分陌生。原来,这部分由编辑部指派专人加工(抑或重译)过了。
编辑部为加强刊物质量,对所有论文的英文摘要进行统一处理,这本是好事。但“隔行如隔山”,译者不熟悉本专业术语,几个核心关键词用错了。此举着实让我有些尴尬。
我自大学三年级开始发表所谓的论文,迄今逾20载,已无心计算到底发表了多少篇。总体看,尴尬事不多,却大致涵盖了具有普遍性的四大来源。
自己造成的尴尬。有时翻翻以前发表的论文,不经意间发现存在的零星差错。诸如笔误、引文信息差错等。早年的一些文章不见得有发表的意义,但都印成了白底黑字,再也没有纠正或撤销的机会了。
学生造成的尴尬。我与学生合作发表的论文,往往是学生参与部分工作,完成其中的一些“零部件”,最后我执笔完稿。前段时间,我与国外某教授邮件往来数次后,才发现把他的姓漏写了最后一个字母。为什么出现这个差错,一开始百思不得其解。后来翻看自己发表的论文,才发现原来是我照着文中一个表格中的字样拼写的。而这个表格最初是我的学生做的。老外倒是很宽容,说也经常把中国人名字搞错。
编辑造成的尴尬。数年前因某刊之约,我指导学生完成一篇案例评论文章,学生署名第一,我第二。但拿到样刊时发现顺序倒了过来,遂致电“质问”。对方曰,不把你放第一,我们发表此文的价值不大了。偏偏碰到我不领这个情。我还有一次尴尬经历是,过了某刊的回复期限,没有得到该刊的录用通知而又转投他刊,结果最终两刊在差不多的时间刊发了拙文。
制作环节的差错。现在刊物都是需要作者提交电子版,制版效率大大提高,但在该环节,可能对图表进行专门制作,这很容易造成差错。我的一篇论文有幸获得了上海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但在该文的一个图中,“品牌投资意愿”误为“品牌投资医院”。
上述尴尬都是小事,发现的时候感觉不爽,过去了也就过去了。但有些尴尬事或许不是小事。如果学生在导师不知情的情况下署上导师的名字发表了“有问题”的论文,那真让导师蒙羞。这里以我在2008年6月2日收到的一封EMAIL为例。
何老师:您好
素未平生,冒昧打扰,见谅。
我是XXXX大学管理学院XXX老师。前天,我在山东时,我的学生XXX给我打电话,说他写的一篇文章与您们的文章雷同,编辑转给他一封意见。我回到上海找来了他的文章与您们的文章,看后我十分气愤,那哪里是雷同,分明是看了您们的文章,抄了文章观点,而且有些话都一样。标题都一样,都是“创新与怀旧”。首先,我对该学生的这种做法深表歉意。
这件事带给我很大触动,暴露了我对学生管理不严。首先学生很不严肃,根本不应该不注明引用就以您们的原创观点立论,再次,您们的文章提出了理论,也做了实证研究,将此品牌创新与继承问题已说的很清楚充分,学生的那些文字,就是对您们观点的一个简单案例说明,没有任何新意,纯粹是为了发文章而发文章,写这样文章自然没有任何意义与价值。第三,该生看到我是《XXXXXX》的编委,为了发文章,也根本没有与我说过他写文章的事,也将我的名字写上,这些也说明学生不但不严肃而且很投机。这对我们是一个很大的教训,学生之错,乃老师之过,今后我会更重视对学生的道德品质教育。
再次对该学生给您们带来的影响表示歉意。
此致
教安 XXX敬上
片面追求数量,考核指标为先,其隐在的问题或许很多年后才让你体会到尴尬。
是为戒!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8: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