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冷冬预测:沈阳今冬为啥“一根筋冷到底”?

已有 2753 次阅读 2011-2-13 18:18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冷冬, 预测, 拉马德雷

沈阳今冬为啥“一根筋冷到底”?
http://news.nen.com.cn     2011-02-13 06:57     东北新闻网     网友评论 订阅东北新闻报,移动发XW至1065855055 联通发DBXW至10655800 电信发DBXWB至1065928080
十指连"新" "掌"握精彩--掌上资讯频道 东北新闻网手机版 3g.nen.com.cn  “冷冬”已成定局,1月最低气温低于-20℃的日数达到26天,创下连续寒冷日最长记录
  今冬为啥“一根筋冷到底”?
  “拉尼娜”现象是推手,将持续到今年春季
  暴雪、严寒、干旱……这个冬天,诸多的异常天气在我国轮番上演,甚至“扎堆”出现。2月9日晚,北京终于迎来60年最晚初雪,终结108天没有效降水记录。而沈阳,连续的晴冷天气也让人措手不及。刚刚经历了60年最冷的1月之后,本以为寒冷会渐渐远去,就在人们翘首期盼温暖到来之时,2月8日一股强冷空气再度卷土重来,又将沈城推向刺骨冰寒。天气到底怎么了?
  判断:
  “冷冬”已成定局
  在市民周晓倩的印象中,一般冬季多是冷空气来时就冷几天,而过后气温又会回升。不过正在经历着的冬天却是个性十足,一根筋“冷酷到底”,一改“冷三热四”的常态,让人觉得特别奇怪。
  市气象台介绍,还有不到20天,冬季(去年12月、1月、2月)就要过去了,截至现在,沈阳入冬以来的天气主要是前期多雪、中期持续干冷。统计显示,去年12月沈阳平均气温为-9.7℃,比常年-7.9℃偏低1.8℃。今年1月沈阳平均气温为-17.8℃,比常年-11.3℃低6.5℃,打破2001年保持的-17.5℃纪录,创下历史极值。同时1月最低气温低于-20℃的日数达到26天,也创下了连续寒冷日最长的记录。
  虽然今年2月上旬,沈阳气温大幅回升,旬平均气温为-6.8℃,比常年同期-8.7℃偏高1.9℃,是继去年12月中旬以来连续五旬平均气温偏低后,首次高于常年。但是预计2月中旬平均气温在-8℃~-7℃,比常年-6℃偏低1~2℃。虽然2月15日起气温会有大幅回升,但是由于前期气温偏低,也无法扭转整个冬季寒冷的格局,这个冬天铁定又将是“冷冬”。
  释疑:
  拉尼娜是“推手”
  最近,种种寒冷,不由地又让人想起此前的“千年极寒”说法。不过市气象台马福全台长告诉记者,虽然沈城1月遭遇了史上的“极寒”天,但是整个冬季来说,沈阳的气温并不是最低的。就拿去年12月1日至今年1月29日期间的气温来看,沈阳市平均气温为-13.6℃,比常年同期-9.5℃低4.1℃,位居有气象记录以来历史同期低值第三位。同期最低的是1956年1957年,平均气温为-15℃,排在第二位的是1954年至1955年为-14.9℃。
  马福全分析,今冬沈城天气之所以非常寒冷,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从2010年7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开始呈现拉尼娜状态(拉尼娜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海面温度持续异常偏冷的现象,跟厄尔尼诺现象相反)。而且这次的拉尼娜现象,是近60年以来发展最迅速的一次。拉尼娜对整个天气系统影响很大。比如,2007年发生的拉尼娜,就是2008年初我国南方发生冰冻灾害的原因之一。预计这次拉尼娜事件将持续到今年春季结束。
  同时,“北极涛动”持续表现负位相也与寒冷密切相关。据悉,“北极涛动”是北半球中纬度和高纬度气压此消彼长的一种跷跷板现象。通常北极极地中心为低气压控制,有着极冷的空气,并被周围的高气压包围,这种“南高北低”的态势被称为北极涛动正相位。然而去年12月至今年1月,北极涛动处于负位相,即“南高北低”转为“南低北高”,由此带来的后果是,冷空气不断从极地向外扩散,仿佛在城市上空架上了一个“冷风机”,不断将寒流送到沈阳,致使天气持续干冷。
  影响:
  海冰多于常年
  辽宁多港口受影响
  由于今冬全省气温持续偏低,辽宁省气象局卫星遥感监测显示,2010年12月15日以来,辽东湾及黄海北部海域海冰面积呈波动上升趋势。
  截至今年1月20日,辽东湾北部海冰面积为 11904.8平方公里,黄海北部海冰面积为3705.9平方公里,辽东湾最大岛屿菊花岛、葫芦岛港、锦州港、营口港、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均被海冰包围。受其影响,盘锦附近海上石油钻井平台已经因冰冻期停产;沿海各港口破冰船连续工作,但仍无法完全满足所有船只进出港。今年全省海冰的严重程度,也比常年偏多。仅次于海冰最严重的2010年。2月6日,随着气温回升,辽东湾及黄海北部海域海冰面积逐渐减少,目前觉华岛(菊花岛)、葫芦岛港、锦州港、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仍被海冰包围,营口港周围海冰已开始融化。
  健康:
  上呼吸道感染患儿
  比同期偏多20%
  天气持续寒冷,让很多市民特别是儿童都患了上呼吸道感染。沈阳市儿童医院介绍,冬季以来到现在,来医院就诊的患儿特别多,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加有20%,患儿多为感冒、发热、肺炎等疾病。
  市儿童医院医务科田科长分析,由于今冬天气较冷,大家不注意保暖,导致免疫力下降,各种病原体乘虚而入,引发感冒,继而引发上呼吸道感染。她建议家长,要让孩子多锻炼身体,增加户外活动,增强机体抵抗能力。尽可能不带小孩去公共场所,以防交叉感染。同时大人回家后,要及时脱去外衣,洗脸洗手,避免将外界病毒带给孩子。
  市场:
  冬装热销
  销售额是同期的3倍
  往年“立春”以后,随着天气的转暖,人们就开始陆续脱下厚厚的羽绒服,琢磨着购置轻薄、新款的衣裤、皮鞋。可是眼下,天气仍冷似“三九”,很多消费者不急于考虑换季问题。
  昨天,记者在铁西、太原街的多家商场内看到,冬装仍在热卖当中。一品牌专卖柜台的店长刘菲介绍,今冬以来因天气持续寒冷,羽绒服、尼克服卖得都特别好。如今年1月,冬装的销售额竟是去年同期的3倍,去年1月销售额仅有2.6万元,今年达到7.2万元。
  与热销的冬装相比,各大商场内虽然已有很多新款春装闪亮登场,但则是看的人多,购买的人较少。
  记者 吴妍焱
  实习生 刘 雯
(沈阳晚报)[责任编辑:张刚]
“千年极寒”变百年:准200年气候变冷周期
              杨学祥
    最近一段时间,“千年极寒”的概念在网上大量出现,引起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气象局12日表示,虽然欧洲今年冬季将出现“千年一遇寒冬”的说法尚缺乏充分的科学依据,但需防范我国冬季可能出现的阶段性低温冷害。给公众一个科学的说法,准确预测今年低温的程度,这是科学工作者迫在眉睫的工作和义务。
    国家气候中心主任宋连春研究员最近指出,关于“千年极寒”的说法,波兰学者的预测其理由并不能站住脚。“千年极寒”这个说法的科学依据非常不充分,是不可信的,是完全可以被驳倒的。综合分析预计,今年冬季我国冷暖变化幅度较大,部分地区气温可能较常年同期偏低,也可能出现阶段性强降温过程【1】。
    我们在2010年5月18日和25日指出,秋分附近的地球自转条件有利于拉尼娜发展。预计9月可能会出现拉尼娜现象。如果2010-2011年“真拉尼娜”发生,2009-2010年的低温暴雪灾害有可能重演,要认真监测,及时预防。目前处于观察阶段,希望相关部门予以关注,一旦确认,及时通报【2-4】。
    我在2010年10月9日指出,从15至17世纪的200余年内,世界上强震很多,其它自然灾害(如瘟疫流行)也很集中,这也正是蒙德极小值期。这个时期太阳活动处于极小值,人们往往把它当作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美国科学家查尔斯·季林认为,强潮汐把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使全球气候变冷。据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周期为1800年。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再过300年)。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15-17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400-600年,根据潮汐调温1800年周期,3100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2,5】。
    潮汐高低潮还有200年左右的明显周期变化。其中,1264年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沃尔夫极小期(Wolf minimum)(1270-1350)和14世纪冷气候,1425年、1629年两次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斯玻勒极小期 (Sprer Minimum)(1430–1520)、蒙德极小期(Maunder Minimum)(1620-1710)和15-17世纪小冰期时期,1770年的潮汐峰值对应太阳黑子的道尔顿极小期(Dalton Minimum (1787–1843)和18世纪的低温期,1974年的峰值对应20世纪70年代的气候变冷【5】。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有非常好的对应关系。地球上的潮汐主要受日月作用,行星作用很小,只有日月的千分之几。太阳活动和潮汐变化的共振效应是地球气候变化的原因。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的178年周期对地球寒冷周期的影响也非常值得关注。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准200年周期和潮汐准200年周期是近期低温冻害频发的一个可能原因。
        2009年科学家称太阳黑子达到1913年以来最低值:最近太阳异常安静,太阳黑子的数量几乎比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黑子数量都更少,而且磁场更加微弱。据国外媒体报道,最近太阳异常安静,太阳黑子的数量几乎比近一个世纪以来的黑子数量都更少,而且磁场更加微弱。据美国宇航局说,最近几个月太阳黑子的数量是自1913年以来最低的时候。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19世纪初太阳也出现过类似的平静期。科学家认为这可能是1913年的太阳活动情况或者200年前出现的道尔顿最小值(Dalton Minimum)的一次重复。17世纪太阳最不活跃。科罗拉多大学大气和空间物理学实验室的汤姆?伍兹表示,太阳最不活跃的时候,可能会导致全球温度下降大约十分之二到十分之三华氏度【6】。
    根据潮汐的1800年周期,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以后逐渐减弱,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再过300年),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因此,千年极寒的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15-17世纪小冰期距今只有400-600年,根据潮汐调温1800年周期,全球变暖至少能持续到3100年才能重现小冰期时期【2】。这符合大多数科学家关于全球变暖总趋势的证据和预测。
    根据潮汐200年准周期,1974年出现了一次潮汐小高峰,并伴随20世纪60-70年代的低温期,但是,由于太阳黑子活动200年周期的低谷在2007年开始,使低温期在20世纪80年代中止(人为的温室效应是重要原因,变暖大趋势是根本原因)。迟到的太阳黑子活动第五次低值有可能与1974年的潮汐高峰配合,形成新一轮的低温时期,规模比前一次降温幅度要小得多。这是“千年极寒”预测缺乏确切科学根据的主要原因。千年极寒变百年,这是有据可查的。
    根据潮汐准60年周期,2000-2035年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低温冻害频繁发生。在冷位相时期内,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都会导致中国发生严重的低温冷害【7-9】。准60年规模的低温发生的几率最大,与去年的冬季低温水平持平。
    出于同一个变化机制,地球自转速度变化、潮汐变化和太阳黑子变化有许多共同的变化周期,准60年、准200年、1500-1800年周期值得关注。
    综合分析表明,“千年极寒”是一定不会发生的;二百年极寒有可能发生,但规模变小;准60年极寒发生的几率很大,与去年规模相当。
参考文献
1.  王晨。气候专家:“千年极寒”论无科学依据。来源:中国气象报社。发布时间: 2010年10月11日 19:08:00 http://www.cma.gov.cn/qxxw/xw/201010/t20101011_79539.html
2.  杨学祥。今冬遭遇“极寒”的可能性有多大:潮汐1800和55年周期。发表于 2010-10-9 8:08:50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249
3.  杨学祥。关注2010年下半年拉尼娜现象的可能发展。2010年05月18日 13:43 来源: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finance.jrj.com.cn/opinion/2010/05/1813437483113.shtml
4.  Charles D. Keeling and Timothy P. Whorf. The 1800-year oceanic tidal cycle: A possible cause of rapid climate change[J]. PNAS, 2000, 97(8): 3814-3819
5.  杨学祥。巧合:全球变暖还能持续300年补充图件。发表于 2010-9-19 9:06:28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4448
6.  秋凌。科学家称太阳黑子达到1913年以来最低值。时间:2009-04-05 09:52 来源:新浪科技。http://www.sciam.com.cn/html/tianwen/xingyumichen/2009/0405/3689.html
7.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年3月2日第五版。http://whb.news365.com.cn/kjwz/200803/t20080302_1777631.htm
8.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暖位相转换说值得研究。2010-01-12 文汇报。12版:科技文摘。http://wenhui.news365.com.cn/kjwz/201001/t20100112_2587807.htm
9.  杨学祥。千年一遇低温和能量守恒:冷静分析。发表于 2010-10-9 11:54:05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135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12605.html

上一篇:汤加发生里氏6.1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下一篇:韩国局地遭暴雪袭击积雪深达1米:美国暴雪之后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4 曹广福 吕喆 xqhuang 侯振宇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20: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